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快快走开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要上幼儿园,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为此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物质的、心理的以及宝宝生活习惯的过渡等。可是没想到,分离焦虑仍会在开学第一天让妈妈和宝宝面临情绪的挑战……
  
  2005年9月1日现场回放
  
  上幼儿园第一天,正好是妞妞的三岁生日,这天,奶奶一大早就给妞妞梳好了小辫,问妞妞:“今天我们去幼儿园找朋友玩好不好?”妞妞高兴地说:“好,妈妈送,爷爷接”。可是当我牵着她的小手,把她送到小小班教室门口时,她却突然变得像只受惊的小鹿,紧紧抱着我的腿,生怕我要离去。我狠下心走时,宝宝可怜兮兮地喊着:“妈妈,妈妈,我想回家!”我强忍着泪水匆忙跑开!
  ——妞妞妈
  多多第一天上幼儿园,当时哭得撕心裂肺的,我的心情真是坏透了。看着他那可怜样,我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冷血妈妈”。回家的路上,心情更加郁闷,脑子不断浮现多多哭泣的样子,更令我紧张的是,自己总会不自觉地往糟糕的方面去想,诸如宝宝尿湿了裤子没人管,宝宝渴了阿姨不给水,宝宝手脏没人洗……
  ——多多妈
  开学了,我和老公准备送2岁半的宝儿上幼儿园。在这之前我们很花心思地帮助宝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熟悉幼儿园老师、熟悉周围的环境、带她去看小朋友们出早操等。到了幼儿园,我们像往常一样陪宝儿玩了一会儿,等她正玩在兴头上,我们骗她说“上厕所”,就偷偷溜掉了。没想到,中午幼儿园阿姨还是来电话了:“宝儿自从发现你们不在,就使劲儿地哭!”我们内疚不已!
  ——宝儿妈
  
  指点迷津
  
  宝宝在和父母分离时,几乎都会表现出不安、哭闹的行为情绪,我们通常称之为“分离焦虑”。这种情况在每个宝宝身上都会发生,只是轻重程度不同,但是如果不加重视或引导不好的话,则会严重影响宝宝未来的生活,诸如:上学后发生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会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
  
  寻求根源
  
  1环境突变的影响
  有的宝宝被送到幼儿园时会大哭,看到父母,或者回到家里雹到爷爷奶奶也会大哭,这表明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不安和紧张,在幼儿园得不到宣泄的机会,回家后才把满腹的紧张情绪尽情宣泄出来。
  
  2畏惧综合症
  这是宝宝社交能力差的表现。胆子小的宝宝依赖性强,不会和身边的宝宝交朋友,适应能力较差。他们会把陌生的地方看成“狼外婆”的家,充满恐惧!
  
  3宝宝对父母过于依恋
  患有分离焦虑的宝宝平时一直与父母待在—起,特别是妈妈。而妈妈对宝宝的过分保护和照顾也会使宝宝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感过强的毛病。一旦与妈妈突然分离,分离焦虑避免不了。
  
  4父母焦虑也仍支遗传
  研究发现:父母患有焦虑症,他们的宝宝焦虑症发生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
  
  轻松缓解分离焦虑
  
  妙招1“暂离”游戏
  上幼儿园之前,先在家与宝宝玩一些”暂离”游戏,比如“宝宝,妈妈要去厕所几分钟,你要耐心等待哦!”或是让宝宝在爷爷奶奶家暂住几日,等宝宝能适应妈妈离开的感觉时,再送宝宝正式入园。
  
  妙招2广交朋友
  有意识地扩大宝宝的接触面:从小让宝宝习惯多人照顾,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帮助宝宝尽可能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培养宝宝和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帮助宝宝克服在陌生环境里怕生、胆小、怕人多的缺点。
  
  妙招3培养自理
  提前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饭、洗手、大小埂等,以帮助克服在陌生环境里遇到棘手问题不能应付,从而引起的紧张情绪。切忌让宝宝过分依赖妈妈。
  
  妙招4深支分享
  有意识培养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能力,鼓励宝宝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帮助宝宝理解宽容、等待、轮流、交换、协商的含义,帮助宝宝认识到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
  
  妙招5入园是爱的表现
  入园之前,除了熟悉环境,还要让宝宝知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才把你送到可爱的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和你玩”、“在幼儿园里你可以玩更多的游戏”……一旦宝宝从心理上接受了妈妈是爱自己的,上幼儿园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他就能很好地应对和妈妈的分离。注意带宝宝入园时的情绪,你的开心,完全可能带动宝宝的情绪,千万不能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对他的一种惩罚。
  
