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幼儿对绘本角色偏好的因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ruary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中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他们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正直的好人,也有邪恶的坏人。大班幼儿已经能够自己翻开图书进行阅读,也对绘本中的各种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喜好,但有时不同的幼儿对于绘本中的同一角色常常会有着十分不同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对幼儿的这些偏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希望能够找到影响幼儿偏好的因素。
  关键词:绘本角色;角色偏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8-2绘本中的角色类型有许许多多,每一个都是社会的缩影,绘本中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具体生动的角色,或是正直的好人,或是邪恶的坏人,或是幡然醒悟的浪子,幼儿从中接触到了社会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幼儿对绘本角色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性的发展程度。因此我以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基本规律为前提,从绘本角色理解的难易程度、角色人物的时代性、幼儿阅读水平三方面思量,相对应地挑选了三组角色类型供幼儿阅读,第一组:同一本绘本中的正、反面角色;第二组:具有传统优良品质的角色和具有新近被提倡品质的角色;第三组:性格形象单一且鲜明的“好人”角色和性格形象丰富、有发展变化的角色。
  考虑到幼儿阅读反应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所选用的绘本须是幼儿没有阅读过的,且角色形象鲜明突出,内容以故事叙述为主,画面形式各有特色,语言比较生动。基于上述考虑,相对应选取了以下五本绘本中的六个角色来进行研究:第一组:《老鼠牙医——地嗖头》中的牙医地嗖头和病人狐狸;第二组:《蚂蚁和西瓜》中的蚂蚁和《我想去看海》中的卡梅拉;第三组:《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中的巨人乔治和《三个强盗》中的三个强盗。
  一、不同的阅读模式会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在不同阅读模式下,幼儿对不同角色类型的偏好情况均发生了变化。在完全独立的阅读模式下,大部分幼儿都选择了“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以及“形象鲜明的好人”,即地嗖头、蚂蚁和巨人乔治。但是在“边听边看”式自主阅读后,希希改变了自己的偏好,喜欢了狐狸。对于“为什么喜欢狐狸?”这个问题,希希回答说:“其实我也喜欢地嗖头。但是,狐狸其实也不是那么坏的。”“你从哪里看出狐狸不是那么坏的?”“狐狸自己也在想吃掉它们会不会太卑鄙?而且狐狸想吃掉老鼠是因为老鼠在它的嘴巴里。”希希把书翻到地嗖头医生在狐狸嘴巴里的那页,又继续解释道:“狐狸忍不住想吃肉。”“那你更喜欢狐狸还是更喜欢地嗖头呢?”希希来回翻着书,想了会说:“还是喜欢老鼠。但是狐狸也不是那么坏的,它也蛮可怜的。”
  在完整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后,虽然希希最终还是更偏好牙医地嗖头,但是她对狐狸也产生了同情。她发现了狐狸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认为狐狸想吃老鼠是出自本能,而不是蓄意的恩将仇报,因而,虽然她更喜欢老鼠,可是她也并不讨厌狐狸,甚至认为狐狸很可怜。在“好”与“坏”之间,幼儿普遍还是会偏好好的、光明的、正面的角色,但是极少数社会性发展程度较高、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也会从细小的地方发现“坏人”身上“善”的部分,而不是盲目地排斥、谴责“坏人”。
  在“边听边看”式自主阅读模式下,幼儿完整听了故事,相较于完全独立阅读模式下的阅读,对故事的理解更准确、全面,造成了角色偏好选择的变化,可见阅读模式的变化影响了幼儿角色偏好的选择。因此,不同的阅读模式会影响幼儿对绘本中角色偏好的选择。
  二、绘本特征会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幼儿的角色偏好具有表面化的特点,幼儿易将绘本中的角色造型、动作设置、绘画风格等作为选择所偏好的角色的重要依据。
  在完全独立阅读模式下,对于《蚂蚁和西瓜》中的蚂蚁和《我想去看海》中的卡梅拉,几乎所有幼儿都更偏好蚂蚁一角,谈及喜欢的原因时,有几名幼儿是因为蚂蚁的造型、画面风格、颜色搭配等因素而偏好蚂蚁。
  夸张和变形是儿童读物插图创作最基本的手法,也是让儿童读物插图产生童趣的重要方法。所谓夸张和变形是指画家在创作中运用夸大、突出的手法描绘对象的特征,使画中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具特色。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可以启发儿童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增强趣味性,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的效果。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这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在阅读绘本时,可爱、夸张的角色造型;滑稽有趣的动作设计;丰富、明朗的色彩搭配……这些最能抓住幼儿的视线,激起他们无穷的兴趣。
  尤其是在完全独立阅读情境下,幼儿由于不认识字,只能依靠图画来理解故事,很多幼儿在比较两本书中的角色时,完全忽略了角色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只凭借角色造型、动作设计或色彩搭配等绘本本身的特征来决定自己偏好的角色。
