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oo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故事与讲故事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一文探讨了讲故事这一古老的技艺。故事中其实包含观察、经验、连接、传递等因素。 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都有可能经由“个体的独特命运之外去探问生活感觉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其实是故事发生很好的场地。教学如果是一种极富吸引力的讲述,听者会被深深吸引,参与其中,进而自然形成写作,只不过写作成了角色置换的另一种讲述。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循着以上的思路,有过一些小实践。台湾杨茂秀教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里面有个名叫《华里贾的实验》的故事很有意思。故事大概是说有一个小男孩,他很瘦小、贫穷,没人让他依靠,而且,他有麻风病,没人和他玩。有一天,上帝派来一个男人华里贾,认识他的人都尊称他华老师。华老师找到小男孩说:“我是你舅舅。我来带你去过好生活,去受教育。” 根据小男孩的意愿,去学做面包,做裁缝师,做鞋匠,做帽子。小男孩每学一种手艺,都会觉得辛苦,认识不断改变,想改行。最后他想做医生,做头的医生,说我要亲眼看到智慧。后来仍不满足,又想做舅舅,华里贾很惊讶,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上帝那里……
  讲到这里,我就停下了。学生果然对“戛然而止”感到痛苦,后来呢?期待心理陡增。“戛然而止”的故事会产生更多可能性:比如,高鹗续写红楼后四十回;电影《罗拉快跑》三种结尾;《圣经》中浪子回头的故事,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接着这个故事重写了“浪子回头”,结尾大不同,或许还有更多个版本的“浪子回头”。
  听故事的人续上自己的结尾,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你也就是个讲故事的人。
  这是一个含义丰富,可以从宗教、教育、文学多维度理解的故事。身处教育中的师生都可以反观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让学生续一个结尾,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对文本对学习对教育的本质理解和表达。
  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这个实验要再做一次。上一次没有成功。华里贾,你使他学会很多技巧,却不能使他满足。他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把人教会,却把人教得不快乐,不够好。我的教育实验要重来,华里贾去当小男孩,医生做舅舅,名叫华里贾,看你会不会做得比较好。”
  上帝说完,手一指,舅舅华里贾变成了瘦弱的小男孩,坐在大石头边,全身是皮肤病,非常饥饿,伸手向路人要东西吃。远远来了一辆豪华马车。马车里面坐的是新的华里贾,正准备要开始做他的教育实验。
  《华里贾的实验》续写的结尾分成了三类:一类是调侃消解式,结尾出现导演喊“停”的声音,训斥演员说错台词,精神病院医生说又开始发疯了。同学们对这类文字大笑,一方面是觉得好玩也会觉得这结尾聪明。但笑过之后呢?他们也能认识到消解意义固然痛快,但意义也就此烟消云散了。还有一类是渎神式,文本中引入了上帝视角是很有意味的,很多学生写上帝对小男孩实施了残酷的惩罚。再有一类是循环式,故事又回到了开头,小男孩又一无所有,或者华里贾又去找到新的小男孩。原因是小男孩做什么都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相当多的同学都持这样的观点。但其实故事中小男孩每次改行都有认识和成长,并且快乐难道不是做事情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和出发点吗?到底是对文本的理解粗疏还是我们内心深处自觉地认为快乐是根本可以被忽略的呢?这一点在以后的写作中成为他们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
  我们该怎样教写作
  有些疑惑很让我这个为师者苦恼。学生常常会问,老师你看我的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好一点呢?老师,你的评语我看了,觉得有道理,可是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呢?老师,我对写作没什么信心了,我怎么从来就没有写好过呢?你说写作还是来自阅读,没有什么捷径,多阅读多练笔多思考,功到自然成,可我这样做了还是看不到效果啊?学生的眼神让我很心虚,很无力。即使你呕心沥血,针对他的具体问题,评语写得比原文都多,你却发现下次写作时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如是这番,使人好不挫败。但这些问题还要时时面对。
  我不得不痛苦地问自己:写作能不能教?说不能,能找到很多理由:文无定法,得失存乎一心。作家不是培养的,很多知名作家反倒是理工科出身。灵感是神秘不可测的,谁知道缪斯何时青睐你?写得好的人也会有低谷期,甚至还江郎才尽呢!这些听起来多少可以为自己的无能找到借口。借口能帮你面对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吗?
