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政治伦理研究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大。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政治伦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结这一研究的成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伦理;研究成就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2-0047-02
我国政治伦理研究的重要使命,就在于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事业做出贡献。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成就。有利于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价值引导,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特别是提高从政者的道德素质。
1、关于政治伦理的界定
基于政治本身的复杂性和伦理内容的广泛性,对于何为政治伦理,我国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综观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从一下几个角度去认识:首先,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学术界基本趋向于把凡是属于政治领域里的道德问题都归结为政治伦理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政治伦理是人们按照政治生活的习性所确立的基本秩序,它以其价值的优先性而发挥社会引导与规训作用,以其规范性而发挥社会调整与建构作用,以其制约性和客观性发挥社会团结与整合的作用。”有学者强调,“政治伦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政治行为、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从这个角度来讲,政治伦理是政治现象中的伦理关系和要求。有学者作进一步解释,“所谓政治伦理,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包括诸社会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政治生活。包括其基本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的基本伦理规范及道德意义”。上述观点都主张政治伦理是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准则,体现出政治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哲学的学科特征。其次。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伦理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政治的价值观。所谓政治伦理,在现代意义上,应是指处理政治关系、解决政治问题、开展政治活动“应当”遵循的普遍法则。“政治伦理就是回答政治的价值和政治的正当性”,“政治伦理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它是对政治的道德价值目标进行一种合乎规范的建构,以指导人们的政治实践、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一般而言,“政治伦理可以大致地分为政治制度伦理、政治行为主体的关系伦理和政治美德、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会政治理念和理想三大层面,亦可简称为制度、行为和观念(意识)三个层面”。最后,从两者关系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对政治伦理概念的厘定,一般具有两种不同的致思取向:其一,是在政治中关注伦理,表现为一种政治的伦理论,这种致思取向从政治学视角研究政治伦理;其二,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关注政治,表现为一种伦理的政治论,这种致思取向期望伦理学能为政治学提供一种政治价值理念和政治伦理规范。还有学者认为,政治伦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本身的伦理;一是制度中人的伦理。制度固然也是由人的活动构成,但制度本身的伦理强调的是对制度的总体判断,是综合了所有人的活动的,且所着眼的是那种规律性的实践。而“制度中人的伦理”则是着眼于一个个的人。这些观点都试图将政治伦理从政治的伦理和伦理的政治兩个方面相统一。
2、关于政治伦理学
从全球范围看,政治伦理学是20世纪晚期的产物。1952年劳斯的《政治伦理学与投票人》一书论及有关院外活动集团、压力集团、税收、立法者和投票者等方面的政治道德问题,可视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伦理学的奠基之作。1964年理奇特的《道德政治学》一书标志着政治伦理学的诞生。此后,穆霍帕德希出版了《臣民伦理学》,雷甘出版了《政治中的道德尺度》等,将西方政治伦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方国家的政治伦理学正在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我国的政治伦理学萌芽于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于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的发展,探讨了政治伦理和政治道德的诸多问题,如今已形成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和趋势。政治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的应用伦理学学科,它以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为研究对象,其使命在于以理论的形式再现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
3、关于政治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范畴
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政治道德基本原则的认识探究一直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主流观点认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核心原则。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为人民服务,并且认为,“政治伦理的基本范畴是政治道德关系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并为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服务,主要包括正义、公平、民主、廉洁、务实、勤政、高效、任贤等”。
4、关于行政伦理的研究
行政伦理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理论研究的兴起既有国内社会历史背景又有国内外学术支持,是学者们兴趣相对集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学者们对行政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伦理的界定、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行政伦理的困境、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和行政伦理规范、美国行政伦理等方面”。学者们认为,“行政伦理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行政伦理就是“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准确地说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也可以说是政府过程中的伦理”。行政伦理的研究显示出如火如荼的局面,凸显了行政伦理研究的“显学”景观。
5、对政治伦理理论与政治伦理现实相结合的关注
这主要表现在对与政治文明及建构和谐社会相关的问题的研究上。“政治文明建设本身既包含着制度伦理的彰显,也包含着民主政治本身的道德考量。”有学者强调,“在社会整体的现代化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是核心,而建立现代政治文明,就目前而言,应该接受民主的政治制度和自由、平等的政治价值;接受民主的政治制度,既有与前现代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相比,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更为合理和更为公正这样的道义理由,也有现代的民主制度会使政治权力的使用更加透明和公开,有助于杜绝腐败和提高效率这样的功利理由”。有的学者则认为,“政治意识形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观念形态,是政治意识形态进步、发展的成果和状态,在政治文明中起导向作用,而政治伦理是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灵魂,因为政治意识形态是否文明不能由其自身进行评价,而是由政治伦理来评价、判断和规定,即由政治伦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正当性、正义性与合道德性进行评判和导引;政治伦理对政治文明的价值指导体现在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
6、关于政治伦理建设的机制和对策
政治伦理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使政治道德的主体自觉按照政治道德的原则规范去行为,创造性地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改善政治伦理状况。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必须依托于制度化建设和特有的机制。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机制是政治道德建设各个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的结构合理与配置相宜,是各个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连接方式和运作方式,包含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教育机制和保障机制。总而言之,关于政治伦理内容的研究,包括政治理想的合理性,政治原则的正义性,政治手段、行为的正当性,政治架构的合理性,政治权力责任的合理匹配,国家权力、行政行为的规范约束,政党政治行为、政治家个人品质的道德要求。以及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道德能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政治伦理体系中的诚信等。这些都是政治伦理的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柳 波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伦理;研究成就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2-0047-02
