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之根”永葆青春

来源 :上海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自己的传统!”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启动,十年来,在普查建档、整理记录、传承传播、宣传普及、合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项目55项,市级项目220项,区县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4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39名,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00余名,并陆续启动了国家级项目抢救性记录工程,推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户网站和专题数据库,设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推广活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一是濒危情况日益严重,许多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生存土壤,后继乏人,濒危失传。二是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高度不够。各级保护工作机构普遍“有建制无编制”,保护缺位情况时有发生;传承人缺乏保障和激励,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保护工作经费总量不足,基层配套情况不均衡。三是社会化保护水平较低,保护氛围仍未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领域众多,需要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的法律政策环境还不完善,宣传和教育工作薄弱,社会参与情况总体还不活跃。四是合理利用有待发展。上海独特的文化、经济、科技、信息、商贸、流通等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融入生活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引导和法治保障,相关工作停滞不前。这些问题都亟须通过地方立法来明确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提高扶持力度,进一步加以完善解决。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列入五年立法规划正式项目后,相关政府部门即启动了立法调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也积极参与,提前介入相关工作。9月23日,《条例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一些立法理念始终贯穿、指导着《条例草案》起草审议的全过程。
  凸显海派文化特色
  上海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既受到数千年吴越文化的润泽,又在开埠后孕育诞生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让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古今、交汇东西,呈现鲜明的海派特征。田山歌、沪剧、评弹、独脚戏、顾绣、竹刻、海派玉雕、老凤祥金银细工、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制作、朵云轩木版水印、石氏伤科、豫园灯会、龙华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见证着上海的历史发展变迁,蕴含着谦和包容的城市精神,散发着细腻精巧的人文气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海派文脉的重要载体。为此,有代表提出应在《条例草案》的第一条中,就开宗明义地把“传承和发展上海历史文脉”作为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不在上海本地产生,却在上海得以发扬光大,走向全国,“码头文化”可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为继承、发扬这一文化传统,《条例草案》创设性地设立了有关“融合发展”的内容,鼓励各地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本市传承、传播,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
  围绕“保护”核心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将保护定义为“传承、传播”,将保护措施分为“保存”与“保护”两种方式。对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在起草过程中,是否要在法规名称中加上“保护”二字也经过了一番考量。最后认为有关“保护”与“保存”的关系、“保存”的具体措施上位法已做了明确的规定,地方立法应以问题为导向,更强调针对性。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日益严峻的局面下,进行“保护”是当务之急。为此,在起草过程中,围绕“保护”这一核心问题,确立“积极保护、系统保护、分类保护”的立法理念,通过明确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权责,进一步完善保护工作的机制和体系;通过明确分类保护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抢救性保护、传承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通过合理利用、融合发展等举措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
  完善传承机制
  “没有传承就没有保护”,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征,是保护的核心内容。政府有责任切实保障传承人的合法权益,明确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权利义务,完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等多元传承机制。一方面既要认识到民族性、民俗性、民间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特征,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仍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方式和渠道,要积极扶持、鼓励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开展带徒授艺,为有志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人员,尤其是年轻人投身其中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模式相融合,积极创造条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中,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未来更好地延续发展。
  强调社会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下来的。在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中通过口传心授,或者不断反复进行等方式世代相传,延续下来的,具有活态传承的特点。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其本身就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组成,是人、物以及一定的文化空间相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有鉴于此,尽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是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社会大众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生活相融合的主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人人有责。只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认知,扩大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相关工作的渠道,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
其他文献
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多少,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社会动员还没有突破“群众反映,领导研究,组织处理”的模式。社会动员机制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公共利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走出由政府“掌舵”、人民群众“划桨”的简单治理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公民一样,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社会动员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公共利益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政府需要通过规制使公共利益的解决方
期刊
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和环节来看,现行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要从依法完善人大制度入手。具体说,现行的选举制度、代表制度以及地方人大制度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框架下不断加以完善。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的决定。“三法”修正的最大意义就是解决了当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中最突出
期刊
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事关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一张好的规划蓝图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和先导作用。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落实严格的规划管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四个中心”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
期刊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近年来,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监督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  持续有力监督,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自区三届人大以来,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城乡规划法实施、新城高铁片区规划编制、新城
期刊
9月22日上午,《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一审。由于燃放烟花爆竹涉及千家万户,这项法规修订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其背后不仅体现了市政府维护城市安全和保护城市环境的决心,更体现了市人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理念。  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声  燃放烟花爆竹是一项悠久的民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民俗在城市中,特别是上海这样人口和建筑高度密集的大都市中
期刊
近段时间,华东理工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因在导师开设的工厂里从事危险化学品实验被炸身亡的消息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争论。这种极端的个案虽然较为少见,但是此前媒体曝出过多起某些高校的导师以学生需要继续深化科研成果之名一再拖延学生毕业时间,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者向学生提出非分要求的事件,老师变老板,学生能否毕业、什么时候毕业的权力全系于导师一人之手。当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值得深思。  
期刊
“3年前,你当选代表时我们提出的用电、配药、买菜三大难题现在都解决了,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确实是一个有诚信、为百姓的好代表”。台下掌声雷鸣。这是长宁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国家电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的张根发代表参加选区代表述职评议会时,选民们发出的由衷感慨。对张根发来说,当选代表3年来,他与选民之间有太多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但是,选民们的每一次请求和呼吁,他都铭记在心、用心兑现,也正
期刊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区域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杨浦的发展之路离不开科学性规划的引领和落实。近年来,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方式,积极履职,多角度全方位推进本区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搭建代表参与平台  围绕着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转型,从2010年杨浦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到如今将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本区规划的编制和落实也牵动着每一位杨浦人大代表的心。本届以来,多位代
期刊
开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是今年市、区人大联动的一项重要工作。长宁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市人大及相关委员会的部署要求,从5月份开始,历时近3个月时间,先后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开展了《条例》执法检查培训、调研,并会同政府执法部门深入相关现场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了解掌握了本区落实《条例》情况,强化了落实《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了政府各级依法行政的意
期刊
2013年,金山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全覆盖、重规范、求实效”建设人大代表之家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各街、镇(金山工业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人大代表之家的规范化建设。如今,人大代表有了自己的人大代表之家。这个“家”,既有固定的场所,又有完备的“硬件”设施;既有上墙公开的规章制度,还有比较齐全的资料。所有这些都为人大代表开展各种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平台。从廊下镇的实践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