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生宝宝有讲究等

来源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b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抱新生宝宝有讲究
  □彭芳
  
  拥抱是妈妈释放母爱的一个不可替代的载体,也是宝宝感受美妙世界,沐浴妈妈的爱,获得心智成长的需要。此外,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拥抱还能促进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血压、心率,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宝宝,拥抱的积极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怎样拥抱才科学合理呢?
  第一时间拥抱宝宝:宝宝诞生2小时之内,感受妈妈温柔的拥抱和爱抚,肌肤相亲,这是母子建立终身依恋关系的第一步。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能听到妈妈心脏的跳动,闻到妈妈的体味,并伴以妈妈对宝宝亲切的呼唤,足以让宝宝感到安全和放松。
  亲密支撑宝宝的头:新生儿的小脖子并不是生下来就能竖起来的,妈妈在抱宝宝时,一定要让他的头有所依靠。轻轻地把小脑袋放入肘窝里,小臂及手托住孩子的背和腰,用另一只手掌托起小屁股,呈横抱或斜抱的姿势,使他的腰部和颈部在一个平面上。
  竖抱只能短时所为:宝宝越小,竖着抱的时间要越短。方法是一只手托住他的臀部和腰背,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部或让他依俯在妈妈的肩膀上,最初控制在两三分钟,否则宝宝会不堪重负的。
  别摇晃柔弱的小宝宝:小宝宝头部的髓磷脂还不能胜任保护大脑的工作,抱着宝宝用力摇晃会造成头部毛细血管破裂,甚至死亡。所以即使摇宝宝也应十分温柔。
  (摘自《上海家庭报》)
  
  小手常用 大脑聪明
  □张戈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平时如果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达到心灵手巧。
  近年来,人体活动中的手指运动对脑力的影响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据调查,长期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聪明者居多。研究还表明:习惯先用右手者,左脑更发达,称为优势半球,它管理高级神经活动部分,偏重于语言、逻辑和计算等智力活动;而右脑则以空间识别、几何图形、音乐等活动占优势。
  当我们认识上述道理之后,就应该对儿童加强手的训练,而且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一两个月时,小手的动作并不受意识的支配,常常是胡乱摇动,碰到物体时可出现抓握反应。这时大人可以常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触动他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天可以这样“训练”3~5次。
  婴儿三四个月以后,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引逗”其去抓、去握,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促进小手运动。
  婴儿五六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大人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数次,并让其自由地玩纸、翻书、双手撕纸,让孩子通过自己手指的运动使物体变形而体验到快乐。
  婴儿七八个月以后,开始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
  婴儿九十个月时,可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翘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
  孩子长到周岁之后,对手的训练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教其自己穿衣服,系纽扣、鞋带,使用汤匙等。再大一些,则教他们使用筷子。婴儿用筷子对促进大脑发育很有益处。开始时,可以给他们准备一双小筷子,教会用它扒、挑、夹食物。
  训练儿童的双手,要持之以恒,要求父母和保育人员必须有信心和耐心。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在儿童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之后,父母也不要忘记教导他们坚持经常有目的地使用双手,多做精细动作,如编织、做针线、绣花、写字、绘画、弹琴,以及进行排球、篮球等锻炼手指的体育活动,这样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摘自《母婴指南》)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时代,技术变革为出版带来新的发展路径,“VR+出版”的出版新模式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科普类童书市场的发展。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以身临其“镜”系列套装书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现有市场上应用VR技术的科普类童书中出现的日常科普选题不适配问题、纸质图书文字与APP文本内容协调性问题、VR眼镜的技术呈现与书中内容不适配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知名IP引流选题、优化文本内容、匹配合适读者受众等
期刊
摘要:例句是工具书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具书中最灵活、各版本差异最大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图书市场上学生工具书中例句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优化例句、提升例句整体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生组词造句规范词典》的编纂实践,总结编好学生工具书例句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以期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学生;工具书;词典;造句;例句  中图分类号:G2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
期刊
摘要:在融媒改革背景下,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报纸编辑的能力提升和转型升级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江海晚报》的编辑实例,对如何强化编辑的四种能力即策划力、创新力、整合力、呈现力进行分析,为适应媒体融合改革、增强纸媒传播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融媒改革;纸媒编辑;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80-02  一、引言  随
期刊
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红色基因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也是我们最需要激活的精神密码。  红色基因不是古董,她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陕西省渭南市大力推进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扎实做好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工作,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目标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教学平台的多维度建设成为诸多高校解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践平台多维度建设,是对艺术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教育方向的把握与定位,将对各行业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平台;藝术设计;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29-02  
期刊
摘要: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媒体面临着如何发展才能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享一朵云”从而实现融合创新的困惑。基于此,本文从决定论和互动论的视角,以湖南广电台网融合的探索路径为例进行讨论分析,找到媒体融合定位和探索的新发展航向。  关键词:决定论;互动论;新媒体技术;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13-02  一、选题缘起  过
期刊
摘要: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潮流之间不断结合的国潮正在不断发展。本文以综艺节目《潮流合伙人》为例,从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等角度出发,分析国潮的跨文化传播现象。  关键词:国潮;文化差异;文化认同;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31-02  一、引言  国潮的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的结合。国潮应该具备以下3种特征:符合时代前沿的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企业宣传逐步从纸媒时代的报社等主要媒体,转变为新媒介时代的微信等新媒介平台。微信凭借免费社交经验处理等手段赢得多数受众的同时,其内容营销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新媒体;内容营销;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43-02  一、内容营销概述  现今社会,除却三大传统媒体,即广播、电视、报刊,数字时代新兴的
期刊
摘要: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下,音乐广播应具有传播途径多样、受众定位精准、互动渠道丰富、经营方式创新等特征。本文结合福州音乐广播的发展实际,提出全媒体传播体系下音乐广播发展策略以及如何植入互联网基因,创新经营模式与服务理念,勾勒线上线下“同心圆”等方法,以期为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体系;音乐广播;网络融合;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振兴,而艺术往往以反映民族文化底蕴为特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短视频技术发展迅速,为乡村艺术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本文聚焦浙江祠堂艺术实践活动在短视频平台的媒介传播动因,探讨短视频助力乡村艺术传播的优势和困境,旨在为进一步提升乡村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路径支持。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