  因此,绘本本身的特征(如角色造型、颜色、动作的设置与描绘、表现形式等)会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选择,幼儿更喜欢造型生动、动作夸张、色彩鲜艳的角色。
  三、幼儿自身的主观因素会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1.幼儿性别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大班幼儿已经可以清楚地分辨自己是男是女,性别定型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不同类型的角色偏好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男性幼儿更多偏好具备勇敢、威风、厉害等特征的角色,而女性幼儿更多偏好造型可爱、画风明亮温馨的角色的现象。
  2.幼儿的气质类型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气质类型可以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人灵活、适应性强、善交往,但是情感、兴趣多变,做事缺乏持久性。胆汁质的人活跃、思维敏捷、反应快,但暴躁、易怒。粘液质的人稳重、善于忍耐,但反应较慢、不够灵活、较固执。抑郁质的人细心、谨慎、情感细腻,但行动迟缓、较孤僻、脆弱。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气质是很难改变的。   在进行蚂蚁和卡梅拉这组角色的偏好选择时,两种阅读模式下,池池都坚持喜欢蚂蚁,问她为什么不喜欢卡梅拉时,她说:“卡梅拉老是自己跑,一点都不听话。”“那你觉得卡梅拉身上有没有什么优点啊?”“她不好,她自己离开了家,她的爸爸妈妈会担心的。”“你不觉得卡梅拉很有勇气吗?”“可是她不乖。”池池是一个粘液质的孩子,她平时非常安静,很听话,不争吵不闹事,在这段对话中,池池一直强调卡梅拉自己跑走是很不听话的,她的眼中只注意到卡梅拉的自作主张,而看不到卡梅拉自主、勇敢、有好奇心等特点。池池的性格和她平时所受的教育让她觉得好孩子一定要听话,于是她近乎固执地排斥不听话的卡梅拉。
  3.幼儿的已有经验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的接触与交往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幼儿选择自己偏好的角色时,呈现生活化的特征,幼儿易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以生活中的规则、社会主流价值观等作为标准,判断角色的性格、品质,决定自己的偏好。例如:强盗在人们心中的普遍形象是凶狠的、野蛮的。在完全独立阅读情境下,幼儿带着对强盗的已有印象开始绘本的阅读,由于幼儿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并且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幼儿没有完全理解故事内容,对于“为什么不喜欢三个强盗?”这个问题,幼儿相当统一地认为强盗坏,强盗很残忍之类,忽略了故事后半部分强盗弃恶从善的部分。
  对于聪明的、爱帮助别人的牙医地嗖头,助人为乐的巨人乔治,团结协作的蚂蚁,这些角色的性格品质都是幼儿在已有经验中被充分肯定、赞扬,被要求继承和发扬的,因而幼儿多偏爱这些角色,顺从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绘本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情绪波动,甚至影响读者的行为方式,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和“泛灵论”这两个概念。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儿童“自我中心”这种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对象的直接知觉性,这是儿童产生泛灵心理的根本原因。幼儿常常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认为每一样事物都像他们自己那样活动。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角色上,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阅读过程中,随着角色经历的发展表现出各种各样情绪上的波动,体验角色的生活和情感,产生共鸣和移情。
  4.幼儿的阅读能力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
  每个幼儿所具有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视觉阅读能力、识字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根据佩里·诺德曼的图画书符码分析理论,图画与文字一样都是抽象的。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故事。幼儿翻开一本书,首先看见的就是图画,看懂图画成为幼儿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图画中蕴含了大量信息,对图画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对图画所传达意义的把握能力等决定了幼儿是否能看懂图画,理解故事。例如:对于《我想去看海》这本绘本,画面内容十分丰富,冉冉是一个视觉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她不但一页一页认真看完了书,并且对书中图画有比较完整、正确的理解,她看懂了抽象的图画,理解了图画所暗示的故事,对卡梅拉这个角色的认识也比较深刻,使得她偏好卡梅拉。
