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常规化疗,实验组术前30d行新辅助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51.02%,控制率分别为94.87%、77.5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毒副反应为73.47%,对照组总毒副反应为85.71%,两组总毒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
  子宫内膜癌(EC)多发于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约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5——1/3[1]。在EC的临床治疗上,放疗或手术治疗可有效延长早期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晚期EC疗效则相对较差,临床多辅助化疗。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辅助化疗(NACT)逐渐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在放疗或手术前由于NACT可有效提高放疗或手术疗效[2]。为研究NACT在晚期E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将NACT应用于晚期EC的临床治疗,其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EC患者98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49.59±2.44)岁。临床分期:IIIa期患者33例,IIIb期患者26例,IIIc期患者24例,IV期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依据影像学、临床诊刮病理确诊[3]。纳入标准:预期生存90d以上患者;既往无手术及放化疗患者;卡氏评分70分以上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以其他药物治疗患者;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特征人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等)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化疗。
  实验组:术前1月行新辅助化疗。其方法先静脉滴注135mg/m2紫杉醇(滴注时间>3h),然后静滴60mg/m2顺铂,7d/次,共4次。术后化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控制为SD+PR+CR,有效为PR+CR。毒副作用:治疗期间毒副作用依据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表现及分度进行判断。
  1.4 数据处理
  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近期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75.51%)高于对照组(51.02%),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控制率(94.87%)高于对照组(77.55%),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期间毒副作用比较
  实验组总毒副反应为73.47%,对照组总毒副反应为85.71%,两组总毒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期间毒副作用比较[n(%)]
  3 讨论
  新辅助化疗是于放疗或术前先进性化疗,然后在行放疗或手术治疗的方法,便于放疗增敏及手术进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多应用于卵巢癌、宫颈癌,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临床较少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若术中难以切除干净,通常选择化疗,但临床多用于术后治疗。Vandenput[4]研究发现,术前行3——4个疗程的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清除率,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由于新辅助化疗提高了手术切除率,故在术后放疗、化疗过程中,可适当降低放化疗时间及剂量,减少因放化疗引发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王振南等[5]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达75%,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85.00%)。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有效率及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Vandenput、王振南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提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翠梅.子宫内膜癌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4):1898-1899.
  [2]杨纪实,周留林,王君等.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可行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64-66.
  [3]李秀芳,马媛,石朝利.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0(5):587-589.
  [4]张洁清.新辅助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4):251-253.
  [5]王镇南,唐志,李淑慧等.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7):958-9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上应用在彩超引导孕囊内注入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切口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切口妊娠病人,随机分为给予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人工流产术的对照组,和在彩超引导孕囊内注入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56人,然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中,各妊娠时间段的治疗
期刊
摘要: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光疗的合理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出生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以JD一2经皮黄疸测试仪为监测工具,选择经皮黄疸指数测定16—20的中度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90例,采用每次6~8h,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同期选择91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患儿做对照组,采用长时间24-48h以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共收治的68例脑瘫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安全护理措施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老年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安全护理措施,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经阴道分娩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26例,将其按照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分娩组,另抽取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例孕妇中行阴道分娩者44例,行剖宫产者82例,对比发现,阴道分娩组产妇产时出血量较剖宫产组发生明显减少(P0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治疗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7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女性。对照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为80.56%,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为58.3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常规温箱护理管理早产儿44例,纳入常规组,采用舒适护理管理早产儿64例,纳入舒适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常规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高于常规组,出生3周后摄入量、体重增长速度低于舒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喂养不耐受34.09%、并发症例次率52.27%高于舒适组15.63
期刊
摘要 : 目的:探讨比较使用多普勒彩超与B超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将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检查的8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人,对照组使用B超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检测;观察组使用多普勒彩超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测诊断的诊断范围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实施计划性、有效护理,病情稳定,未发生心梗猝死、褥疮以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护理人员需认真掌握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给予有效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避免发生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