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沟通儒匠”论探义——谨以此文纪念朱启钤先生诞辰150周年

来源 :建筑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朱启钤在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之时,提出“沟通儒匠,浚发智巧”之中国建筑史暨营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致力于打通经学与匠学,“一洗道器之分涂”,以明中国营造学之真义。1943年,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将“沟通儒匠”发展为“结构技术+环境思想”研究体系。惜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他未能推进对环境思想所涉及的中国古代经学之核心要义的研究。辛亥革命之后,经学被普通教育废止,经学科被大学教育废止,学术传统中断。时至今日,如何在中国建筑史暨营造学的研究中,理解并践行“沟通儒匠”之精神与方法,仍是一道待解难题。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能够根据用户冷、热、电实际负荷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实现不同能源的优势互补,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费用。其中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置优化是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但
学位
<正>中信集团携手阿里巴巴,扶持云南元阳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适宜产业,打造本地品牌,助力产业发展,推动元阳逐步走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聚焦“一粒米”,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梯田红米是元阳的主打特色产业,营养价值高。梯田红米生长期比东北米长40至60天,产量却只有东北米的三分之一。为了让梯田“一粒红米”成为群众增收的“红钞票”,中信集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投入帮扶资金实施红米种子资源选育和保护项目,建
期刊
农村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和重要推动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但由于目前农村直播电商人才缺口严重,素质参差不齐,乡村振兴使命感不强,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直播电商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化教育、企业主导的主题化教育和高职院校主导的学历化教育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助力于培养具有电
期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资本”具有必然性。资本是一种“总体性权力”,如果任由其无序扩张,必将阻碍国民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并将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扩散至非经济领域。我们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个视角提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具体措施。从现阶段的生产关系来看,遏制私人资本无序扩张的任务是由公有制经济来完成的,国有企业肩负着遏制私人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任务。从现阶段的上层建筑来看,则要通过国家政权力量和意识形态管控为
期刊
课前预习是语文自主学习的基本环节与重要途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整体性把握,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课前预习,不再以单篇学习内容的预习为单元,而是以整个教学单元为整体来预习,这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单元课前预习指导,来教授学生科学的单元预习策略,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体系,能指引高职学生爱国敬党、敬业奉献、改革创新。如何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融入工匠精神,成为教师要探究的问题之一。针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原则、现状及策略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要奠定基调、课堂为基、活动增色、注重反馈,还需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兼顾、生活化与专业化兼顾、普适性与针对性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兼顾的原则,亦要推行文化育人理论,实施以赛
期刊
基于RCEP新机遇,广西在中国—东盟战略引导下,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逐步展现,现代商贸产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而直播电商则是赋能现代商贸的新动力。本文对广西直播电商人才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对广西直播电商产业发展及特色、优势展开分析。然后运用波特钻石模型,结合广西本土直播电商产业和行业特点逐一分析相关要素,发现广西直播电商人才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一系列提升广西直播电商人才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正>2022年是朱启钤先生(1872~1964)诞辰150周年,城市、建筑、文博各界陆续开展筹备对他诸多学术贡献的纪念活动,旨在让历史文化的光辉照进现实。笔者以为,这不仅是在时光深处捡拾历史,也在钩沉湮灭的历史碎片时给记忆建档,重在为今日城市文化建设带来启迪,更是一种有深度的城市、建筑、遗产学术薪火的传承与弘扬。2022年2月20日,中宣部等三部委发文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是
期刊
报纸
<正>若论近现代史上对北京中轴线建筑历史文化的利用与保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民国时期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的朱启钤(1872—1964年)绝对值得青史留名,有论者甚至评价他是对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及中国传统建筑传承作出开山贡献的先驱[1]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