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小孩不笨2》谈学生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发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电影《小孩不笨2》,探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有关理念。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又结合电影《小孩不笨2》论述了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
  关键词:小孩不笨2;学习动机;合理归因;赏识教育
  近期,学院组织2015级研究生集体观看了由新加坡导演梁智强执导,李创锐、洪赐健、向云等人主演的教育类电影《小孩不笨2》(内地上演时影名为《憨仔鬼精灵》),这是继2002年拍摄《小孩不笨1》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华人教育电影,该影片以传统的叙事手法对新加坡的华人教育、中小学生的成长、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孩子学习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问题都做了很细腻的刻画。
  一、电影的故事情节
  电影分前后两个片段,前半段是孩子成长时期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中极易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孩子与父母和学校的隔阂等,后半段是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集中爆发以及解决的方法。
  孩子一旦进入了青春期,父母就觉得他们很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很不听话,父母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没给予适当引导,只是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顽皮,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劣童。千万不能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与孩子做朋友,任何孩子都是好孩子。
  电影主人公汤姆 (15岁)和杰瑞(8岁)的家庭就和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一样,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与自己孩子必要的沟通,他们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就可以了,他们并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赏识;另一方面,汤姆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存在着沟通的问题。成才的父亲出身卑微,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让儿子成才步自己的后尘,他对成才望子成龙、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让他失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动不动对儿子及拳打脚踢,并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他更加抗拒。
  影片一开始是很幽默的,而且也生动地反映出了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学生问题,含蓄地反映了新加坡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而后当汤姆和成才走上邪路之后,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又走上了正道,并且他们的父母最后也明白了道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影片反映了很多的问题,本文专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动机的组成要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努力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1]。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作用。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如学生个体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渴求、个性心理特点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都会深刻地影响其学习动机。只有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差异,才能够正确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
  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动机的表现方式和组成成分。
  1.学习动机的主要表现方式
  学习动机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学习的动力。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学习的推力;二是学习的拉力;三是学习的压力。推力是指推动学生个体产生学习的力量,這是发自学生个体内心渴求的学习愿望和诉求,它可以推动学生个体加深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个体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学习的拉力是指外借因素拉动学生学习的力量,通过外界的拉力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进行正能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世界观,如毕业后谋取一定的社会地位,获得比较好的福利待遇等等。学习的压力是指客观现实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产生的力量,如各种考试的压力,学校的纪律要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以及社会某些方面对学生的影响等等。以上三种因素都是促使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必要因素,因而都是学习动力的最基本因素。
  2.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
  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互弥有无。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陷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内驱动力主要有认知的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和附属的内驱动力三部分组成[2]。认知驱动力是一种理解信息、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驱动力是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中衍生而来的;自我提高的驱动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这是一种用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学生把这种动力看作是将来走向社会后赢得社会地位、社会财富和个人自尊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求,是一种外部的力量;附属的内驱动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这三种动力在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为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学习期待”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意念,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是学生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3]。学习需要是学习期待的必要前提,构建起学生的“学习期待”是改变目前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前提。有强烈的学习期待,是保证学习需要的必备条件。
  三、学习动机的重要功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学习动机源于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是由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有关特征相互作用转化而成。学习情境,主要包括任务性质(如课程难易程度、课堂的有趣性等)、评价者及其评价方式、奖罚制度等。学习者的有关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个人的价值观与兴趣,估计任务难度的方式、方法、情感状态等。
  问题情境是相对于一定个体而言的,由于问题情境的存在,导致个体的学习需要与相应的学习期待的产生,进而使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通过选择并实施一定的活动方式,产生某种学习结果,而这些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需要和期待,对将来的学习具有间接的作用。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而那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动机模式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动机的促进作用。具体讲,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更为清晰的目标
  具有某种动机的学生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迈进,这些目标清晰而可见。学习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个体作出某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努力考试还是课堂睡觉?
