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丝栗栲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亚热带丝栗栲群落依不同坡向不同坡位设置8块样地,应用β多样性指数研究了该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中物种周转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坡的阳坡,该结论对探索正红菇的生态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应用二元属性数据进行测度,结果表明βWS与βT具有相同的生态学含义;βR能较好地反映该丝栗栲群落沿不同坡向及坡位的物种周转速率.
其他文献
首次对15个山杜英种源的苗期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采种母树的木材材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木材基本密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与遗传因素
介绍了昆虫滞育诱导的4种光周期反应类型,即:长日照反应型、短日照反应型、短日照-长日照反应型与中间型日长反应型.根据这4种光周期反应类型显示的结果,光周期反应可能是温
通过对江西省内的上饶、抚州、宜春、吉安、赣南、九江等区县调查,收集野葛种质资源32份,初步分为四种类型即小叶小根型、大花叶大根型、大叶深裂大根型、大叶浅裂大根型;其
选择240枚静脉清晰的13日龄樱桃谷鸭胚,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共4组,每组60枚,第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第Ⅱ组为低浓度(10-6μg/mL)Bursin组,;第三组为中浓度(10-3μg/mL)组
目的:分析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前、后差异。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规范前、后一般护理记录323份和361份,对合格率和缺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规范后合格率83.66%明显高于规范前的62.23%(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