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走,向下走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乙两个大学生要到新华书店买书。在学校的大门口,他们发生了分歧:学校处于两个候车亭之间,路途相差不多,甲要去上边的候车亭,乙要去下边的候车亭。
  甲说:“向上走,比下一站早上车,意味着少一些拥挤,找到座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乙说:“向下走,与车辆同向,等到车的机会比向上走的机会多,边走边等,多好。”
  甲说:“我宁可少一些上车的机会,也要找个座位享受一番,站着的机会多难受!”
  乙说:“年轻人累点算啥!我每向下走一步,就离目的地近一点儿,实在没车的话,还可以步行到书店。”
  甲说:“怎么可能没车?”
  乙说:“怎么不可能?”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决定各走各的。
  当乙登上一辆车时,果然没有座位了,而甲也在这辆车上,还翘着二郎腿,用嘲讽的眼光看着乙。
  甲毕业后,挖空心思留在城里,钻进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企业;乙则回到生长的地方,在一家小企业做职工。
  几年后,两人在订货会上相遇了。甲虽然仍然是普通职员,但西装革履,乙虽然是副厂长,但衣衫寒酸。甲拍拍乙的肩膀说:“向上走,舒服一点儿;向下走,就得艰苦一点儿。”
  又几年,很多企业实行改制。甲乙所在的企业都改制了,无突出贡献和技能的甲被减出门,成绩突出的乙被推举为总经理。甲从报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简章,登门求职,遇到了乙。乙正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乙拉着甲的手:“我说过,有时候会没有车的。”
  人生的道路上,自己追求要高,但实现追求的心态要低。
  (吴晓雷摘自《人物周报》)
其他文献
这是一段学界旧事: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安徽大学学生闹学潮,蒋介石传令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前去当面向他汇报。  刘文典对蒋介石给教育部下达的文件里使用了“责令、责成”“纵容学生闹事”等词十分不满,谓“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因有怨气,去见蒋介石时,刘文典戴礼帽着长衫,昂首阔步,跟随侍从飘然直达蒋介石办公室。  蒋介石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
期刊
对,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坏蛋——很多人都这么说,我自己也知道,但我不介意,“坏蛋”这个词听起来还蛮响亮的,不是吗?  我可以想像,陶妮和她的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她父母历数我的缺点,希望好女儿远离我这个坏蛋,他们希望陶妮一周、一个月,最好永远都不要再跟我接触。我曾在半夜听见他们窃窃私语:“一定要让陶妮跟某某断绝关系……”他们不知道,其实我就躲在隔壁陶 妮的书房里,他们的谈话我听得一清二楚。他们还说我是
期刊
电视主持人何炅在东京乘坐小巴,从涩谷到代官山,上车就注意到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她在乘客上车的时候便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让人立刻感到这样的车程是温馨愉快的。路途中发现这样的司机可能最忙的其实是嘴。因为她用耳麦时刻都在很轻柔地说着:“我们马上要转弯了,大家请坐好扶好哦”,“我们前面有车横过,所以我们要稍等一下”,“变绿灯了,我们要开动了”……  到了其中一站时,司机讲了很多很多的话。正在猜测其意的时
期刊
我贫穷的兄弟桑生活在美丽的南美洲。在彩蝶飞舞河杈交错的阿根廷平原,我的兄弟桑光着膀子,穿着一条肮的短裤,弓身劳作在一望无际的蔗田或者橡胶园里。这些年里,我常常梦见他,梦里,一个个粗硕苗长的蔗竿向我飞来。那些红润流蜜的蔗杆在我身边堆积如山,我笑着,流着口水喃喃自语。桑坐在我身边,使劲弄醒我,将一段段美丽的蔗杆坚决塞到我手里。兄弟夸张地向我炫耀他挣的钱和他的快乐,而我不留神看到:他一双龟裂的手背正殷殷
期刊
那年我上高三,7月里就要高考。同月崔健在首体开演唱会,日子就定在高考前的几天,3号和4号。我真想去看,这念头一上来,就怎么也打消不了。那阵子我学习学得都抑郁了,演唱会开始那天,在家哭得死去活来。我爹拗我不过,就带我到首体门口,说,你就在这儿听,等你疯够了咱就回去。我兜里的钱不够买张黄牛票的,这时候再怎么苦苦哀求他都没用了。  事情到这一步,我也妥协了,抹着泪儿想,哼,等我上了大学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期刊
一天晚上出去吃饭,回来后竟然忘了取回自行车。第二天早上,丈夫去车库取车送儿子上学时才发现,没有我的车。  丈夫告诉我时,故意把语气调整得很平静,说车丢了就丢了,不要懊悔,反正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我也想自行车肯定是丢了,大白天锁在外面还常常不翼而飞,何况一夜!我并没有像丈夫所劝的那样不懊悔,而是心情立刻就差起来——毕竟四百元钱,而且骑了好几年,对它的性能是那么熟悉。我坐在厨房里发呆,任桌上的一碗粥热气
期刊
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瞬间占据着我们心灵深处最宝贵的位置。因为时常是这一瞬间,使我们突然意识到了某种责任,懂得了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从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瞬间,发生在我21岁时,在两张欠条上写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责任”两个字的深刻含义,心理上变得成熟起来。  我的老家在黔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当年我考上大学后
期刊
你是否看过一个很有趣的巧克力广告?那应该是一个国外的获奖作品吧!它的剧情是: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巧克力棒,一边站在路边观看马戏团的大象游行。调皮捣蛋的他,忍不住拿着一块吃到一半的巧克力去挑逗大象,等到大象被引诱上钩,伸出鼻子要吃时,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大口把巧克力吃掉。  广告的第二幕:  事隔多年,小男孩已经长大,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大男人了,他仍然习惯不改地边吃巧克力
期刊
最近,老领导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了几句话,使我受益匪浅。这几句话,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潜规则”——  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不要拼命去求人,有时想得越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等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会意想不到地属于你;感觉把握性不大的东西,还是要顺其自然;人的进步与发展是相对的,该是你的东西终归是你的,不要强求。  第二句话:压抑自己没必要,奉承巴结也没必要。乡下与城里、下属于上司、穷人与富
期刊
两个爱尔兰人坐在一个酒吧里喝酒。  其中一人问另外一个:“你是哪儿的人?”  另一个回答:“我目前在此地——都柏林,不过我生在科克郡。”  “不是开玩笑吧?我生在科克郡,现在也在都柏林....咱们再来一杯吧!你生在科克郡什  么地方?”  另外一个答道:“我生在我妈的房子里,门前有一条小河从萨克村南边流过。”  “上帝保佑,”第一个人叫道,“你能相信吗?我也生在我妈的房子里,也离萨克村不远。为了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