  (二)使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不懈动力
  学习动机制约着学生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和热情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热情程度基本上呈正比例的关系。
  (三)激发学生个体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极大程度地鼓励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热情程度,并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在学习动机的激励下,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以完成任务。
  (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
  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学习动机影响学生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水平。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更注意在获取正能量的信息并迅速进入学习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状态。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的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正向意义的学习,能较全面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重复性的学习。
  (五)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自我强化)越强,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
  (六)改善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
  良好而又秩序的学习动机必将改善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这是上述各种因素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学习动机必将大幅度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
  四、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结合《小孩不笨2》电影,笔者谈一下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适时给予表扬
  表扬,一个褒义词,含有对人的赞扬、赞美的意思。表扬在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许多基础教育学家提倡在教学中对学生以表扬为主,原因主要在于:它对中小学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培养、纪律教育等方面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表扬还能活跃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大幅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表扬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师或家长通过表扬对学生的预期行为实行控制。所以在表扬学生时一定有幅度适中、时机适宜,只有当学生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时,才能获得这种肯定性评价,表扬在矫正年幼学生的不良行为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影片中成才的父亲出身卑微,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对儿子要求甚严,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可是成才偏偏让他失望,他的方法又偏偏的不得当,从来就没有对儿子表扬过,结果让成才对他更加抗拒,没有激发成才的学习动机,结果让成才一度沉沦。
  (二)对孩子充满期望
  期望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希望或预期。在管理心理学领域,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如果把这个公式用于学习理论,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激动力量越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越强,激动力量与学习动机是呈正比例的关系。在公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中,激动力量与期望也是正比例关系,所以,如果学生从老师或家长感到受到的期望越大,他们被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也就越强。因而,教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必须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样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影片中,学谦的妈妈是一家报刊的编辑,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们对学谦和JERRY的教育极为严厉,希望自己的孩子专心学习、心无旁骛。他们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孩子们感觉不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感受不到父母的引导,因而他们的学习动机没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他们都沉迷游戏世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对学生给予合理的归因
  归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成功或失败时,从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中寻找行为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维纳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从稳定性、可控制性和内外部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归因问题[4]。
  一个人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穩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根据维纳的观点,又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主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容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失败归因:任务困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在以上三个维度四个行为中,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问题症结,给予合理归因,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四)合理沟通
  两代人之家必然会存在代沟,合理和适时的沟通是消除代沟和误会的必然途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融通。沟通主要分为语言沟通和肢体的沟通。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非常友好、有效的沟通方式。语言的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或者图形[5]。在语言沟通中,要合理地使用各种形式的沟通;肢体沟通形式非常丰富,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我们说每一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色去说,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说等,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良好的沟通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片中有个事件非常典型:就是“光碟事件”。符老师在收缴学谦手机的过程中发现了成人光碟,学谦手忙脚乱传给成才,但最终被符老师“俘获”。结果可想而知:学谦被鞭笞,成才被开除,从此两个孩子开始沉沦,并加入了黑社会,心灵之门封闭,自暴自弃。如果符老师在发现“光碟”后能够私下处理,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也不会毁了两个孩子的美好前程。
  (五)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的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6]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相反,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赏识孩子,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电影中,符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无私付出但收效甚微,学生都不喜欢他。符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归因于学生的贪玩和顽劣。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不懂赏识教育,不会鼓励和激励孩子。对孩子一味地批评只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距老师越走越远。[7]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郭俊德,李原.目标结构与学习动机[J].心理科学,1994(06).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f7d3e0100flur.html,芳草碧连天的博客
  [4]彭冉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90-292.
  [6] http://baike.baidu.com/view/388967.html
  [7]劉远军. 拯救与沉沦---电影《小孩不笨2》的教育理念解读[J].戏剧文学,2007(12).
其他文献
民主改革将西藏从落后的农奴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然而要西藏实现区域自治,政治体制完善,人民真正的拥有权力和义务,生活富裕还需要法律来保障.
肝病孕妇严重鼻出血的处理方式较普通患者有一定特殊性,我们对2009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例肝病合并严重鼻出血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临
期刊
摘要:汉代诗歌与《古诗十九首》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惧时观、功名观、游仙观和音乐观四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古诗”所传达的思想和建安文人的观点是相同的,是一种“自觉”的体现。因此,《古诗十九首》产生于建安年代的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建安说”;汉代诗歌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推测《古诗十九首》发生的大体年代,具体一点说,就是根据五言诗的起源、发展来考察
提倡建立工作完成时的报告制度是提高全社会劳动效率的有效方式,本文从:①什么是工作完成报告制度?②工作完成报告制有什么作用?③工作完成报告制怎样实施?三方面升华了本文
期刊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举措.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时
将高收敛率、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数值算法用于模拟热解炉内多组份湍流流场的掺混问题。数值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有效地模拟亚音速多组份混合工质的掺混流动 ,精确地捕捉主流垂直
在当今网络时代,出现了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机制的“广场化”转向。然而,受公共领域尚不成熟、公民性品格缺失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导致网络“广场”上的标签化、极端化、非理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的结局充满了悲凉,通过对其悲剧性的美学分析,能够引发更多思考和启迪.悲剧故事的存在让人们思索如何能够更好地生活,不断反省自身的问题和缺陷,从书中
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08年乳腺癌新发病例达138万,在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目前我国虽属乳腺癌低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