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关键词]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 能力培养 自信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民主平等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教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作者单位:遼宁省辽阳市白塔区白塔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这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自主学习意味着较高的自觉性、选择性和监控性,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独立学生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前提与基础。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语文教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这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自主学习意味着较高的自觉性、选择性和监控性,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独立学生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前提与基础。
期刊
[摘要]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品德在生活中得到升华。而民族精神又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它也是我们日常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 经验 行为 升
期刊
[摘要]我结合工作的体验,生活的积累,从小学生学习英语现状的角度,谈谈农村学生识记单词的教学探索。一、创设最佳心理状态;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自立能力;二、提供适合农村学生的记词方法。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后,清除浮躁思想,踏踏实实地按认知规律去记忆英语单词,勤奋和坚持才是每个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单词关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农村小学 英语单词 心态调整 记词方法。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
期刊
[摘要]一边是小学音乐课堂枯燥无味,小学生对音乐课毫无兴趣,一边是信息化的普及率上升。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形式,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 信息技术 整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那么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有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条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兴趣 对策 研究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
期刊
[摘要]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创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
期刊
[摘要]煤炭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发挥至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和洗选加工与利用,其副产品—煤矸石大量的产出和堆积,关于矸石的去向和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合理的利用煤矸石,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节约国家资源,并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设备效益。  [關键字]煤炭 矸石 利用 节能  一、煤矸石的来源和危害  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能源,它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
期刊
[摘要]自然拼读法(phonic)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孩子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它的学习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目前在许多亚洲国家甚至中国香港也已经开始普遍采用。  [关键词]拼读 小学 英语  拼读法涵盖了80%以上的英语词汇,被公认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掌握大量单词、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学习26个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让学生找到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律,使学生能做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两股汹涌澎湃的巨浪,强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向前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目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