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电视舞美的科技运用,我们常常会碰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对待电视舞美的影视个性和如何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那么什么是电视舞美的个性?什么是电视舞美现代科技的个性?怎样才算具备了电视舞美的现代科技……这对舞美设计工作者而言,确是一件很平常却极为实际的问题。
谈到“个性”和“科技运用”,人们常常会觉得有点“空”。但实际上它们是有内容的,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些起着决定意义的因素……我们讲“舞美个性”和“科技运用”,其实,在它的背后,在它的深层,也同样有几个最直接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那就是是否适合于电视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否适合于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否能紧紧抓住“影视”的内涵,充分发挥舞美的各项功能,特别是艺术的表现功能。就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电视舞美科技运用的创作。或者说,这些因素正是电视舞美科技运用创作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电视舞美艺术从演播大厅到露天广场,从央视到地方台,综合性文艺晚会的电视化形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电视台各频道的重要内容。这种“庆典文化”现象集中反映了当今的社会审美期待,时尚的文艺形式承载并引导着一个时期的大众文化趋向。换个角度说,通过电视媒体所传达影视的科技信息,左右着视觉主体(观众)的审美趣味,对大众文化有着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电视美术的科技以艺术与技术相融合,被公认为是构成整体电视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将大众审美取向引到高雅、主流的重要手段。电视综艺晚会以主体明确、场面宏大、流程复杂和演出场所的特殊性,向美术设计者们提出挑战,也给设计者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舞美设计本身也发生着变化,无论在内容上、视觉上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央视的“春晚”、“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的综艺晚会上,我们不难发现,舞美设计者们独具匠心,超凡的设计能力,在一些程式化的设计过程中,保留的部分得到了运用,赋予了新的活力,当然也有一些新的“程式”和“科技运用”产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电视舞美的“个性”也就必然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光学、电子技术、视频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设备在舞台演出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促进了舞台演出艺术的发展。LED电子显示屏是集光电子技术、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科技产品。LED因其强大的功能在现代舞台演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近年来央视在“春晚”的舞台上合理地运用了这些高科技的表现方式,利用LED模拟实景、运用虚拟图形将景与景之间,有机地分离、集合,并通过舞台灯光的变换,再现了一幅幅完美的画面,再现了自然。这些科技产品的运用,它有传统布景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虚拟性。再如:“奥运会”开幕式,鸟巢上空,当火炬手手持火炬奔跑在空中弧形跑到上时,紧随其后变幻莫测的模拟实景影像不间断的随着火炬手缓缓向前移动。这震撼人心的场景,不时地把所有人的心紧紧相连,让所有人都欣赏到了如此宏伟的艺术画卷。
由于人们经济生活的水平大大提高,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电影、电视、歌舞,多种文化的交流、影响。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舞台美术的整体性,就是说他们不但在看节目的内容,还要看景;不但看景,还要结合整个内容来看所制的景的艺术。他们不但要求舞台美术本身的美,更要求舞台美术与整个剧情及其他之间的配合,和谐之美。他们要求舞美样式的多样性,不会在满足几块景片之间的简易布局,也不会满足单一的程式化的组合等等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许多观众对于舞美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看看“热闹”,看看表面和直观的东西了,而是习惯于看“创新”、看“科技运用”的表现。总而言之,观众的审美要求正在极大地提高,紧跟时代的科技步伐。作为舞美设计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个变化,特别要重视那些层次较高的观众对舞美较高的要求,因为他们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方向”。要一切从影视的角度出发,抓住内涵,充分发挥舞美的各种功能,特别是“表现功能”。这真是电视舞美科技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如:在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节目中,舞台上的主景架运用了多根大柱子造型和数百根小柱子有序组合,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其实,这些小柱子是今年春晚舞台设计的一大亮点,舞台上方共吊了三排小柱子,每根柱子的下端都镶有一个LED,可变换各种实景及虚拟场景。每个柱子可以升降、伸缩,这三排柱子就像三道幕布,既制造了舞台的空间,同时又是投影画面的载体。这三层排柱不断变化,错落有致,通过合理的科技运用以及精准的测算和设计,我们看到了流畅的,充满节奏感的人画结合的表演。视频影像使得上天入地情节得以在瞬间完成。这些完美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当今舞美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合理的运用了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视觉艺术。同年10月央视的品牌栏目“中华情”来到了昆山,并在昆山举办了“中华情·昆山情”大型文艺晚会,晚会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其实晚会的成功不仅仅局限在节目的本身,同时还体现在晚会的舞美设计,同样合理地运用LED技术,制作了多角度、大视角、模拟实景和虚拟图形,巧妙地加以变换各种景别,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起到了与晚会节目相互默契,相互融合的协调性,更把观众的情趣以及审美的渴求得到了升华。
