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读书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在他的推动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并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这项工作。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亲临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了演讲,深刻阐述了党中央发起学习运动、加强干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这次演讲中,他针对干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忙”“看不懂”两大问题,巧用木匠“钉钉子”“钻木头”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进行了阐述和动员,成为党史上的经典故事。
  “钉钉子”“挤”时间
  对于“工作忙”的问题,要像木匠“钉钉子”那样“挤”时间。当时许多干部一提起学习就直摇头,经常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读书。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自从木头让步以来,多少木头钉上钉子,把看不见的纤维细孔,‘挤’出这样大的窟窿来,可见‘挤’是一个好办法。”“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他还特别表扬陈云说,“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陈云的经验是什么呢?1939年12月,陈云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揭开了谜底,就是“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陈云还谈到搞好学习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读书。”
  “钻木头”“钻”进去
  对于“看不懂”的问题,要像木匠“钻木头”那样“钻”进去。毛泽东说:“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他还举例说,从前人称“校對”为“校仇”,校对确实很难,非以仇人对之是不胜所为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固然很难,如果我们以‘仇人’的态度不讲感情地攻它,一定是无攻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垒攻下来。”此外,正面搞不通,可以从旁的方面着手,先打下基础,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这实际上也是毛泽东自己读书实践的体会,“攻书到底”。他在日常读书生活中,对喜欢读的书,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读懂弄通吃透书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最爱读的书,1939年底,他就讲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后来的几十年里,他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他还在延安的窑洞里,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把李达所著的《社会学大纲》整整看了10遍,并在书眉和空白处写下了1万多字的批注。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挤”和“钻”读书学习的一生。据记载,毛泽东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十多个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同志这种活到老、“挤”到老、“钻”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如饥似渴爱读书
  读书需要心情,读书的心情就是对阅读的热爱。人有爱读书和不爱读书两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宋真宗赵恒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为金钱美女而读书的功利动机。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则是为了获取知识,追求真理,激发克敌制胜的灵感,研究治国安邦的方略。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执政时期,书籍都是毛泽东最亲密的伙伴,读书都是毛泽东最大的爱好,他的马背上是书,窑洞里是书,桌子上是书,床上也是书。毛泽东走到哪里,书就读到哪里。读书是一种乐趣。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真,他用比别人更浓的兴趣,读了比别人更多的书。
  聚精会神钻进去
  读书需要心力,读书的心力就是将精神专注于书本的能力。时间和空间都是稀缺资源。成年人读书,缺少大块时间和不受干扰的空间。只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有可能把杂事搁在一边,将干扰置之脑后,暂且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全心全意与作者对话、与思想交流。如果六根不净,心猿意马,心灵机理就会排斥,书就吸收不了。毛泽东读过私塾,《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背诵如流。毛泽东喜爱韩愈的文章,竟然将《韩昌黎诗文全集》的大部分诗文读得烂熟,背得流利。读书是一种功夫。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定,他用比别人更专的精力,读了比别人更好的书。
  活学活用跳出来
  读书需要心气,读书的心气来自做人的格局。读书读的是境界,读的是经验,读的是智慧,读的是能力,既要读前人留下的有字经典,也要读当今社会的无字天书,最忌讳装潢门面的假读书、一知半解的浅读书和生吞活剥的死读书。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读书的要义是独立思考,学以致用。1920年,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毛泽东,读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以后大彻大悟,牢固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钥匙。读书是一种创造。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灵,他用比别人更活的方法,读了比别人更有用的书。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句话出自《酒规》,是一个从古代流传到现在的说法。  实际上这句俗语中的“三”,并不是单纯的指代三次,而是以“三”代替泛指。所谓“酒过三巡”,指的就是在敬酒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敬到了。  古人在饮酒时,还讲究“温克”,即饮酒一定要保持节制和自持,做到不失言、不失态、不失礼。《论语·乡党》曰:惟酒无量不及乱。  饮酒之人更要遵循“三爵即止”(古人饮酒以爵为具,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美国政客歪曲事实,编造谎言,妄图通过向中国推卸责任来转移视线,掩盖自身抗疫不力的事实。在我国的官方回应和媒体报道中,“甩锅”这一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例如:《“甩锅”升级也无助美国政治“脱困”》(《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日)“我能想象得到美国国内一些人急于要造锅、甩锅的心理。”(2020年4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百度搜索“甩锅”,最早出现于20
期刊
每年七夕,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此恩爱的小两口一年中只能见一次,一直以来引发着人们的同情。不过,凡事不能较真,爱情本是美好的象征,为什么人们偏偏选中了这充满“悲剧色彩”的牛郎织女?为什么本是“乞巧节”的七夕,逐渐成了情人节?更要命的是,提起牛郎织女时,我们竟会不自觉地想到董永与七仙女!  这些都不是巧合。不急,我们不妨先从牛郎和织女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历史说起。  织女一
期刊
书映百年伟业——庆祝建党100周年好书荐读活动启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近日,中宣部出版局联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启动“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活动,从4月到12月每月公布當月推荐书单。  推荐书目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主线,力求满足不同读者群体阅读需求,既有权威读本、史学著作、理论力作,也
期刊
杂诗·南国有佳人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
期刊
众壑切群山,乱石夹薄土。守望烏江少水喝,衣破常难补。  协力灭贫魔,竞耀吃穿住。远水翻山灌果园,岭上花椒熟。
期刊
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在贵州启动  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当天,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的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在贵州启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此次活动在伟大的转折之城遵义、长征首胜之战所在地娄山关拉开帷幕。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以“永远跟党走书香伴小康”为主题。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农家书屋为平台,通
期刊
一個世纪前,那艘泛在南湖的小船  风雨中探寻着真理的彼岸  一部《共产党宣言》撼动起历史的巨轮  飓风般在华夏大地上掀起骇浪滔天  南昌城里的枪响,秋收起义的长缨  星星之火点燃了革命的烈焰  井冈山头的号角,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是你担起民族的希望负重向前  你把五星红旗插上厚重的天安门  让《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炎黄子孙的心田  从此,一个倍受凌辱的民族  以坚韧谱写出新中国的华丽诗篇  春天的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里的新华书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王安忆说:“好像每个人都是文学青年似的。经典的文学名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基本是全部读了个遍。”  1980-1990  1974年,顾城回到北京,那几年他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开始诗歌写作。1979年4月,顾城在卧室的墙壁上写下了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暗褪去,浪漫的年代揭开序章。  那时国内图书缺口巨大
期刊
4月23日,“百年辉煌·共读华章”湖北省2021年4·23全民读书月启动仪式,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举行。活动发布了省委书记应勇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的八本好书。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该书收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论述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