我国政治伦理研究的重要使命,就在于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事业做出贡献。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成就。有利于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价值引导,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特别是提高从政者的道德素质。
1、关于政治伦理的界定
基于政治本身的复杂性和伦理内容的广泛性,对于何为政治伦理,我国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综观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从一下几个角度去认识:首先,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学术界基本趋向于把凡是属于政治领域里的道德问题都归结为政治伦理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政治伦理是人们按照政治生活的习性所确立的基本秩序,它以其价值的优先性而发挥社会引导与规训作用,以其规范性而发挥社会调整与建构作用,以其制约性和客观性发挥社会团结与整合的作用。”有学者强调,“政治伦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政治行为、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从这个角度来讲,政治伦理是政治现象中的伦理关系和要求。有学者作进一步解释,“所谓政治伦理,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包括诸社会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政治生活。包括其基本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的基本伦理规范及道德意义”。上述观点都主张政治伦理是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准则,体现出政治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哲学的学科特征。其次。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伦理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政治的价值观。所谓政治伦理,在现代意义上,应是指处理政治关系、解决政治问题、开展政治活动“应当”遵循的普遍法则。“政治伦理就是回答政治的价值和政治的正当性”,“政治伦理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它是对政治的道德价值目标进行一种合乎规范的建构,以指导人们的政治实践、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一般而言,“政治伦理可以大致地分为政治制度伦理、政治行为主体的关系伦理和政治美德、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会政治理念和理想三大层面,亦可简称为制度、行为和观念(意识)三个层面”。最后,从两者关系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对政治伦理概念的厘定,一般具有两种不同的致思取向:其一,是在政治中关注伦理,表现为一种政治的伦理论,这种致思取向从政治学视角研究政治伦理;其二,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关注政治,表现为一种伦理的政治论,这种致思取向期望伦理学能为政治学提供一种政治价值理念和政治伦理规范。还有学者认为,政治伦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本身的伦理;一是制度中人的伦理。制度固然也是由人的活动构成,但制度本身的伦理强调的是对制度的总体判断,是综合了所有人的活动的,且所着眼的是那种规律性的实践。而“制度中人的伦理”则是着眼于一个个的人。这些观点都试图将政治伦理从政治的伦理和伦理的政治兩个方面相统一。
2、关于政治伦理学
从全球范围看,政治伦理学是20世纪晚期的产物。1952年劳斯的《政治伦理学与投票人》一书论及有关院外活动集团、压力集团、税收、立法者和投票者等方面的政治道德问题,可视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伦理学的奠基之作。1964年理奇特的《道德政治学》一书标志着政治伦理学的诞生。此后,穆霍帕德希出版了《臣民伦理学》,雷甘出版了《政治中的道德尺度》等,将西方政治伦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方国家的政治伦理学正在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我国的政治伦理学萌芽于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于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的发展,探讨了政治伦理和政治道德的诸多问题,如今已形成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和趋势。政治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的应用伦理学学科,它以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为研究对象,其使命在于以理论的形式再现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
3、关于政治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范畴
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政治道德基本原则的认识探究一直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主流观点认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核心原则。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为人民服务,并且认为,“政治伦理的基本范畴是政治道德关系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并为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服务,主要包括正义、公平、民主、廉洁、务实、勤政、高效、任贤等”。
4、关于行政伦理的研究
行政伦理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理论研究的兴起既有国内社会历史背景又有国内外学术支持,是学者们兴趣相对集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学者们对行政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伦理的界定、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行政伦理的困境、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和行政伦理规范、美国行政伦理等方面”。学者们认为,“行政伦理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行政伦理就是“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准确地说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也可以说是政府过程中的伦理”。行政伦理的研究显示出如火如荼的局面,凸显了行政伦理研究的“显学”景观。
5、对政治伦理理论与政治伦理现实相结合的关注
这主要表现在对与政治文明及建构和谐社会相关的问题的研究上。“政治文明建设本身既包含着制度伦理的彰显,也包含着民主政治本身的道德考量。”有学者强调,“在社会整体的现代化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是核心,而建立现代政治文明,就目前而言,应该接受民主的政治制度和自由、平等的政治价值;接受民主的政治制度,既有与前现代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相比,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更为合理和更为公正这样的道义理由,也有现代的民主制度会使政治权力的使用更加透明和公开,有助于杜绝腐败和提高效率这样的功利理由”。有的学者则认为,“政治意识形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观念形态,是政治意识形态进步、发展的成果和状态,在政治文明中起导向作用,而政治伦理是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灵魂,因为政治意识形态是否文明不能由其自身进行评价,而是由政治伦理来评价、判断和规定,即由政治伦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正当性、正义性与合道德性进行评判和导引;政治伦理对政治文明的价值指导体现在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
6、关于政治伦理建设的机制和对策
政治伦理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使政治道德的主体自觉按照政治道德的原则规范去行为,创造性地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改善政治伦理状况。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必须依托于制度化建设和特有的机制。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机制是政治道德建设各个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的结构合理与配置相宜,是各个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连接方式和运作方式,包含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教育机制和保障机制。总而言之,关于政治伦理内容的研究,包括政治理想的合理性,政治原则的正义性,政治手段、行为的正当性,政治架构的合理性,政治权力责任的合理匹配,国家权力、行政行为的规范约束,政党政治行为、政治家个人品质的道德要求。以及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道德能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政治伦理体系中的诚信等。这些都是政治伦理的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柳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