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计平:学生的成才之路,也是我为师的成长之路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红黄相间的幕布,在赵计平眼前缓缓上升,脚下的升降台正在匀速下降,10秒后,她站在了央视的舞台上。
  伴随着掌声、音乐声和欢呼声,赵计平阔步走到舞台中央,向观众讲述起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她多年来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感悟和成果。
  9月10日晚,“2019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现场,来自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教授赵计平,正是“2019最美教师”称号的获得者之一。
  颁奖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喧嚣渐去。读着四面八方涌来的祝贺与问候,回忆起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一路走来的点滴,赵计平有感而发,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一段获奖感言:“我最感动的,是我的莘莘学子发来的问候,当看到2007级毕业生至今还保留着我编写的教材时,我终于激动泪下。学生的成才之路,也是我为师的成长之路,你们是我的宝藏,感谢你们。”
  教学“新兵”
  9月27日,我们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见到了赵计平。此前一周,她先是在西安参加培训,而后又前往北京到教育部开会……每天马不停蹄,时间几乎全被工作占据。
  26年前,赵计平未曾想到,成为一名职业教育老师,竟会忙碌成这个样子。
  1993年,31岁的赵计平来到重庆机器制造学校(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在此之前,她一直在农业机械推广站工作,负责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有所突破。但是,那时候各个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并不高,高校里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汽车维修专业。
  “当时,我们把中型拖拉机称作是‘田间行走的汽车’,它的构造和中型汽车非常接近。我的专业课程中有一门课就是拖拉机汽车学,在农业机械推广站工作的十来年,也累积了不少车辆维修的实战经验。”赵计平说,正是这些实战经验,让她有机会到学校从事车辆维修教学工作。
  不过,成为一名老师,远没有赵计平想象中那么简单。
  赵计平记得,她刚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时,学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才开始招收第二届学生,总共只有一个班、四十几名学生;教学教材不实用,实训场地简陋,实训设备更是紧缺,仅有一台老“解放牌”中型货车……
  对赵计平来说,外部环境的恶劣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长期以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设置与行业的发展不吻合,课程的设置与岗位能力不吻合,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特征不吻合,学习资源与真实的工作环境不吻合……‘教’和‘学’不统一,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赵计平说。
  那时,每次看到学生们理论学习完以后,面对车辆还是两眼一抹黑,赵计平很是着急。
  铺设“新路”
  陶君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7级学生。在他的记忆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生动有趣,尤其是赵计平老师的课。
  陶君大三时,赵计平开始给他们上自动变速器维护与维修课。课堂上,赵计平只花20分钟讲解理论,其余时间,她会将自动变速器进行拆解再组装,每次都让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
  “自动变速器的零部件有上百个,非常复杂。在拆解和组装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自动变速器的整个结构、每个零部件的功能,还了解了它的运行原理和故障诊断。”陶君说。
  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第一时间巩固了知识点,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维修记忆。
  那时候,陶君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并不知道,这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得来不易,是赵计平和同事们付出了百分之两百的努力换来的。
  “当初,课程架构、教学方法、实训资源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这课上好,也做了不少尝试。比如,把教学活动穿插到课程中间,但这样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最后還是得回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赵计平说。
  2003年,中国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展的双边项目——中澳(重庆)职业教育培训合作项目启动,赵计平得到机会赴澳“取经”。
  第一次去澳大利亚的职业院校学习,赵计平被震惊了。
  “我那时才知道职业教育还可以这么走!”赵计平说,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尤其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她不断研究两国职业教育的差别,埋头苦学,思路慢慢被打开了。
  回国后,赵计平也想铺一条“新路”。
  同样是在2003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进行高职类教育改革,赵计平“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从课程结构开始进行教改。
  “围绕教学内容,构建起汽车维护、汽车总成维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模块课程,学生过去大二、大三才会涉足的专业课程,改革后大一就得开始学习;围绕教学环节,学校打破传统教学大纲,把知识点融入教学活动中,建起‘课岗合一’教学通道,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第一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赵计平回忆道。
  正是有了这些探索,才有了后来让“陶君们”觉得生动有趣的专业课程。
  打造“灵魂”
  2010年7月,陶君大学毕业。离开学校时,他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材都带回了家。
  九年来,陶君搬过家,但这些教材,他却一直留在身边。
  “把教材保存这么久,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情怀,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材很实用,直到现在都能给我许多指导。”陶君说。
  陶君保留的这些教材,都是赵计平编写的。
  早在1993年,赵计平就发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材不实用。一直以来,她都想编写一套适合高职教育、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材。
  “在国内高职汽车维修类专业,一直没有一本关于汽修人员培训能力标准的教材。在教学改革中,能力标准是课程构建、教学设计的灵魂,我们很想填补这块空白。”赵计平说。   于是,在学校教改取得初步成功后,赵计平和同事们便开始着手教材编写工作。
  白天,他们在学校教学,晚上当编辑,节假日还要到企业当“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职教学生动手能力强,也更擅长图像思维。因此,我们编写的教材,立足于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主要以日常工作内容为导向,采用少文字多图片、多采用立体图和实物图等形式,来丰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赵计平说。
  那两年,赵计平把所有休息时间都花在了教材编写中,就连过年也很少休息。课余时间,她不是出去跑企业,就是把自己关在学校微机室里,查资料、画图、打字、排版……
