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理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改为其提出了新的发展路径,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完善是新课改实施的重要路径,两者具有诸多的关联性。环视目前高中学校理科生学习场域的发展现状,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鉴于此,高中理科生应该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模式平台、考核机制、主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全力推动理科学习策略的改革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理科;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29-02
  新课改是当前高中理科教育现场的重要任务与指针,对高中理科教与学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其中最大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全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不过,由于高考指挥棒一直在高中理科教育者的大脑上空晃动,高中理科学生学习过程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极大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与新课改的初衷相违背,影响了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1]。因此,探讨新课改视角下如何完善高中理科学生学习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笔者拟在诠释新课改的推行与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中理科学习的现实场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适应新课改的高中理科学习完善与创新发展的诸多对策。
  一、新课改的推行与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相关性
  新课改是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举措,高中理科学习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两者都是当前高中理科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1.新课改与学习策略的内涵与功能
  新课改是对高中课程进行改革的一次教育创新行动,包括对课程的理念、内容、目标、教育与学习、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能够极大推动高中教育的改革创新,推动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高中生学习策略的完善与改革。
  学习策略是一种为实现某种学习目的、完成一定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学习方式与技巧,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能够极大推动高中生学习过程的创新和提升学习效率,能够极大锻炼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升高中生学习的自主自控能力。
  2.新课改与高中理科学习策略实施的相关性
  一方面,新课改是高中理科学习策略实施的指导蓝本。高中理科学习策略实施的指导方针,比如全面培养学生、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立德树人、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学生为重心的三个一切等方针。其中新课改的提出为高中理科学习现实场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原则,能够在很多方面促进高中理科学习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运行。
  另一方面,高中理科学习策略实施是推行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推行新课改有很多的手段与措施,比如校地合作、项目教育模式、慕课的推行、学生学习的创新发展等等。其中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创新发展与不断完善是顺利推行新课改的重要条件与路径之一。
  二、目前高中理科学习存在的问题
  环视目前我国高中学校理科生的学习现场,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不过由于应试教育的指导没有根本改变,理科生学习存在一些不足,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符合的影响,极大影响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1.学习的目标问题,影响了高中理科生学习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中理科学习的目标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高考的内容与目标,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目标构建不够,极大影响了高中理科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
  2.学习的过程问题,影响了高中理科生学习视域的拓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中理科学习的过程很大程度上还是教师主导下的学习行进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学习过程还没有完全形成,往往展现出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学习过程,一种教学互动相长的教育学习过程还没有真正完全形成。
  3.学习者的主动性问题,影响了高中理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中理科生学习往往处于一种受高考牵制的被动式学习,没有很好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的作用,极大影响了高中理科学习的创新性发展。
  4.学习者的模式与方式问题,影响了高中理科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中理科生的学习往往还是理论学习模式较多,课堂学习模式较多,课外的实践体验学习模式与方式开发不够;针对学生个性特长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与模式开发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理科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5.学习的考核问题,影响了高中理科学生学习的有效驱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中理科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往往还是以试卷分数为主要指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升指标形同虚设,高中理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督导机制不健全,极大影响了高中理科生学习的走向与发展趋势。
  三、主动适应新课改,不断提升高中理科学习水平
  针对我国高中理科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改与高中理科学习策略实施的逻辑相关性,我国高中教师与学生应主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2],探索新课改对理科学习的要求,努力完善理科学习的方案,以此到达新课改实施与高中理科学习方式改革发展的互动共赢态势。
  1.以新课改目标为主导,不断完善高中理科学习的目的。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因此高中理科生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应该注重分析新课改对理科学习目标的要求,将思维训练、素质提升、情感品质、道德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目标统统纳入到学习目标体系的重构之中,以此引领高中理科生学习过程健康发展。
  2.以新课改的方式为指导,不断完善高中理科学习的模式与方式。方式与模式是行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完善与创新发展务必要注重分析和把握新课改对理科学习方式的要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学习相结合,将自我教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将网络学习与现实学习相结合,以此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
  3.以新课改的内容为要求,不断丰富高中理科学习的内容体系。内容与项目是行动的具体内核,因此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完善与发展务必要注重新课改对理科学习内容的要求,力求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部办课程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不断创新完善理科学习的项目与内容,力争建构起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学习内容体系,以此不断提升理科学习的内涵。
  4.以新课改的考核为指导,努力健全高中理科学习的考核督导机制。考核与督导是行动的有效驱动,也是行动效果的有效检验,因此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完善与创新发展务必要注重新课改对其学习的考核督导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长情况作为理科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坚持网络考核与现实考核、自我考核与外在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力求健全高中理科学习的考核督导机制。
  5.以新课改对学生主动性的要求为指导,努力健全调动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教育与保障机制。引导与保障机制是行动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高中理科学习策略的完善与创新发展务必要注重分析把握好新课改对学习的引导与保障机制建设的要求,全力提升理科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努力为高中理科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学习创新、个性化学习提供各种有利及时的保障条件。
  总之,高中理科学生学习场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高中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努力协作,更需要不同视角的尝试与思考。新课改的推行为高中理科学生学习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契机与平台。目前重要的是,高中校应该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理科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模式,以此不断推动理科生学习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9)班)
  参考文献:
  [1]邵光华.高考视域中的新课改.教育发展研究,2010(6).
  [2]宋艳梅.新课改下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其他文献
真空灌浆技术对中小型桥梁工程项目非常必要的,中小型桥梁项目在应用真空灌浆技术时.应该合理选择成孔材料,控制浆体配合比,以便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诊断,镜下缝合穿孔、放置腹腔引流。结果:15例镜下修补成功,1例因镜
超声波检测技术中对缺陷的评定三大关键内容是:对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目前.超声波检测技术中对缺陷的定位和定量评定研究已比较成熟,然而对缺陷的性质却很少进行评定。这是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CsA)、汉防己甲素(Tet)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A02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1Tr法测定柔红霉素(DNR)对细胞的半数抑制量(IC50),流式细胞仪检
本文介绍了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实现逐步向国际型工程公司方向发展的目标,将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进行全院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经
本文从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自身具有的优势及图书馆服务的特定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对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本文介绍了马圈引河特大桥架梁工程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有关支原体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曾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多数研究认为支原体是HIV感染和致病的辅助因子,然而也有研
介绍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在LabVIEW编程平台上借助其数学优化功能模块实现优化问题求,并和一般计算机语言求解优化问题过程的进行比较。以工程中水槽容积最优化问
流行器乐具有都市化、商业化、大众化、电声化等特点,高校流行音乐教学中流行器乐的教学应避免传统器乐教学中的枯燥方法,重视与其他流行器乐各乐器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