近几年来,我们的舞美工作者,我们的艺术家,更是走在观众的前面,他们的观念,他们的修养,他们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从剧本内容上、导演构思上、表演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更加趋向科技化运用。作为电视舞美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谓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这些多样的变换手法,以及合理的现代科技的运用给电视观众带来了新的气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成功之作。
但也不能不看到一些问题,有的电视舞美特有的表现形式减弱了,有的布景过于繁杂、碍手碍脚,影响表演,影响录制,脱离剧本,脱离观众……这就提醒我们要尊重电视特有的个性,特别是我们的舞美设计,不仅要研究剧本,还要研究电视特有的独特的表现形式。要与编导建立最密切的合作关系。要整体地参加艺术创作,只有了解剧本、适应剧本,才能改造剧本,进而再提高舞美的独特个性。
一部好的舞美作品也会促进舞台表演的创新,我们强调了电视舞美要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反过来,现代科技的运用,舞美本身也会带动和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我们强调了舞美要抓住剧本内涵,发挥表现功能。反过来,成功的电视舞美也确实会表现出剧本的内涵,并且配合演出,更加深化了艺术的主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想象,在以前的舞台演出中,先是大屏组合再到LED的运用,功能都比较单纯,以展现视频资料和同步视频图像为主,在当时的舞台演出中,舞美工作者并没有将其纳入舞美的设计范畴,只是把它当做舞台上的一台大电视。而今,LED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丰富了演出的内容,为观众提供了表演本身之外的信息。同时,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LED大屏幕摆脱了单一,固定的视角,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反应,在视觉上也形成了一定的新鲜感。
随着LED大屏幕在舞台演出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和设计者创作观念的改善。在一些演出中,它已经作为舞台美术设计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出现了。摒弃了传统布景再现环境的基本形式,形成了新的美学功能。它所营造的虚拟画面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一般的实景更具观赏性,给观众营造了联想,活跃了气氛。
伴随着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使以前传统布景所无法实现的景象,运用现代科技制作手段,让LED电子显示屏来实现则显得十分轻松自如。现在,无论在“春晚”或“大型综艺晚会”上,基本上都充当了景架上的布景功能。其实LED在画面的变换上要比传统的布景方便灵活,它瞬间就可以完成画面的转换。通过技术手段,让LED播放任何可以想象的画面,动态的、静态的、写实的、写意的,内容多姿多彩,效果也更为生动逼真。不但给观众带来新的完美享受,而且还形成了新的期待和审美联想。
总之,电视舞美的科技运用,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我想,电视舞美的科技运用应该建立在张扬整场晚会个性的基础之上,充分表现综艺晚会和其他电视栏目中的剧本内涵,充分发挥电视晚会科技运用的特点,要不断地将现代科技巧妙地运用到舞台设计中来,要重视舞台美术的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作更多、更美、更具现代科技气息的电视舞台美术作品。
(作者简介:马巧元,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电视台,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谈到“个性”和“科技运用”,人们常常会觉得有点“空”。但实际上它们是有内容的,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些起着决定意义的因素……我们讲“舞美个性”和“科技运用”,其实,在它的背后,在它的深层,也同样有几个最直接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那就是是否适合于电视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否适合于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否能紧紧抓住“影视”的内涵,充分发挥舞美的各项功能,特别是艺术的表现功能。就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电视舞美科技运用的创作。或者说,这些因素正是电视舞美科技运用创作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电视舞美艺术从演播大厅到露天广场,从央视到地方台,综合性文艺晚会的电视化形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电视台各频道的重要内容。这种“庆典文化”现象集中反映了当今的社会审美期待,时尚的文艺形式承载并引导着一个时期的大众文化趋向。换个角度说,通过电视媒体所传达影视的科技信息,左右着视觉主体(观众)的审美趣味,对大众文化有着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电视美术的科技以艺术与技术相融合,被公认为是构成整体电视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将大众审美取向引到高雅、主流的重要手段。电视综艺晚会以主体明确、场面宏大、流程复杂和演出场所的特殊性,向美术设计者们提出挑战,也给设计者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舞美设计本身也发生着变化,无论在内容上、视觉上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央视的“春晚”、“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的综艺晚会上,我们不难发现,舞美设计者们独具匠心,超凡的设计能力,在一些程式化的设计过程中,保留的部分得到了运用,赋予了新的活力,当然也有一些新的“程式”和“科技运用”产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电视舞美的“个性”也就必然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光学、电子技术、视频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设备在舞台演出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促进了舞台演出艺术的发展。LED电子显示屏是集光电子技术、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科技产品。LED因其强大的功能在现代舞台演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近年来央视在“春晚”的舞台上合理地运用了这些高科技的表现方式,利用LED模拟实景、运用虚拟图形将景与景之间,有机地分离、集合,并通过舞台灯光的变换,再现了一幅幅完美的画面,再现了自然。这些科技产品的运用,它有传统布景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虚拟性。再如:“奥运会”开幕式,鸟巢上空,当火炬手手持火炬奔跑在空中弧形跑到上时,紧随其后变幻莫测的模拟实景影像不间断的随着火炬手缓缓向前移动。这震撼人心的场景,不时地把所有人的心紧紧相连,让所有人都欣赏到了如此宏伟的艺术画卷。
