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自己创新管理构建和谐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校长成长 创新管理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13-03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内涵丰富。校长的“好”体现在自己的实践中,体现在自己的学习中,体现在自己与师生的成长中,体现在管理的创新中,体现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行为中。通过在校长岗位的多年工作实践,我的体会是:校长要在办学中成长自己,在感悟中创新办学,在创新中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善于学习。成长自己
  我们都知道,要办好一所学校是靠多方面因素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靠的是校长的智慧。校长的智慧可谓重要。校长的智慧来源于校长的成长。何谓校长的成长?校长的成长是在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学习,是在追求办学质量的整体效益不断提升中学会读。我们遇到困惑,而我们能积极学习,努力思考,大胆探索,然后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顿悟,我们自己仿佛找到了要追寻的东西,仿佛自己长高了,仿佛自己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螺旋式的不断追求、不断提升中,校长生成了智慧,学校在不断发展。这就是校长的成长。
  积极学习是校长成长的基础。校长要让自己有读书的习惯,有阅读的热情。努力思考,是校长成长的途径。校长的深层次思考最重要,它起到让学校寻找到一条优秀办学之路的基础作用。
  大胆探索是校长成长的关键。没有探索就无发展可言。尤其课程改革,没有模式,没有前例。怎么走,如何做,都要靠我们去摸索,去探路。但是,学生如此现实地存在于我们面前,我们不可能用他们的学业发展来做“试验”。因此,这种探索必须是成功的。由此,校长的这种探索要求具备更多智慧和科学精神。
  二、创新管理,构建和谐
  (一)积极实施管理文化,创新性地办好学校
  我校的管理文化内涵为:以人为本,刚柔相济,制度管事,榜样育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校长师生都在此经历生命的历程。以人为本是我们的管理核心。机制上,我们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行政人员人人有责任区。制度上,我们经过教代会制定并完善了一整套适合现代办学的管理制度。如在制定《管理文化构建实施方案》前提下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教育教学科研总体方案》、《课程纲要》、《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教职工期末等级评估细则》、《“免检教师”评比细则》、《首席教师评比方案》、《奖励补充细则》、《聘用教师实施方案》,还制定了“师德一票否决”等规定。我们注重总体管理与分项管理相结合,使制度的落实做到“常规从严,措施从新,突出实效,落实到位”。我们注重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各项工作管理的刚柔结合。制度是文本性的,但人却是情感性的。一方面,校长注重关心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采用各种激励措施。例如,开展“免检教师”评比活动,评选教学和考勤方面的“免检教师”。几年来,已有近40人次获得“免检”,有的教师发展成为“双免检”教师,有效地树立了榜样。我们坚持开展“十节好课”评比活动和“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的常规教学管理,把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二)努力构建教师文化,创建教师人与职业的和谐
  我们将教师文化内涵定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宽知识、大信息、高水平、显风格”。我们把人格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让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样的道,就必须遵守这个德。把驾鹤路小学的教师培养成为具有优良人格魅力的专业人,是我们的师德教育目标。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其中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校的发展向何处去”问卷活动,“人格教育从小节做起”的讲座活动;组织教师们和学生一道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心声自我反思;在学习型小组中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我们离好老师有多远”的论坛活动;等等。促进了我校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
  我们制定了《教师文化构建实施方案》,把教师队伍引向了专业化道路。我们出台了《教师分层培训方案》,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层相结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构建的校本教研模式为:让教学研究“在提出问题中进行、在学习培训中进行、在开展分析中进行、在交流展示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即“问题研究”模式——把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把理念落实到行为中。
  2.建立机制。(见图1)
  (三)构建班级建设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的班级建设文化为:人人为班级争光,班班为学校添彩。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园地,让每一个班都成为独具发展风格的优秀集体,让每个孩子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把“外倾、随和、负责、创新”和“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作为培养健全学生的目标。在这个培养目标下,以“实、活、新”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抓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班级是学生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地,我们设制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制,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落实到人。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通过各班自己制定《实施“美的教育”班级建设方案》,做到既有统一的常规管理,又有各班个性化的实施“美的教育”的好办法,做到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充分体现以班为本的发展思想。
  2.寓德育于特色活动之中。
  学校在各班各项活动中,注重渗透美的教育,制定了《美的教育实施方案》,综合体现在四大块:读书活动、学生论坛、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教育。读书活动:塑造高尚灵魂;学生论坛:培养外倾、负责、创新品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探究、创新精神;艺术教育:熏陶品质,净化心灵。
  3.内拓外延,落实阵地建设。
  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坏,与家长本身的言行和对子女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学校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讲解未成年人心理特征与正确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家长的科学教育水平。我们分阶段发放《家校联系卡》,常规性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紧密联系。此外,我校还开展评选“好家长”活动。这样,把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引进学校,增强了学校的活力。