  现在的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早早地就会教孩子认字。大班幼儿大部分认识少数简单的汉字,有小部分孩子可以认识较多的汉字,甚至可以流畅地看书读报。幼儿的识字水平影响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又影响着幼儿对角色性格品质的把握,进而影响幼儿的角色偏好。例如:由于不识字,在完全独立阅读模式下,班内的大部分幼儿偏好巨人乔治,只有小部分幼儿偏好三个强盗,但有一个识字的孩子准确了解了故事内容,关注到了强盗的个性品质,从而喜欢强盗。但是在“边听边看”式自主阅读模式下,幼儿完整地听了故事,知道三个强盗后来浪子回头,十分不易,于是有将近一半幼儿偏好强盗。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幼儿的无偏好状况与幼儿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边听边看”式自主阅读模式下,对于第二组角色类型,有三名幼儿无法进行偏好选择。虽然都是无法选择自己所偏好的角色,但是这三名幼儿的阅读能力却完全不一样。景宜无法选择的理由是“两个我都喜欢”,对于“为什么都喜欢?喜欢他们哪里?”这样的追问,景宜的回答有些含糊:“蚂蚁很搞笑,但是卡梅拉也蛮有意思的。”而木木和森森,他们可以比较清晰地说出为什么两个角色都喜欢的原因。譬如:森森:“蚂蚁们很团结,而且分工明确,而不是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吵来吵去的,所以我喜欢它。但是卡梅拉很有好奇心,而且她很勇敢,所以我也喜欢她。”因而,无偏好反映的是不同的阅读能力,虽然结果一样,但是景宜的阅读能力较差,而木木和森森的阅读能力、社会性发展水平较高。
  绘本在幼儿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关注到绘本对于孩子们的价值,让孩子们走进绘本的世界,体验绘本中的“好人”与“坏人”。而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成为灿烂明天中的一颗颗闪耀着“好人”光彩的钻石!
  [参考文献]
  [1]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特点及机制的探讨[J].幼儿教育,2008(10).
  [2]康长运,唐子煜.图画书本质特点研析[J].大学出版,2002(02).
  [3]李林慧,周兢,刘宝根,高晓妹.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02).
  [4]梁霄.不同阅读方式下36岁幼儿图画书阅读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5]刘璐.儿童对卡通角色的注意偏好与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
其他文献
体育这一课程是缓解学生课堂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最有效途径。但我国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尤其是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却每况愈下,为改变这种不良现状,高中体育教师应善于利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讲求效益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从这个角度讲,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只有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换来课堂质量的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具体的进度和发展。  关键词:有效;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36-1  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广大教师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面貌
物理是研究物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物理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简要分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基础上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作出全面部署,明确到20
利用自主研发的成岩模拟系统,选取中粒长石砂岩为研究对象,对表生淋滤机制下长石的溶蚀微观特征、易溶组分、成岩流体离子变化、溶蚀产物等开展成岩模拟。研究表明:在酸性流体
【摘要】教育自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变迁,从语录方式到书信方式,从同时到异地同步方式,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空间的方式,总有一定的媒介和技术承载着教育的目的在
摘要: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教材、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研究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37-2  校本课程是指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
3月27日,总规模百亿元的广东省首支媒体融合投资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在广州成立。
【摘要】 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课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提高审美情操。因此,美术课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想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的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有效的教学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有效导入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和物性分析数据,分析了玛湖凹陷夏子街扇和黄羊泉扇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砾岩中的自生绿泥石形成机制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