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乐于探究,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表示。
  准备:
  1.经验准备:对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现象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让物体滚动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材质、重量基本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如图1)若干套,木制小山洞(如图2)6个,自制“压路机”,纸盒7只,在黑板上画好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格(集体、个人),铅笔,橡皮,即时贴等。
  
  过程: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教师出示“神秘袋”并提出要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神秘袋”,现在每组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一只“神秘袋”和一只纸盒,放在你们面前。
  2.请每个小朋友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想一想袋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和想的是不是一样。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是什么,说完后把它放在面前的纸盒里。
  3.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形体的特征:谁手中的物体和我一样,请把它举起来,大家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这个符号代表哪个物体?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二、猜想和验证三种形体的滚动路线
  
  1.教师创设“打敌人”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三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现在,我们要拿这几样物体当武器玩“打敌人”的游戏。这边是营地,这条线是战壕,前方就是敌人,装武器的小盒子就是我们的弹药库。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滚动这三种武器去打击敌人,它们可能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幼:圆柱形武器可能会走直线。
  幼: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可能会走弯线。
  (2)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三种武器滚动起来到底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呢?我们可以轻轻地滚动它们来试一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了解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种武器的符号。你们把姓名先写上,然后轻轻滚动武器,仔细观察每种武器的滚动路线,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小组急于填写记录表,教师提醒他们:“一定要先试一试,然后把看到的画在表上。”有的小组出现了争议,教师就提议:“没关系,你们可以再试一试。”有的小组任务分配不均,幼儿要么抢着记录,要么抢着试武器,教师就点拨他们:“你们是一个小组,只有特别团结才能打败敌人。我觉得你们可以轮流来做,你们觉得呢?”有的小组记错了,教师就随时提供橡皮。
  (4)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把每组的记录表贴在展示板上,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然后师幼一起把几种武器的滚动路线画在黑板上的形体符号下面并作介绍。
  幼: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轻轻一滚就会向前走直线,圆台形武器会拐弯走,圆锥形武器会在原地打转儿,走成一个圆圈。
  幼:我们发现圆台形武器开始走弯线,后来还能走成一个大大的圆圈。
  2.比较分析:哪种武器最好用?
  (1)(教师布置好山洞)敌人就藏在山洞里,我们需要一些轻轻一碰就能滚进山洞的武器。大家说一说,哪种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为什么?
  幼: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因为它是走直线的。
  (2)请大家试一试、比一比。
  (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发现虽然圆柱形武器比较好用,但由于山洞较小,他们需要反复尝试并且对准山洞,武器才能滚进去。)
  3.讨论尝试:另外两种武器能打到敌人吗?
  (1)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那么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能轻轻滚进山洞吗?为什么?
  幼:圆台形武器大概可以滚进去,因为它是向前拐弯的。圆锥形武器是滚不进的,因为它只会在原地打转儿。
  (2)请大家去试一试。如果武器不够,弹药库里还有一些,大家可以来取。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幼儿不能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而又想不出好办法时,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武器的形状变了,它走的路线一样吗?试试从战壕的其他地方滚过去,能不能钻进山洞。”当幼儿终于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时,教师提示幼儿关注滚动路线:“你用了什么办法?武器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你为什么要调整战壕的位置?你的武器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当幼儿尝试让圆锥形武器滚进山洞而未获成功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进不去?它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
  
  三、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不同形状的武器滚动路线的特点。
  幼:圆柱体的武器走的是直线。
  幼:圆台形武器滚动起来会拐弯儿。
  幼:圆锥形武器滚动起来只会原地转圈。
  
  四、萌发运用经验制作的愿望
  
  1.(教师出示用这三种形体绘制的图画)这幅画是用什么形状的工具画出来的?
  2.教师介绍用圆柱体做成的“压路机”(如图)。这辆车用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它可以干什么用?
  3.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这些形状的东西?我们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来制作玩具呢?
  延伸活动:
  提供各种圆柱体、圆台体、圆锥体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制玩具,迁移运用相关经验。
  
  评析: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的科学活动,如依托值日生工作进行的天气预报活动;以区域为背景的科学活动,包括幼儿在科学发现区(或称认知区)、自然角、户外种植园中的活动;集体(全班或小组)科学活动(或称正规的科学活动)等。集体科学活动又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一种是包含在综合主题活动之中的,一种是以发展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为基本目标的探究式科学活动。“滚动”活动就属于后一种。
  以发展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为基本目标的探究式科学活动既不同于生活中的科学活动和以区域为背景的科学活动,也不同于包含在综合主题活动之中的科学活动。它是高结构化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框架下进行的探究活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围绕某一关键科学概念展开探究
  这个关键科学概念应该被准确而清晰地描述为儿童能够探究的具体概念。物体的运动受到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对物体施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自身因素主要包括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形状。其中作为物体自身因素的形状影响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和轨迹,活动“滚动”探究的正是这个问题。在该活动中,关键概念被描述为“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滚动路线”。确定和描述幼儿能够探究的关键概念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它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和幼儿水平。
  
  2.经历探究过程的基本阶段
  探究式科学活动一般包括以下阶段:(1)确定探究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2)推测与讨论,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3)实验和观测,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4)处理信息和数据,并转换成证据,幼儿学习客观地描述事物;(5)表达和交流,幼儿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别人,并通过回顾、反思和比较,改变初始想法。在“滚动”活动中,幼儿的探究以自由感知圆柱体、圆台体、圆锥体三种不同特征的物体为前奏,在教师创设的“用武器打敌人”的情境中经历了猜想武器行走的路线、实际操作验证、记录与得出结论、解释交流与分享的过程。此外,活动的尾声还引入了与生活的联系。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融趣味性与实效性、过程和结果为一体
  兴趣和需求是幼儿进行探究式科学活动的前提,教师可以用“顺应——生成”和“预成——转化”两种方式来激发。在“滚动”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是“预成——转化”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将需要探究学习的概念蕴含在幼儿感兴趣的、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情境之中,从而实现趣味性与实效性、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近几年来,教师们较多关注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点上生成具有原发性兴趣的探究活动,而较少使用“预成——转化”的方式将幼儿不能自发产生兴趣但又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转化成幼儿乐学、想学的内容。事实上,依赖幼儿原发性兴趣所能实现的教育目标是非常有限的,相当多的活动需要采用“预成——转化”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而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特点、幼儿特点,并恰当而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和技术。
  由于幼儿学习和探究方式的不同、师幼相互了解程度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示范教学给教师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等原因,这一活动在南京的现场效果远不如在北京理想。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一活动无疑为我们探索和实施高结构化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活动严谨、科学的一面。
其他文献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灯盏细辛(又称灯盏花)系列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制药企业。主要从事中成药、天然药物和保健
农药中间体是农药产品的重要原料。与别的产品不同,每个农药中间体的生产均设有固定的生产时间、额定消耗、一定的质量分值。新生产线上马后,中丹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