  加强学校、社区“教育合作伙伴”活动管理,及时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听取来自家长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每学期及时做好教师访百家的工作,与鱼峰区巡警大队、鱼峰区交警大队紧密联系,开展了大量活动。尤其是在与鱼峰区交警大队联合开展的“新交法与我们”的主题式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柳州电视台的“红绿灯” 栏目两次做了专题报道,我校得到了鱼峰区交警大队的赞赏,并成为了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以上活动构建了稳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使我校德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并充分体现了我校“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中丰富的内涵。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文化内涵为:实施课题化教学,凸显“双基落实、师生互动、思维活跃、情感交融”。“课堂教学有活力”是我校课堂教学文化的积淀,如何更有效地拓展和提升,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成为实施“活与美的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
  一直以来,我们走课题化教学的发展道路,将科研课题研究与问题行动研究相结合,将教师个人研究的主题与集体研究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以“教师学习型小组”、“教研学习小组”整合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建构了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逐步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抓教学、促质量、创特色、求发展,感受并共享教育的快乐。
  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打造课堂教学文化特色。
  1.以常规推进创新。
  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关注平时的检查和实效。我们根据课改新理念自行设计了“框架式、理念新、设计巧、交互性”的备课册,把“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纳入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中,在常规检查中注重课堂教学三环节:即备课三看(一看设计理念,二看教学教法,三看创新亮点),上课三显(设计显理念,细节显素质,双基显效果),叙课三讲(一讲教材教法,二讲目标达成,三讲教后反思)。
  2.以科研提升文化。
  三年来,我们借助课改,以科研为先导,积极开展了“儿童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研究”、“创新教育——自主:指导学习”、“学会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发展”等课题研究,构建了我校前后两个阶段开展科研的模式: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3.以理念构建模式。
  在课改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作支撑,注重把理念落实到办学行为中。我们构建了“活的教育+美的教育”办学特色。我们坚持把科研与校本教学研究整合开展,构建了校本教研模式。近年来,我们又在“读讲精练”教学法上作了有效探索,促进了课堂教学不断朝着“基础实,教法新,学得活”发展。
  4.以校本课程促进发展。
  我们在改革学科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把“思维训练、艺术教育、综合实践”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三大模块”,通过借助周边企业建立“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综合实践活动,对艺术教育常抓常新,有效地对国家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不足部分进行了补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受到许多初中学校的欢迎,许多初中的教师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是:思维非常活跃,学习习惯优良,综合素质很强,发展前景可观。
  (五)努力构建校园建设文化,因地制宜建设美好校园
  校园可以理解为人与物、软件与硬件建设、外显与内涵文化融为一体的广义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狭义的学校之园的概念。教育人的地方,就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的地方。我们的校园建设文化内涵为:建设一个融育人、艺术、园林、娱乐为一体的优美校园。
  校长的成长,促进了办学管理的创新,提升了办学文化。我们的教育对校长寄予了更多更新的期望。每一位校长都应该牢牢地记住这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每一位校长都应努力去不断追求实现教育的新的目标。
  (责编黄鸿业)
其他文献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静态变频启动,相较于交流电机启动、柴油机启动及联合循环汽轮机启动等方式,其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文章对同步电机的调速原理、静态变频器的
为了提升煤矿地面铁路装车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小手动控制带来的装车效率低、装煤量不均衡等问题影响,基于PLC设计一种装车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快给煤机、慢给煤机
11月5日,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会。第四届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巡视组专
倾听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教师只有真心、诚心、细心地去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才能够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成长,打造真正属于
与日常生活注重实用性不同,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非功利性。假使在你的面前放着一串串刚采摘来的葡萄,其色泽鲜亮,玲珑剔透。从实用的目光看,这只不过是可以一饱"口福
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纵向比较法等,对青奥会举办前三个月和举办后三个月的同一居民进行跟踪调查,以社会交换理论及展望
汉代的张颢在梁州做官时,有只像山鹊模样的鸟,飞入市区街道上,忽然落地。大家争着去拿,它却变作一块圆圆的石头。张颢把它打破后,得到一块金印。后来他将此印献给了皇帝,因而
任何一个研读过《十日谈》与《三言》的读者都无法忘怀这样一种事实存在:即那种无所顾忌的、汪洋恣肆的人性欲望充盈在这两个文本的每一个角落。布克哈特对前者描绘为"热情而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89-01  信息技术有着极其强大的功能,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将使教学过程变得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从而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原则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
马克思未曾留下有关美学的专门著作,但却在很多地方发表了他对美、对美学的精辟见解。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集中了他对美学根本问题或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准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