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本课程》中对“平局”决出的看法和思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经常会设置一些竞争性质的活动,从而使最终胜出者成为“冠军”,但当出现两个幼儿同时胜出的“平局”状况时,教师又无法依据客观条件判断谁是最终的“冠军”。此时,我们教师将如何公平公正高效地处理这种“平局”?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心本课程》的理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对“平局”的裁定有一个新的认知。
  关键词:心本课程 平局决出 应对思路 个人决策
  一、课堂中集体教学的“平局”决胜现象
  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经常会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竞争性质的活动,而最终胜出的将成为“冠军”,能赢得一定的贴纸或社会性强化物的奖励。由于无法预知谁能最终脱颖而出,当出现两个幼儿几乎同时胜出的“平局”,教师无法依据客观条件判断谁是最终的“冠军”。课堂中集体教学的“平局决胜”现象,是所有老师都可能遇到的普遍问题。本人拟以《心本课程》为依据,结合幼儿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际操作形式,谈谈对“平局决出”应对的正确思路和解决办法。
  二、《心本课程》对“平局决出”的看法和思路
  1.《心本课程》对以往做法的评价
  (1)交由幼儿主导想办法决出。当出现“平局”,需要从少数胜出的候选幼儿中决出最后的“冠军”时,如果交由其他幼儿想办法决出,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要么不是沦为站队、举手投票式的“人情选票”、要么就是沦为石头剪刀布式的“运气决胜”。让幼儿投票只能说明人缘得分的高低,对人缘稍差但能力不差的幼儿,有可能起到打击自信心的反作用;而类似“石头剪刀布”的运气决胜方式,则容易让幼儿错位归因,认为一切都只是在“玩”,因而无法认真对待课堂上活动,从而降低了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2)教师主导判断。教师马上给出自己的主导判断,容易造成两种结果:①忽略了观察学习的契机,剥夺了孩子了解如何面对“平局”的学习机会。②久而久之会养成幼儿不思考、“凡事找老师判决”的思维定势,增加教师负担。心本课程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不给出自己强势的结论性态度,避免减少孩子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和机会。
  (3)教师提议解决方案,幼儿参与选择(此法最为常见)。这是典型的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转化为“教师是否能提议一个合理的方案”。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绝大多数老师能做到这一点的。
  (4)许诺“下一次”轮流补偿。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不止在解决“平局”的问题上,即便在教学课堂中出现的其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为了教学不停滞,大多倾向于选择许诺“下一次”的方法,快速过渡。心本课程的理念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经由自我的努力决胜出最后“冠军”的心理历程,其价值远胜于当上“冠军”与否的结果。而如果教师许诺“下一次”的补偿,却无法真正兑现到位的话,将直接丧失在孩子面前的信任度,也会降低孩子对课堂的投入程度。其实,这种许诺侧面上反映出教师希望掌控课堂局面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5)更改活动规则。为了不伤害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常采用更改活动规则,以两个乃至多个“冠军”并存的方式收场。心本课程的理念认为,这是本末倒置、违背教育理念的做法。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成为“社会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条件下,更应该注重对共同规则的遵守,以训练幼儿尽快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2.《心本课程》对“平局”的看法和应对思路
  (1)“平局”不是问题,而是契机。心本课程中,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理念:课堂中出现的需要团体公开解决的事务,都不是问题,而是孩子成长的契机。因此,教师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通过集体教学,让幼儿共同习得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而非最终“谁是冠军”的结果。
  (2)体现“能力匹配、相关公平、可操作化”原则。“能力匹配”是指教师必须认可一个事实,当出现“平局”时,意味着能力较强的若干候选幼儿需要教师支持“决胜过程”。因此,教师需肩负起主持的公正角色。“相关公平”是指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就预设一个解决“平局”的方案。“可操作化”是指决胜的方法是可观察、可评价的。可操作化应体现在行为的“有无”或方法的“穷举”。有无是指针对某一个问题,甲有答案而乙无,则甲胜出;穷举是指针对同一个问题双方各有多少种不同答案,多者胜出。但须注意排除因观察学习而学习的表现。
  三、困惑与反思
  《心本课程》的学习现在正是热火朝天的阶段,然而,课程中的理念能否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呢?我个人觉得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不但取决于我们一线教师的观念是否更新,还取决于我们对《心本课程》的正确理解。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教法已经根深蒂固,《心本课程》的理解与实践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再研究、再改进,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通过集体教学让幼儿共同习得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出现“平局现象”时能够正确、冷静、公平地处理,而非单凭主观意愿或靠碰运气来解决。凡事贵在尝试、坚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重点课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师参考教案用书前言部分。
  [2]《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百度网。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成长为终身爱学习的人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确立为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实现的首要目标。确立“兴趣领先、快乐第一”的小学生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令学生“索然无味”的局面,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语文学习产生直接的、浓厚的兴趣,并从感受学习的快乐中领略到学习母语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他们逐步成长为终身爱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那么,怎样
期刊
摘 要:“情感犹若一部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功能。”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对于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潜能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情感英语教学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自
期刊
摘 要:关注学生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为达此目的,就要以生活化理念备课、以生活化方式上课,同时,评价也要兼顾生活。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 策略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帮助学生逐步扩展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进而实现课程目标。正是在这样的理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指家庭里的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言传身教对青少年子女施加教育影响的行为。它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还是青少年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对人产生的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父母,他们有着天赋的教育权利,天生就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本着“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小学教育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行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平时闲聊时,我们常常会提起教过自己的老师,品评一番,也达成过共识:那些曾经为学生付出了真诚的爱、严格而又善解人意的老师不仅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心存无限感激。由此可见,要想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就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让我们的教育产生神奇的力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实质上要求我们改进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实施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中学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必然要适应当前教改发展趋势,由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此,我在教学中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一、创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得好:“
期刊
一、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
期刊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一直是英语教师教学、 听课和评课的焦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样板,要想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作出榜样,外语教师尤应如此。教师要用简单而准确的语言发出指令、设计安排活动或对问题进行讲解,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一、课堂用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用语不规范,语病较多  如上所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样板,要想培养学生正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明了阻碍农村中学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原因,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切入,突破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的障碍,最后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语言环境 重视程度 创设情境 反复操练  日常生活中农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学生只是乐意于做一些笔头上的练习,而口语表达能力远远不如城市的孩子。为什么城乡的学生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异?农村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