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及防治策略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1000例,其中年龄在3个月以上和2岁以内。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部分,其中基础免疫组和加强免疫组各500例儿童。采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1】的方法进行疫苗接种。结果:在1000例儿童中,加强免疫组500例儿童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25%)明显高于基础免疫组(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季节的关系中,夏秋两季在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方面均高于冬春两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在进行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时应该注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81-01
  百白破疫苗是指百白破、白喉和破伤风的混合疫苗,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小孩出生后的3个月、4个月和5个月各注射一次,在1岁半到2岁之间和7岁的时候各加强1针。有临床资料显示,儿童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本为就对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是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总结防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1000例,其中年龄在3个月以上和2岁以内。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部分,其中基础免疫组和加强免疫组各500例儿童。
  1.2方法
  百白破疫苗选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制剂,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采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1】的方法进行疫苗接种。
  1.3反应判断标准
  在接种后的24小时至28小时对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进行观察【2】。全身反应是指出现全身发热现象,局部反应为硬结和红肿,在接种后1个月在对接种部位进行有无硬结和有无菌性脓疡的判断。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选取的1000例儿童中,29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其中基础免疫组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加强免疫组2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加强免疫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顯高于基础免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部位,局部反应的发生率为1.94%,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0.79%。
  2.2不良反应和季节的关系
  夏秋两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91%,冬春两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7%,夏秋两季在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方面均高于冬春两季,详见表1。
  3 讨论
  3.1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和疫苗本身的因素、接种的次数、季节的原因和个体的因素等有关。其中疫苗本身的原因是指,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异物蛋白质,具有生物学的活性,它会导致有机体产生接种反应,如百日咳疫苗就含有诸如脂多糖等多种有害的成分,同时疫苗中的吸附剂-氢氧化铝佐剂会导致有机体出现特异性,如氢氧化铝使用不当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注射部位硬结的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疫苗的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百白破疫苗一般要求在2~8℃运输和储存,接种是避免各种禁忌症,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规范进行,若百白破疫苗在接种前曾经发生冻结或者未摇均都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如硬接、红肿甚至是脓肿的发生[3]。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加强免疫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基础免疫组,所以接种的次数也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因为百白破疫苗中所含有的百日咳菌体成分,在初次免疫成功以后,体内会产生抗体,因而当再次接种是,百日咳抗体和抗原产生中和作用,同时由于幼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不完善,就会引起局部红肿和发热的现象。与季节的因素是因为在夏秋两季由于天气炎热,容易出汗,且接种部位易暴露而受脏物、灰尘的污染,就易发生不良反应。
  3.2不良反应的预防
  (1)首先在进行疫苗接种之前应该进行仔细的检查。抽取吸附百白破疫苗前,必须先将疫苗的混合液摇均,如发现曾经冻结或有硬块,则不能使用。
  (2)根据幼儿不同的月龄选择相应的注射器和针头。一般基础免疫组使用1ml的注射器和5号针头,加强免疫组使用1ml的注射器和5号半到6号的针头。
  (3)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同时对接种的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在接种的当天避免受凉或者是汗液的刺激以发生感染,同时尽量要求儿童不要进行室外玩耍,以免接种的部位受到灰尘的污染,发生不良反应。
  (4)对于加强免疫组的儿童来说,在接种后要进行早期的干预,如接种后保持局部的清洁,并在接种后的第二天进行温水湿敷,持续一周,会有效的降低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严格把握各种禁忌症和严格执行冷链技术规范。若注射后出现了高烧或惊厥等各种不良反应,应停止以后的接种;在对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运输和存储时,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对于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运输和存储的规范,避免因冻结失效而发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6)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去除了百日咳疫苗中的有害成分,如脂多糖等,但是保持了疫苗的原性,因而儿童在进行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后,不良反应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疫苗规划实施方案[4],逐渐的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取代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参考文献:
  [1] 邱星元. 实用社区计划免疫指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65·
  [2] 罗耀星. 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 68·
  [3] 曹国强,王堂,贾荣盛. 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反应调查分析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7 (4): 449-450
  [4] 卫生部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S] 2007
其他文献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
目的 探讨胃癌No16淋巴结清扫术式的可行性和意义 ,提出合适的No16淋巴结清扫术指征。方法 对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所行的 4 8例No16淋巴结清扫术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收住我院的AMI患者100例,同期血清cTnT升高的非AMI患者共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三组均在来院时抽血测定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AMI组与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结果:AMI组及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非A
期刊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Ⅰ期和Ⅱ期压疮的疗效。方法5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惠尔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清创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治疗组患者外贴康惠尔水
期刊
老年性痴呆属于中医老年呆病的范畴.对于本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作者的临床体会,提出了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老年性痴呆的基
目的 研究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依达
内痔是一种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射频治疗内痔的机制是通过电磁波作用使肛垫内组织形成内生热效应,引起痔区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血管变性狭窄、闭塞,痔核供血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学法动态检测 6 8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的空腹晨血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