  2005年,赵计平和同事们编写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能力标准》出版,第一个在国内确立了“汽车医生”的能力目标。
  后来,随着行业的发展,赵计平和同事们又相继编写了《自动变速器维护与维修》《实施汽车维护作业》等教材,不断引领职业教育标准建设,提升国内职业教育的专业性。
  师生情谊
  “2019寻找最美教师”直播那晚,赵计平的许多学生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节目,她也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祝贺与问候,吴笛就是其中之一。
  那晚,吴笛给赵计平发了一条微信,他说:“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是学生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看到学生的信息,赵计平想了想,打趣地说道:“严,使你们终身难忘。”
  的确,在学生们眼中,赵计平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她的严,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陶君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记得,每次实训课,赵计平总是穿着一身工装服守在实训基地,指導每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赵老师让每个学生必须动手操作,如果这堂课下来谁的手是干净的,那么这堂课他就不合格。”陶君说。
  夏天酷热,学生们一组一组练完后都纷纷回宿舍了,只有赵计平,会坚持守到最后一组学生练完。
  “我觉得作为一名职教老师,应当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顶层设计方面做更多地探索和突破,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这样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爱。”赵计平说,“学生能够有所成长,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我当老师最快乐的事情。”
  在陶君看来,教学严格的赵计平,其实有一颗比谁都柔软的心。
  “每次回学校,赵老师都会和我们交流行业内的情况,她担心我们工作上会遇到困难,想尽可能多的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陶君说。
  采访中,我们也看到了赵计平柔软的一面。当我们提及有许多学生毕业多年,仍保留着她编写的教材时,赵计平没忍住,泪湿了眼眶。
  “每次采访,我都很少主动聊我的学生们,因为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总是会控制不住情绪。”赵计平说,“看到学生们把教材保存这么多年,我是特别感动的,一是觉得学生能够记着老师,二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对学生的成长还有些帮助。”
  采访结束时,我们在赵计平的书柜里看到了一块挂件,挂件上写着三个字:师生情。
  赵计平说,这个挂件是学生们送给她的礼物,她保存了很久。
  我们凑近挂件仔细看了看,发现挂件左边还有三行小小的字,那是一首小诗。
  这首诗,也是学生们想对赵计平说的话——
  我只是一朵小小的花朵,但每一点红,每一点绿,都是您给我的。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20日,南岸區广阳镇银湖村。  顺着银湖村干净整洁的休闲步道,拾阶而上,440亩水库平如明镜,一幢幢崭新的白墙灰瓦小洋房掩映于青山绿水间,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家住弹子石的李喻言和朋友驱车30分钟到此,一下车便被这景色吸引了,“太美了,就像在画里”。  然而李喻言不知道,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村居。  之所有能有如今的风貌,完全得益于近年来南岸区践行“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  ——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径,切实加大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力度,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  2018年10月31日,巫溪县宁厂镇官山林场。  宁厂镇曾是著名的制盐之地,虽然盐厂已停产20多年,但严重石漠化、盐碱化的土地,成了山体上难以消除的疤痕。  为了治愈这些分布在悬崖峭壁上的疤痕,当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走于峭壁间,硬是
2017年2月11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重庆市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市委落实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2月18日,市委落实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一步细化整改任务、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目前,全市上下正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这两年,重庆南北大道和210国道渝北茨竹路段,成了祖映力最熟悉的一条路线。  2015年,祖映力工作的重庆顺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园区投资建设了四川鼎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承接重庆顺驰公司所有生产任务。  2018年,四川鼎玺公司建成投产。从那时起,祖映力和同事们便过上了重庆、四川两地跑的生活。  不过,从今年开始,祖映力不再习惯说“两地”,而喜欢称“同城”——成渝地区双城经
深秋的早晨,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凤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  在这里,有水车、草甸、小木屋、儿童乐园,还有童话般的房车。  小石桥边,几个农家小孩正踩着水车在嬉戏。一位50岁出头的农妇笑嘻嘻地走近他们,招呼娃儿回家吃早饭。  眼前的这一幕,让人很难相信,三五年前既脏又乱的深山穷村文凤村,竟然变成了风景如画的“聚宝盆”。  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地处武隆区的崇山峻岭深处,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初夏时节,江西赣州,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5月20日下午,正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此处,倾听历史的回响,追寻红色的记忆。  当年,中央红军出发时,于都河有600多米宽,水深浪急。为了架设浮桥,于都人民拆下了自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  听到此事,周恩来同志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苏区群众无私奉献支援革命,红军
邀请信从大海飞来,要交两首爱情诗,供诗会汇编成册。主办方认为,这对于任何一个诗人来讲,都是小菜一碟。我却被难住了,我说啥诗都有,就是没有爱情诗。写太阳的算不算,不算;写山水的算不算,不算。哦哦,难过。对方一句哈哈,那就更要请你来写一首。我说要得,但是我知道,一个古稀老人,哪里还有力气来写爱情诗嘛。  想想这辈子写诗都半个多世纪了,怎么会找不出一两首爱情诗呢?难道你没有年轻过,没有爱过?当然不是。但
绶溪公园 图/莆田市委宣传部  青青木兰溪,悠悠母亲河。  行走在福建省莆田市的街头巷尾,很难不被这碧水环绕、风景如画的城市景观所打动。  然而,千百年来,这座城市却饱受洪涝之苦,一代代兴业儿女无不“谈溪色变”。  木兰溪流域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治理前,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不足两年一遇,洪水频发;河道千回百转、弯多且急,地基都是淤泥,治理难度罕见。  这片土地,何以发生了如
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长江
样本调查  岚天乡“人口下山 产业上山”模式  ——用人口下山集中安置解决“搬得出”“稳得住”,用产业上山规模经营解决“能发展”“可致富”  2013年3月20日,城口县岚天乡岚溪村。阳光亲吻着海拔2000多米的群山,放眼望去,满目苍翠。  群山谷底,海拔1100米处,两条小溪从岚溪村穿流而过,河水清澈见底,俯身望去,满目金黄。  小溪在村口交汇成一块舌型小洲,小洲上新建的广场聚集了前来休闲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