由于人们经济生活的水平大大提高,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电影、电视、歌舞,多种文化的交流、影响。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舞台美术的整体性,就是说他们不但在看节目的内容,还要看景;不但看景,还要结合整个内容来看所制的景的艺术。他们不但要求舞台美术本身的美,更要求舞台美术与整个剧情及其他之间的配合,和谐之美。他们要求舞美样式的多样性,不会在满足几块景片之间的简易布局,也不会满足单一的程式化的组合等等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许多观众对于舞美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看看“热闹”,看看表面和直观的东西了,而是习惯于看“创新”、看“科技运用”的表现。总而言之,观众的审美要求正在极大地提高,紧跟时代的科技步伐。作为舞美设计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个变化,特别要重视那些层次较高的观众对舞美较高的要求,因为他们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方向”。要一切从影视的角度出发,抓住内涵,充分发挥舞美的各种功能,特别是“表现功能”。这真是电视舞美科技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如:在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节目中,舞台上的主景架运用了多根大柱子造型和数百根小柱子有序组合,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其实,这些小柱子是今年春晚舞台设计的一大亮点,舞台上方共吊了三排小柱子,每根柱子的下端都镶有一个LED,可变换各种实景及虚拟场景。每个柱子可以升降、伸缩,这三排柱子就像三道幕布,既制造了舞台的空间,同时又是投影画面的载体。这三层排柱不断变化,错落有致,通过合理的科技运用以及精准的测算和设计,我们看到了流畅的,充满节奏感的人画结合的表演。视频影像使得上天入地情节得以在瞬间完成。这些完美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当今舞美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合理的运用了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视觉艺术。同年10月央视的品牌栏目“中华情”来到了昆山,并在昆山举办了“中华情·昆山情”大型文艺晚会,晚会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其实晚会的成功不仅仅局限在节目的本身,同时还体现在晚会的舞美设计,同样合理地运用LED技术,制作了多角度、大视角、模拟实景和虚拟图形,巧妙地加以变换各种景别,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起到了与晚会节目相互默契,相互融合的协调性,更把观众的情趣以及审美的渴求得到了升华。
近几年来,我们的舞美工作者,我们的艺术家,更是走在观众的前面,他们的观念,他们的修养,他们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从剧本内容上、导演构思上、表演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更加趋向科技化运用。作为电视舞美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谓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这些多样的变换手法,以及合理的现代科技的运用给电视观众带来了新的气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成功之作。
但也不能不看到一些问题,有的电视舞美特有的表现形式减弱了,有的布景过于繁杂、碍手碍脚,影响表演,影响录制,脱离剧本,脱离观众……这就提醒我们要尊重电视特有的个性,特别是我们的舞美设计,不仅要研究剧本,还要研究电视特有的独特的表现形式。要与编导建立最密切的合作关系。要整体地参加艺术创作,只有了解剧本、适应剧本,才能改造剧本,进而再提高舞美的独特个性。
一部好的舞美作品也会促进舞台表演的创新,我们强调了电视舞美要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反过来,现代科技的运用,舞美本身也会带动和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我们强调了舞美要抓住剧本内涵,发挥表现功能。反过来,成功的电视舞美也确实会表现出剧本的内涵,并且配合演出,更加深化了艺术的主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想象,在以前的舞台演出中,先是大屏组合再到LED的运用,功能都比较单纯,以展现视频资料和同步视频图像为主,在当时的舞台演出中,舞美工作者并没有将其纳入舞美的设计范畴,只是把它当做舞台上的一台大电视。而今,LED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丰富了演出的内容,为观众提供了表演本身之外的信息。同时,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LED大屏幕摆脱了单一,固定的视角,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反应,在视觉上也形成了一定的新鲜感。
随着LED大屏幕在舞台演出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和设计者创作观念的改善。在一些演出中,它已经作为舞台美术设计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出现了。摒弃了传统布景再现环境的基本形式,形成了新的美学功能。它所营造的虚拟画面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一般的实景更具观赏性,给观众营造了联想,活跃了气氛。
伴随着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使以前传统布景所无法实现的景象,运用现代科技制作手段,让LED电子显示屏来实现则显得十分轻松自如。现在,无论在“春晚”或“大型综艺晚会”上,基本上都充当了景架上的布景功能。其实LED在画面的变换上要比传统的布景方便灵活,它瞬间就可以完成画面的转换。通过技术手段,让LED播放任何可以想象的画面,动态的、静态的、写实的、写意的,内容多姿多彩,效果也更为生动逼真。不但给观众带来新的完美享受,而且还形成了新的期待和审美联想。
总之,电视舞美的科技运用,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我想,电视舞美的科技运用应该建立在张扬整场晚会个性的基础之上,充分表现综艺晚会和其他电视栏目中的剧本内涵,充分发挥电视晚会科技运用的特点,要不断地将现代科技巧妙地运用到舞台设计中来,要重视舞台美术的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作更多、更美、更具现代科技气息的电视舞台美术作品。
(作者简介:马巧元,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电视台,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