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的新能源汽车、国产商飞发动机、最新升级版机器人、刚刚升空不久的“天宫一号”复制品……11月1日至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2011年工博会,将为观众解读新一代高科技对人们未来生活的影响。
绿色技术:木粉制成的一次性杯碗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卫红拿在手里的一次性碗,看上去稀松平常。但掂一掂,就会发现轻得让人不敢置信。再用打火机把碗点着,瞬间就能闻到一股类似烤馒头的淡淡焦香。
这种碗,与人们平时经常使用的由塑料泡沫制成的一次性饭盒有所不同。“它是用木粉制成的。”郭卫红介绍说,她的科研团队所掌握的这项技术,就是用木粉、竹粉、米糠、农作物秸秆等天然材质的废弃边角料,制作一次性杯碗。“从原材料生产到最后完全降解,这种碗全程的碳排放量比普通的一次性碗减少了一半以上。不但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由这种变废为宝技术制成的环保杯碗,已经大规模投产。
智能生活:会说话的纸张
本次工博会上,ABB、KUKA、日本安川电机等十多家机器人制造公司、研发实验机构悉数到场,展示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
“爱家一号”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顾名思义,“爱家一号”是一个非常顾家的机器人,它会为主人照看孩子、监护老人,在主人下班之前提前打开空调,插上电饭煲插头,为热水器预热。“爱家一号”通过最新通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从而实现了自动感应、远程监控、自主行走、远程遥控、语音交流、自主充电等一系列功能。
在出行方面,人们除了考虑绿色环保之外,更多是考虑安全问题。疲劳驾驶是制造马路杀手的成因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吕宝粮牵头的研究小组,就针对这个棘手的社会问题,研制出一顶特殊的“安全帽”驾驶疲劳检测系统。只要驾驶员戴上“安全帽”,他的脑电信号和眼电信号就会实时输入管理终端。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帽子上的红灯就开始闪动,对驾驶员进行提醒。用这种科学手段找出公路上的“隐形杀手”,消除安全隐患,无疑是大众交通安全的福音。
航空航天:用玻璃织一件毛衣
航空航天技术展重返今年的工博会舞台,让不少太空迷们兴奋不已。一个多月前刚刚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无疑是展览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明星”之一。然而,“天宫一号”本身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比如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团队为其打造“完美翅膀”,就花了五年时间。
最终,陈南梁和他的团队与南京纤维玻璃研究院联手,为“天宫一号”编织出“完美翅膀”。它不但使电池发电量比之前的飞行器提高了15%,而且重量要比传统电池帆板轻了三成以上。陈南梁说:“这项技术在未来两三年内会应用到中国航空、航天和卫星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垄断。”
《第一财经日报》
绿色技术:木粉制成的一次性杯碗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卫红拿在手里的一次性碗,看上去稀松平常。但掂一掂,就会发现轻得让人不敢置信。再用打火机把碗点着,瞬间就能闻到一股类似烤馒头的淡淡焦香。
这种碗,与人们平时经常使用的由塑料泡沫制成的一次性饭盒有所不同。“它是用木粉制成的。”郭卫红介绍说,她的科研团队所掌握的这项技术,就是用木粉、竹粉、米糠、农作物秸秆等天然材质的废弃边角料,制作一次性杯碗。“从原材料生产到最后完全降解,这种碗全程的碳排放量比普通的一次性碗减少了一半以上。不但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由这种变废为宝技术制成的环保杯碗,已经大规模投产。
智能生活:会说话的纸张
本次工博会上,ABB、KUKA、日本安川电机等十多家机器人制造公司、研发实验机构悉数到场,展示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
“爱家一号”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顾名思义,“爱家一号”是一个非常顾家的机器人,它会为主人照看孩子、监护老人,在主人下班之前提前打开空调,插上电饭煲插头,为热水器预热。“爱家一号”通过最新通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从而实现了自动感应、远程监控、自主行走、远程遥控、语音交流、自主充电等一系列功能。
在出行方面,人们除了考虑绿色环保之外,更多是考虑安全问题。疲劳驾驶是制造马路杀手的成因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吕宝粮牵头的研究小组,就针对这个棘手的社会问题,研制出一顶特殊的“安全帽”驾驶疲劳检测系统。只要驾驶员戴上“安全帽”,他的脑电信号和眼电信号就会实时输入管理终端。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帽子上的红灯就开始闪动,对驾驶员进行提醒。用这种科学手段找出公路上的“隐形杀手”,消除安全隐患,无疑是大众交通安全的福音。
航空航天:用玻璃织一件毛衣
航空航天技术展重返今年的工博会舞台,让不少太空迷们兴奋不已。一个多月前刚刚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无疑是展览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明星”之一。然而,“天宫一号”本身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比如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团队为其打造“完美翅膀”,就花了五年时间。
最终,陈南梁和他的团队与南京纤维玻璃研究院联手,为“天宫一号”编织出“完美翅膀”。它不但使电池发电量比之前的飞行器提高了15%,而且重量要比传统电池帆板轻了三成以上。陈南梁说:“这项技术在未来两三年内会应用到中国航空、航天和卫星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垄断。”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