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 -折返的研究表明 ,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 (2 30~ 2 10Ma)在低地温梯度 (约10℃ /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 ;第二阶段 (2 10~ 170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 ,浮力开始起作用 ;第三阶段 (170~ 12 0Ma) ,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过程入手 ,以侏罗纪末作为时间参照点 ,以合肥盆地的侏罗系顶界作为当时的地理参照点 ,根据不同岩石单元中岩石的形成深度和碰撞造山中的位移状态 ,可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原位系统、准原位系统、异位系统和热穹隆改造系统等结构单位。陆陆碰撞造山带形成的物理学前提是俯冲陆壳物质的低密度 ,而最终形成造山带的直接动力学过程则是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近垂向运动的地质过程。
其他文献
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等多层面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要使人才结构尽快步入常态,唯一的途径就是迅速调整并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
将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北美短叶松(P.banksiana)和马尾松(P.massomana)木材在水蒸气保护下进行180℃热处理,测量接触角和粗糙度,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DCS的发展和在电厂中应用的几种趋势;随着DCS的覆盖功能更加广泛,结构上分散化,人机界面更加友好,模件数量减少,功能码功能更加增大,而且DCS还提供了实机系统与仿
本文在对几套进口锅炉的汽水品质进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其锅筒內部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评价.从而提出了国产同型锅炉的锅筒内部装置的合理结构建议,可供设计、制
<正>2005年2月17日及其随后的9天,笔者作为北京美学会成员,随同该会组织的黄土地考察团到陕北民间进行非正式的田野作业。所谓非正式,指的是并没有用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调
为研究西安城郊农村大气PM10和PM2.5中主要化学组分特征,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安户县草堂寺采集颗粒物样品,分析了每组样品中的16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有机碳
"儿童问学课堂"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这一探索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追求和教学特质,它试图从课堂教学的内在结构着手解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动力源、探究性等
从历年高考情况来看,在诗歌鉴赏方面,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那么,何为读懂呢?我们认为就是能理解蕴藏在意象背后的情感。本文从"情感"角度,对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