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关玉良作品展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由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中信银行海南省分行主办,海南省博物馆、海南艺术品协会协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北京温都水城、北京红人空间承办的著名艺术家关玉良《2014中国牛》当代艺术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
  关玉良的创作风格十分多元化,牛是其重要的代表系列之一。在有关动物象征含义的解释中,牛被视为一种勇敢的化身。关玉良笔下塑造的“牛”是一种被激发了斗志,带有一种雄性魅力的牛。此次展览以“中国牛”为题,以一种带有文化的情感态度,体现了一种根植于底蕴中的文化自信心。这里有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内敛,这里也有源于自信所流露的霸气情节。
其他文献
理想的存在是一种模糊和空白的状态  (二)  导致理想“主动的选择”或“被动的限制”,除了环境、家庭和时代等因素影响外,还跟地域和年龄相关。“被动的选择”最主要的特征是从某地前往某地,具体的说是从农村迁徙城市,从社会层面上讲,由于“外省青年”的这种“本能”的生存需求,以至于改变了社会城乡人口结构。而“主动的选择”最大的特征是“被动的选择“成功”后的状态。  而在全球化经济体的社会里,“被动的选择”
期刊
本期纸上展览的主题最初是由我们编辑部的张宗希提出来的。  作为一拨背井离乡来北京寻找梦想或等待被虐的年轻人,编辑部每位同事的身上,都可以被轻易地挤压出一些符合“外省青年”的典型特征—搬家租房租房搬家、挤挤更健康的公交和地铁、来回跳跃于朝九晚五和朝不保夕的天平间莫名的慌张等—在文学化的理想叙述中,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到一个略带悲情的文艺角色里,似乎只有这样才会让蒙尘的理想,在难辨方向的眼下焕
期刊
方振宁·北京时间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2012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纽约激浪派基金会(Fluxus Foundation)中国项目负责人。  瑞士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克雷兹(Christian Kerez)是世界建筑界的明星,他在瑞士设计了许多住宅之后把目光转向中国,我们通过一些渠道可以了解他的作品,但是了解他的设计思想和动机则不是太容易,因为除了一些大众媒体的报道之
期刊
从乡村走到城市(辽宁省新民县于家窝堡乡——重庆),再以“外省”的视角重新审视着属于“故乡”的种种元素、勃鲁盖尔和魔幻现实主义、被并置在一起的夸张形象等等,明确的符号化视觉让陈树中的创作很容易在形象上被归类,明显延续的内在乡土气质也时常显得乏味。  但当我们以“寻找乡村的主人”为依据,来重新观看他的创作的时候,单向度的定义方式就略显贫乏了。它们是一幅幅充满简单(或朴素)喜感的风俗画?还是隐藏着更多问
期刊
高鹏·在美术馆的回廊上  今日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伦敦艺术大学博士访问学者,切尔西艺术学院客座学者。  随着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开幕, 私人收藏、私人美术馆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有人称赞私人藏家及其美术馆对艺术发展和保留的贡献,也有人感叹这是一次公开的炫富行为,用资本操纵艺术的格局。无论哪一种说法,私人收藏和私人美术馆都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很多知名家族的收藏在欧洲也经历了几代传承人
期刊
方振宁·北京时间  国际策展人,艺术和建筑评论家。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中心(ADA)策展与评论研究室教授。  如果不是在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由总策展人妹岛和世的提议,将纪念奖破例颁发给已故的恩师筱原一男的话,恐怕筱原不会在当今的世界建筑界如此火爆。其实受筱原一男影响的日本建筑师不少,而实际上真正理解他,和光大他的精神的却是瑞士的建筑师们,从克雷兹(
期刊
朱雁光和任小颖,作为早年间中国著名的艺术小组—W·R小组的成员,在关于他们的身份注解上,总是悬浮着一块由大同大张的传奇光环所撒下的阴翳。  我们邀请朱雁光和任小颖来参与“主人”部分的本意,不是要剥除掉过去的甲胄,并将两位艺术家作为各自为政的独立“主人”,而突兀地推向确立自我意识的绝对前台—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否只要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创作”,即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呢?  在大同大张离世后的十年间,
期刊
作品阐述  我把河南老家带来的玉米种子,播种在北京我走到的各个地方,例如:学校、社区、街道、公交站、美术馆、艺术区等等。然后定期养护和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存活与生长情况,直到玉米成熟收获。(文/司建伟)  作品理念  我们在欢呼经济空前繁荣时,问题却是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空气污染、土地流失、贫富分化严重等等。“农村土地流失问题”是我这次创作背后隐在的一个根基:“农田土地流失,迫于生计,它们不得不进城谋
期刊
扫描二维码,登录《东方艺术·大家》杂志官方网站,即可观看“民间记忆计划”纪录片片段。  2009年夏天,由最初自发拍摄采访发生于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饥饿”开始,到2010年夏天有二十一人参与其中,由此成为草场地工作站的一个“民间记忆计划”,自愿参与“返回村子”采访、并整理出深埋已久的民间记忆。参与其中的人,有过60岁的村民,有从事纪录片、剧场或其它艺术创作的作者,也有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
期刊
3月28日,著名私人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建立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大展“开今借古”在上海拉开了序幕,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和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担任联合策展人,展览分为“古代·当下”、“洋画·国画”、“个案·历史”三个板块。开幕展上共亮相300多件作品,古典收藏特别引人瞩目,其中晚明画家吴彬的作品《十八应真图》尤其让观众大饱眼福。  此次“古代·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