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多器官衰竭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婴幼儿及成人所患多种疾病中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最终可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心、脑、肝疾病中的再灌注损伤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而有关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对多器官衰竭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还不很多.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发现,肠再灌注引起常温下肝功能衰竭,且再灌注后4 h内出现100%死亡率.而对于广泛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低温(32~33 ℃)可以防止肝衰竭、肠损伤和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降低死亡率.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深入探讨低温疗法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婴幼儿肠道损伤是否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评估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546C88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选取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48个ICU病房中确诊脓毒性休克(确诊时间<24 h)的312例患者进行研究.实验预期目标是72 h治疗期结束后,观察患者血液动力效应,即达到休克缓解、平均动脉压≥7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分为两组,常规血管治疗药物限用去甲肾上腺
目的 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112只新生7 d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以及HIBD后3、8、24 h以及3、6和14 d组,每组16只.其中8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变侧脑皮质caspase1 mRNA的表达情况;另外8只进行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政治文明建设推动政府治理变革,并为政府治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与术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21 d内血浆中LPO的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LPO在病情明显恶化前有所升高,尤其在死亡组患者持续升高,其升高的峰值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血浆LPO峰值超过10 μmol/L的患者死亡几率(5/6)高于血浆LPO峰值低于10 μmol/L的患者(1/12),两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目的观察火器伤烟雾吸入致重度吸入性肺损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致炎、抗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其在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复制火器伤致大鼠重度吸入性肺损伤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编辑出版是为党的十六大作理论准备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与十六大报告属"同一首歌":同立论于一个基础--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同贯穿着一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TNF受体(sTNF-R1和sTNF-R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例确诊为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CVVH和HVHF方式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VVH和HVHF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sTN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