  没有人教过写作吗?没有人成功过吗?先贤前辈有过很好的实践。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这样写道:
  ……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也极少。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也还有那么几个。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
  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 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教授先讲一套,放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
  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中写徐锦澄老师是怎样大红杠子删去他的文字,文章虚泡囊肿的地方削去了,文章就“立”起来了;福楼拜和莫泊桑师徒的掌故让人看到一个作家是怎样从观察、遣词用句这样的地方成长起来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一书中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对他的文学启蒙老师、女诗人杰儿达赞叹不已。无须再多列举,这似乎足以印证写作是可教的,且有严师高徒的佳话。
  但是这都是已经成名的作家的回顾。同时另一种推论也呼之欲出:这些教出了大师的大师没有教过其他学生吗?看来,即使是大师成功率也极其低,优秀率也极其低。而且这些材料本身就含有自身的否定因素,君不见,沈从文就是自学成才的。
  所以,这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今天的学生哪个在童年的时候不是富有想象力的小孩,哪个不是听到故事就两眼放光?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哪个不是争先恐后地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即便现在,他们的随笔和平日的说话不是比作文要有趣得多?写作就是拿笔说话,就是讲述,每个人都有故事和情绪要表达。是什么让他们感觉挫败和失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被写作败坏了胃口,长期累积的挫败感?
  如果我能让他们明白写作其实并不神秘,可能还挺有意思;即使我写得不好,但我不怕写,我能参与进去,能感受到乐趣,这或许就是很好的出发点,值得一试。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文学还是有本质上相通的东西,写作也有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天才也需有泥土,并不会凭空长出来。
  关于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一点,国外同行们非常看重。以《美国语文》为例,他们特别重视基础写作能力的培养,细致到关联词怎么用,怎么把一段话组织起来。从美国爱荷华大学兴起的作家班,也叫创意写作班模式在欧美方兴未艾,似乎成功率也比较高,有许多知名作家和研究者参与。国内近年来也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推广专门的写作专业。但美国模式也有其弱点,那就是规矩有余,灵活不足。写作中想象力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或许我可以在写作之前的热身和呈现方式上动动脑筋,把学生带进来,调动起来;保持写作素材的新鲜,让自己的阅读和教学更好地结合;让讲评的方式贴近学生,好玩有趣,寓教于乐。比如让他们给含义丰富的《华里贾的实验》续个结尾,看儿童绘本《不是我的错》讨论,形成口头作文,等等。这样的写作活动中,观察、想象、表达都涵盖了,且学生的接受度很好,能动起来。写作是个动态的、真实发生的活动。好的写作活动设计暗含无法回避的立场和态度,真正触及了内心的东西,学生很难旁观。
  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教师所传授的,不一定是知识本身,而是理解这些知识的思维路径和认知方式,是观念,是价值系统,是成长的机制。
  教学中时时都有故事,说和听的活动是人类最古老的讲述方式。好教师,应该是一个会说故事的教师。教育从业人员,需要一些故事,将他的童年经验整合起来,作为他从事教学的伦理基础。如果在教学中,一点故事都没有,那学习一定很缓慢、很苍白。这是台湾杨茂秀教授在《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中说过的,我深以为然。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栏目责编:王 萍)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ycocel(CCC) on growth and hypericin content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L..[Metho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CC were spraye
Medicinal plant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various ailments of the poor population around the world;hence the interest among researchers to know the active ingred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论述了人才问题。“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
本刊讯 6月27日上午,省局在郑州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华诞,机关全体人员、离退休人员共200余人参加大会。会上,省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林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在
本刊讯:进入4月份,全省各地税务部门围绕“税收与公民”这个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省地税局表彰2000年度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先进单位和先进纳税义务人。去年,在省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Phyllanthus niruri.Linn(Euphorbiaceae) o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burn wound model in rats and to evalua
我1958年出生,1975年参加税收工作,26岁那年入了党。参加税收工作以来,经历的岗位很多,先后担任过税收会计、计财科长、分局长等职。在20多年的税收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党组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activity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Amaranthus viridis(A. viridis),Amaranthus caudatus(A.caudatus) and Amaranthus spinosus(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提高消费者依法索取发票的积极性,方便消费者索票兑奖,郑州市地税局近日对原发票抽奖办法进行了改革,于7月4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刮刮有奖发票”。日前,本刊记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and delaye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Morning oleifera lam(MOL) crude methanolic extract.Methods:Compared the anti-infla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