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团结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关键性因素,民族团结教育也是民族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问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旨在促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而实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谐共进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导理念。针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民族院校的学生更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新时期的重要教学任务。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族教育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构建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能够将教学理念融合到各学科教学环节中,形成系统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是保证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因而为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探索新型教学途径,对民族团结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研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程教育定位模糊
  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影响因素,准确的教育定位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目前民族院校针对民族团结教育问题却普遍存在课程教育定位模糊的问题,导致民族团结教育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引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针对民族院校规定应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而教育部并没有对相关课程进行明确的规定,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作为引导,如果将其定义为政治理论课,则需要将其纳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在其他方面却缺乏相关的教育内容对其进行辅助,针对民族团结教育难以形成系统化教学教育,而如果将其设立为单独的课程体系,却仅能将其归纳为公共课程,难以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普遍性,课时安排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课程性质以及体系定位的模糊,制约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1]。
  2.实际教学内容与专题教育存在脱轨现象
  很多民族院校都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归结为一个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只是分散在这些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且都是轻描淡写的简述,教学内容难以形成综合性、连贯性的教学体系。民族团结教育既没有明确的教学框架,又没有多元层次教学内容充盈内在,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无法对其理论体系以及教学内涵做到深入理解,这种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模式也促使学生忽视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影响了民族团结教育职能的实现。
  3.民族院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缺乏教育资源的深入挖掘
  民族团结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氛围,能够形成课程教育与氛围教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而目前民族院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却缺乏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对于自身存在的民族团结教育优势没有充分认知。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师生便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基础,很多高校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扶持政策的投入,但是这些教学资源却没有发挥自身的应用效能,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活动,导致教学资源的闲置,民族团结教育被没有被有效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2]。
  4.民族院校缺乏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教育需要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将教学理念进行深化。教育实践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很多民族院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却忽视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有些院校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有些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宗旨存在较大的差距,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实践成为形式教学活动,没有给学生创造有效进行教学理论和民族情感升华的机会[3]。
  二、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可行方案
  1.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念的理论教学体系
  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基础,并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理念以及实践经验进行充分的借鉴,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以实现高层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需求。民族团结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应当涵盖以下方面:其一,对民族问题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使大学生能够明确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二,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探讨符合当代的民族团结精神内涵,实现民族团结问题理论的与时俱进发展;其三,重点阐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党领导民族发展的根本宗旨,使大学生能够深化党对广泛社会民众的绝对领导力,也能够认识到党对民族同胞的平等、互助、团结的基本领导思想,促进各民族同胞实现和谐发展。
  2.将民族团结思想与各学科的教学思想相融合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为主,并将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渗透于各学科教学环节中,形成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民族团结思想有更为多元的认知,进而促进其自我思想认识的深化。比如,在音乐教学课程中进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的普及,针对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弘扬等,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进行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渗透等。通过多元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增强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认识,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包容和传承,以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
  3.打造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民族院校应当重视民族团结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深刻认知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民族院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交流会、座谈会,可以组织民族团结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学习活动、民族文化宣讲活动、少数民族运动会等,使大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感受到浓烈的民族团结教育学习氛围,能够时刻认识到各民族同胞在校园中生活学习的美好,珍惜民族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4]。民族院校还可以积极倡导各种社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校外实践活动,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走进民族地区,观察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感知祖国的壮美山河,增长民族地区的文化知识,并能够了解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各种帮扶政策,通过校外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增强其人文认知和社会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实现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实现。   4.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为课程教育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并对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完善。民族院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课程学习、实践活动、思想总结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应用学分制进行学习情况的标准衡定,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置不同的学分占比,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环节的学分考核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课程理论学习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认知,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深化对于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思想总结升华民族团结情感,以调动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以确保综合性、多元性、整体性的民族团结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增设网络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民族院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也应当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增设网络化的教学内容,契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征,应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使民族团结教育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5]。比如,民族院校可以在学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增设民族团结教育板块,定期向板块中推送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民族知识,尊重不同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在板块中针对国家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国家对民族地区倾注的精力。很多民族地区的信息相对闭塞,但大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学生可以将自身在微信公众号中了解到的各种惠民信息传递给家乡的亲友,使更多的民族同胞能够享受到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三、结论
  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很多民族院校都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教育体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民族院校可以通过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念的理论教学体系,打造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教育实践活动,构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增设网络化教育内容等措施,构建全方位的民族团结教学体系和学习氛围,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教育提升民族团结理念,进而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永亮.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证性分析——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5(1):108-111.
  [2]王丽宏.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91-92.
  [3]谢春辉,高 岩.关于成熟的宿舍文化模式可以深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德育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的几点看法——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58-59.
  [4]蔡诗敏.浅论民族团结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全面渗透[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73-176.
  [5]王宏昆,李險峰.云南省边疆地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状况和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6):31-34.
  (作者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建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IM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必备职业技能,掌握BIM技术的应用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作为新型的融资模式,已被各国政府所重视,具有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基础建设效率等特点。在当下顺应了我国关于公共服务领
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开辟新的教学手段,为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革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
在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又是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政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
连续几天盥洗室里的下水道洞口都会被堵上许多纸,而且班上的保育员也反映这段时间盥洗室纸篓里的纸不知到哪里去了,并且下水道也总是被堵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非常纳
股份合作制是现代企业资产组织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形式,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企业改革的融资渠道,促进了政
【正】 本文所要介绍的是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立法,供研究参考.一、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
<正>上世纪末,中国旅游市场进入爆发期,离开家门,走出城市,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时髦。待私家车兴起,旋即风一般席卷全国,甚至全球。就在那时,世界诸多旅游胜地有了中文广播、中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语文阅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发散阅读,“理解—评价—发散”是其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下,大学生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提升人文素养的表现。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素养的纽带关系为视角,探究在新时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