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国家文化建设思想与践行路径探析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邓小平国家文化思想服务于政治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反映了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改变,要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论述了邓小平国家文化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及践行路径,这对推动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国家文化建设思想 践行路径
  邓小平国家文化思想服务于政治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它是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需要,为促进社会发展、引导社会实践进步。用马克思主义引导理论宣传、文学艺术、出版、新闻、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抵制外来的各种腐朽思想与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的国家文化建设思想为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促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发展有积极深远的实践意义[1]。
  一、邓小平国家文化建设思想科学体系及基本内容
  邓小平国家文化建设思想体系主要回答了用新思想、新观点发展与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建设思想,解决了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文明较为落后、封建思想浓厚的国家如何去建设高度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四大基本内容:
  (一)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部分,具体表现为提升社会成员的自身能力与素质[2]。四个现代化的前提便是人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的能力、素质及最终发展程度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只有当劳动人民拥有了很丰富的生产经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及高科技的劳动技能以后,才能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尽到应尽的效用。所以,邓小平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想要拥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就需要不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来成为国家的重要接班人,这也牵涉到国家和党的前途。要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一个战略任务来长期执行,只有当我国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四有”新人,社会才能获得持续健康长足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底蕴及核心任务也体现在这里。
  (二)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质特征
  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发展历史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并且对于这个概念下了科学的定义。他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可以尽可能的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然而,在我们目前所处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精神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本质的特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它是我国社会整体进步的内在要求,不仅仅对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引导和保证的作用,同时还引导了人民提升认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觉悟,这也是全社会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一贯坚持要提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多的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涵盖着新闻出版、文物、文学艺术、卫生、哲学社会科学、体育、广播电视、博物馆及图书馆等各项事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素质,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亟待需要在文化事业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加新活力。我们想要在文化事业上有长足发展就需要我们深入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历史活动中,吸纳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发扬与继承优秀的革命文化与民族文化。邓小平依据我国当前的具体实际情况,为未来文化建设发展指出了方向,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四)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指出正确把握和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战略地位,是做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前提。一个国家智慧和民族精神的长期凝聚与积淀主要体现在文化建设上,这也是这个国家发展和生存的条件与前提。先进的文化是带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文化建设既是提升人民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因此,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邓小平国家文化建设思想践行路径
  邓小平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在结合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社会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及目标的要求,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分别有下面七点内容。
  (一)邓小平强调在思想建设上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需要下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和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以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不断反复强调要加强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实践,很有针对性。同时邓小平还一直非常注重理想和信念教育,在他提出的我国“四有青年”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第一条强调的就是有理想,邓小平认为在这四有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理想和纪律,他认为要常常教育我国人们群众尤其是青年人,一定要有理想,他同时还指出我们还要特别教育我们的后代,要他们坚定的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不是被资本主义同化。
  (二)邓小平强调在道德建设上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邓小平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认为应该在全党和人们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之风。邓小平曾经对于我国道德建设出现的一些无序无范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认为如果没有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是无法建设好社会主义的。为此他认为应该全党和人们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同时指出应该从小就应培养青年人的革命理想接共产主义品德,全党也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与品德,积极发扬服从大局、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   (三)邓小平强调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一再提出,我国要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人才的培养,所以教育事业非常重要,它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保证。教育不仅仅对科技和经济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也是我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的是人们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会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及民主法治观念,提升民族整体素质,所以邓小平指出一定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
  (四)邓小平强调在科技建设上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方针
  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他曾明确的提出必须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方针。他在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新要求的基础上,系统的提出了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方针与策略,同时他指出所以的科学技术工作必须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根本,必须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如果脱离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就无法变为真正的生产力而为经济服务了。
  (五)邓小平强调文化事业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邓小平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反映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坚持这个方针才能保证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才能有利于我国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同时还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应该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结合,这样才具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价值。
  (六)邓小平强调在文化事业的建设上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邓小平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于坚持重在建设的文化建构原则。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只有借鉴了全人类的的精神文明才有利于我们充实自己的文化,才能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邓小平强调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的规律性,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还要坚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我国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实际相结合,必须立足我国实际也要面向全世界,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还须坚持“双百”与“两为”的统一。
  (七)邓小平强调在公民政治素养上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纪律教育
  邓小平一贯非常重视国家法治与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强调,我们必须要同时加强民主与法治两部分,这二者都不能偏废,不能没有民主而只强调法治,同样,也不能离开法治谈民主。
  三、结语
  在新时期,坚持并发扬邓小平的国家文化建设思想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与此同时,邓小平还特别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将民主制度化,民主法律化,保障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更替或者思想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邓小平还强调建设具有当代风貌的法律意识与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肃清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文化来武装自己,建设新时代的法律意识与民主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冬玫.浅谈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J].学理论.2009(12)46-47。
  [2]郝辉南.论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J].科教导刊.2012(11)213-214。
  [3]宋一.略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124-125
  [4]郝辉南.论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J].《科教导刊》.2012(11)56-58。
  [5]曲成芳,陈骐,文吉昌.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三个贡献及其历史价值[J].《出国与就业》.2011, 14(5)66-69。
  [6]许丹.“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9(4)213-215。
  [7]路阳.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和建设实践的探索[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2(11)134-136。
  [8]李佳玉.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观[J].《学理论》.2010,34(3)123-125。
  作者简介:
  汪荣(1975—),男,重庆市人,法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法律思想与文化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其他文献
现代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体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环境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要达到人们理想的设计要求,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通过科学、
火锅那份『重在参与』的形式比较能满足现代人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一种心理需求,也颇为符合中国儒家一向提倡的入世观点。  (一)  火锅是中国分布最广,形式流传最为久远的美食代表。  爱吃火锅的四川人认为,“真正的食家在精神上不亚于思想者甚或是宗教徒,饮食中流溢的颜色、味觉、香气、人语、音乐,在喧嚷的外象幻觉中沉入灵韵的冥想,就是一种意境,是神意和契机,是关于真假、虚实、空与有、客观与幻觉的超常体验。”
7月12日,包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稀土原料供应“洼地”优势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包钢(集团)公司与包头稀土高新区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包钢集团的
海外华文教材的编写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语法点的编写又是汉语教材编写的重中之重.本文选取海外华文教材的代表《菲律宾华语课本》(小学阶段)为研究对象,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其中,以教法处于主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第一人举世闻名的甲骨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代表着中华文明和文字文化的远古盛世,它向全世界真实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源
谁不来浦东投资开发,他将会与中国市场失之交臂。”一位外商在参观了浦东的投资环境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诚如这位投资商所言,浦东正以高昂的龙头姿态舞动着中国这条经济巨龙。世界500强企业来了,中央部属企业来了,外省市大中型企业也来了。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在浦东的市外投资企业就有6986个,总投资额达370.92亿元。毋庸置疑,这些企业在上海安家落户,既壮大了自身发展,又给上海的发展与进步添了砖
机场内部企业想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我国的中小型机场近些年来取得的进步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