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heng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061-01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着重论述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解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农作物;高质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作物的需求较大。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土地荒废程度日益严重,导致农业生产率停滞不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实施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之前,应当准确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抓好生理机制的基础。制约农作物高产的根本原因是量与源的不协调。如果某个地区长期拥有适合高产的有利条件,那么此地区的劳动效率势必会下降。只有合理调配农作物的生理机制,制定科学的栽培计划,才能促进劳动效率与农作物产量的双重提升。二是规范化作业。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方式日趋加深。应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条件制定适合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方式,实行供种统一化的办事制度。
  1.1   改善栽培环境
  土地环境、水肥条件、光照作用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中,可通过调控光照强度、合理密植、田地重整等方式,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比如,人工提供光照,通过延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从而提高有机物的积累;利用间种、套种等方式,可提升田间的复种指数,确保主要农作物的发育条件得到满足;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通风透气条件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势能。
  1.2   改良遗传因素
  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在实施高产栽培时,要确保品种的优良性,选择抗性好、稳产且能有效抵抗病虫害的品种。必要时可通过采用基因重组的方式改变其遗传因素,对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在育种时,可选择多样化的育种方式搭配栽培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加以人工干预,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1.3   添加生长调节剂
  当前,不同地区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研发了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通过延长农作物成熟期,达到有机物充分积累的目的。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对农作物的灌浆期进行控制,转移植株内的养分,使其更为集中,更有利于质量的提升。另外,地膜的覆盖、垄作等都会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仅能适当提升地温,还能降低土壤的盐分,促进幼苗的发育。
  1.4   落实栽培管理
  通过合理整地达到适应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便于水分流动,并通过轮作、完善水肥管理等措施来落实栽培管理。定期清除土地间的杂草和其他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颗粒物,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的生长特性等确定需要使用的肥料,其用量应按照比例加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促生长效果。
  1.5   综合栽培技术
  对农作物实施标准化、体系化、精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都能达到增产的目的。比如在播种的时间、地点选择上,幼苗的移栽保护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使用化学抗旱剂、室内栽培、间套复种等都可有效改善中低产地区的生产效益。每项技术的科学使用都可以达到产量提升的效果,关键在于相关工作人员要把控好细节问题,了解每种主要农作物的发育规律及对水量、肥料的需求[1]。
  2   实施高产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
  2.1   注意影响高产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肥料产业取得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效果,导致很多滥用化肥的现象出现。由于栽培人员缺乏认识,片面追求高产而加大化肥的使用量,使得土壤無法消化这些肥料而逐渐恶化,造成土地内部结构更为坚硬,土壤酸化、毒化等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善,制约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农业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在肥料的施用上给予正确指导。善于利用土地深耕技术来改良土壤团粒,增强自然肥力,减少药物的使用。另外,要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以防在出现大规模病害时无法及时控制的现象发生。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借助生物防治的手段来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2]。
  2.2   转变栽培理念
  栽培人员应当转变理念,培养科学的栽培管理意识,采用精细的施肥配方,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使用,不断总结优秀、高效的栽培经验,注重对栽培基地的培养和选择,合理轮作。认真选用品种,做好育种的前期准备。规划好各类农作物的种植规格,构建合理的种植结构,及早补苗、定苗,适时松土。
  总之,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要求较多,为此要加强农业科研,研制出抗性高、产量高的新品种,从源头上奠定优质、高产的基础。努力提升农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利用现代化栽培技术严格管理田地。
  参考文献:
  [ 1 ] 姚先荣.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J].四川农业科技,2017(08).
  [ 2 ] 刘凤弼,丁玉清.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J].云南农业, 2016(05).
  (收稿日期:2019-03-15)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针对玉米田缺苗断垄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缺苗断垄;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53-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当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如何提高玉米单产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种植管理模式落后,必须借助科学的手段,实施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玉米种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何提高稻米卫生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增加“餐桌污染”治理力度,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大力推广实施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了当前重点研究工作之一。介绍了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
摘 要:在我国城市园林的设计中,为了保护城市园林内植物,主要围绕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讨论,重点分析了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园林設计;植物保护;相关措施  在我国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园林内不同植物间的特点进行充分结合,除了要有效保护城市园林植物,促进园林内植物的健康生长,还要确保城市园林植物具
摘 要: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不仅能被食用,且逐渐大量应用于饲料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高粱种植热情。但在实际的种植中,一些农户忽略了高粱种植中的细节管理,在一些技术管理上做不到位,造成高粱的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从高粱的选地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大田高粱种植的高产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高粱种植产业的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得到稳步发展,而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逐步向着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无公害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水稻是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主食,水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对于提升居民饮食安全和饮食质量以及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应用;推广  据新华社报道,江西省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种粮大户江良清
白茶作为我国珍贵的茶树品种之一,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景宁白茶对自然生长环境、选种、建园有其特定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和资料研究,对景宁白茶的种植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总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也应用到了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随着“水稻+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出现,其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还给农民带来了大量的水产品,拓宽了农民经济来源的渠道。针对“水稻+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为该技术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稻+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摘 要:大扁杏在最近几年管理与生产实践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此方面总结出大扁杏高产优质栽培管理的技术与技巧,供参考。  关键词:大扁杏;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64-02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志码: B  大扁杏是由普通杏与山杏杂交形成的当地优良品种,且产量相当大,分布面积非常广泛,市场前景相当乐观。由于杏仁饮料、杏仁油等产品的
种子核算属于商品行业,是指种子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业务核算,通常核算包括种子的成本核算、经营差价核算等方面。对种子事业发展的科学效益核算进行探讨分析,以便科学合理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粮食整体质量及食用口感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城市化高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直接促使种植面积越来越小。为了保障水稻的种植质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