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郁《新刊韵略》源流及其历史嬗变

来源 :励耘语言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文郁据金朝《礼部韵略》修订了《新刊韵略》,金亡,蒙古人占据中原,以它作为科举考试韵书,后经过修订,进一步成为元朝《礼部韵略》.元朝修订的韵书存有《文场韵略》和《魁本韵略》(皆私刻本).当时《新刊韵略》传到朝鲜,朝鲜人又改编成《韵略》《三韵通考》和《排字礼部韵略》等.元初忽必烈根据《新刊韵略》编撰了《蒙古字韵》,作为蒙汉对音韵书,没有反切音释,只有四声相承的同音字组合,开《中原音韵》编排之先河.这是《新刊韵略》的嬗变.《新刊韵略》自问世后埋没数百年,其书性质学界至今尚未真正了解清楚,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观念,对其历史源流及相关韵书进行发掘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充分利用出土文献资料,考察了其演变发展,就其相关韵书做了研究,对金元《礼部韵略》的性质及其是非问题做了历史的辩证.指出金《礼部韵略》不是宋景德《韵略》的翻版,它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礼部韵书,而《新刊韵略》是它的修订本.本文探讨的虽然是《新刊韵略》的源流嬗变,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梳理了金元明清以来诗韵著作的发展脉络.
其他文献
禅宗语录有不少疑难方俗语词,颇难考释,“风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学者或曰“风”与“锋”通用,或曰“风后先生”就是“伶俐汉”,皆有可商之处.其实,宋人很早就视其为歇后语,
鱼是与人类发生联系较为密切的动物之一,鱼图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图像认知、符号意义和社会意象.在闽南地区众多的建筑营造、陶瓷、花灯、航海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用杆组法对织机的开口机构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利用TrueBasic编制相关程序计算开口机构的运动学参数。运用三维建模工具对开口机构进行几何建模,并对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杆组法计算的数学参数与三维建模工具仿真得到的运动学参数高度吻合。
文章从语言主观性的形式表现切入,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定性和定量、分类和对比等方法,通过分步分层描写能够和“依照”同现的介词宾语、能够和“依照”介宾短语同现的主谓小
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蒙语化”和“去蒙语化”的变化.“蒙语化”就是元明时期的汉语受蒙古语影响而表现出蒙古语语法的特点,它是汉语发展史上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元
频率副词“一个劲”有独特的句法语义表现和语用功能.其后VP具有可控与不可控、重复性与持续性等多重属性,可以表达正面评价义和负面评价义,且正面评价用法是其优势用法.语用
疑难字为中医古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障碍.文章通过形音义互求、文献比勘等方法,对中医古籍中“(歉)”“(口孜)”“(磧)”“(皴)”“(米厭)”等5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并沟通了相
“但”“但是”是现代汉语表转折语义重要的单双音连词,彼此语法功能相互替代性很高.在新闻、法律、文学三种语体实际运用中,“但”“但是”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但”是强势
“习”“集”用于“四谛”之第二谛的翻译,同为意译词.通过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正藏》译经中表示“四谛”之第二谛时,“习”“集”分布情况的统计,得出“习”“集”的
过去的研究基本上把《国语学草创》定位为语言学著作,而且主要以该书的语言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国语学草创》是国语学著作,然而考证不足.通过跨视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