  妙招6拒绝伟梁染
  如果妈妈有焦虑的倾向,可以找同事和朋友诉说,或者做些瑜伽等舒缓情绪的运动,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到宝宝,对宝宝表现出乐观、冷静、有信心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贴心提醒:
  如果发现宝宝焦虑症很严重,要特别注意,可以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其他文献
眼睛的遭遇    阳阳从小喜欢游泳。出生后就经常到专业婴儿游泳室,脖子上套个游泳圈,扑腾扑腾,活像个快乐的小青蛙。今年夏天,阳阳两岁了,妈妈带着他到家附近的游泳池戏水。活动场地变大了。阳阳游的更欢了,常常泡在游泳池里不愿出来!  一次游泳过后,阳阳突然嚎着眼睛痛。不得了!阳阳的眼睛里充血,还有粘稠分泌物从眼睛里流出。总是有眼屎,而且容易产生一层灰白色的膜!  医生诊断:经检查,阳阳得的是红眼病,是
期刊
现场回放:    金宝贝杭州吴山中心宽敞的教室里,月牙状的沙发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教室的正中央。年轻的妈妈们端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咦,她们都在看什么呢?这么带劲。原来,正前方的液晶显示屏上正在播放《拜见岳父》的精彩片段。难怪,妈妈们都看得乐不思蜀。电影中还不会说话的小豆丁可是人见人爱的。这里正在举办电影赏析会吗?不不不!难道是课间为妈妈们特别准备的休息方式?No、No、No!这里正在上课
期刊
这几天,高高的爸爸妈妈一直在烦恼,由子双方的工作都太忙,无暇照顾小高高,想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培养高高的独立自主精神,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家庭开支,省去保姆的费用。没想到,这一主张遭到了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一致反对:“高高还这么小,怎么能够适应寄宿生活呢?”寄宿幼儿园,宝宝真的不能适应吗?如何打造一个健康活泼的“寄宿宝宝”呢?    选择寄宿幼儿园的父母类型:    类型一:工作狂父母
期刊
方法1 撕纸贴画:简单易行    宝宝们的小手一刻不停,见什么就想抓什么,好端端的一张纸会被他“蹂躏”地“体无完肤”。搞得地上乱七八糟不说,还大大地浪费资源,真是伤脑筋。其实只要你巧妙地引导,一些没有用的广告宣传单就可以成为宝宝作画的好工具了。既然宝宝喜欢撕纸,就该好好利用他的这一“嗜好”。以往总要在查看家里信箱的同时,清理掉一些泛滥的广告纸,那么从现在开始,这些纸张可就得好好存着了。  撕纸贴画
期刊
夜色降临,满天的星斗点缀在浓重的夜幕上,如钻石般闪耀着。很久没有关注过夜空下的这些“眼睛”了,以前的这个时候,不是在喂宝宝吃饭,就是在给宝宝洗澡;不是在和宝宝嬉戏,就是在哄宝宝睡觉……自从小生命诞生以采,生活的重心就只有他,有多少时间会抬头看看天空的夜色,会静心整理多日来的心情?今晚,宝宝不在家,久违的清静再次回到你的生活中,是重拾宁静,调整身心?是把握机会,重温浪漫?还是满心焦虑,心系宝宝?今晚
期刊
宝宝来了。老公天天任外面挣钱养家,而你却成了留守任家中的全职妈妈。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困惑、郁闷、烦恼一系列的问题也开始找上你了。穆罕默德说,山既然不过来,那我自己走过去好了,当生活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愿时,妈妈们是不是能想想办法让自己去适应生活呢!    changjinying    我老公经常不在家。我们的联系方式就是电话、短信和网络,连我自己都不很清楚他究竟在忙什么。有时候我觉得做个
期刊
怀孕了,即将升级做妈妈的你感到无比幸福,可漫长的孕期带来拘种种不适常使你惶恐不安,呕吐、烧心、失眠,水肿、出汗等种种不适也许会折磨得你几乎崩溃。那么这些孕期不适该如何面对呢?    孕吐    多数早孕反应最明显的是孕吐。其实有孕吐反应的妈妈,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的可能性比无孕吐反应的妈妈少。多数准妈妈孕吐现象会在孕3个月之后自然停止,第一次怀孕的孕妈妈早孕反应比非第一次怀孕者症状明显。    小
期刊
书被成年人当作人生的又一扇窗,被家长当作孩子们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让宝宝体验阅读的快乐,越来越多的宝宝可以在生日那天得到一本书作为礼物。只是通常我们习惯子到书店买书,习惯子看别人写的书,不过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一种新的尝试,那就是为宝宝做一本属于他自己的书。  做宝宝书,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难。用心是制作宝宝书的基本条件,简单的材料加上有趣的图画就是一本好玩又实用的宝宝绘本,用宝
期刊
身边不少风做了妈妈的朋友老在嘀咕,宝宝老是流泪,还有不少眼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是丰急。是不是你家宝宝也这样呢,刚生下来没多久,不双眼睛叫是水汪汪的,非常招人喜爱,但眼睛里的水似乎多了,总要流出来,用手帕擦干后没多久,又会流出来。以为是眼睛发炎了,可是经过仔细观察,小儿的眼睛并不红,也不肿,好像很正常,就是眼泪特别多,老是要流出来。    被混清的泪道堵塞    不少年轻的家长并不是很了解泪道堵
期刊
幼儿耳聋也叫小儿聋,指某一年龄段内宝宝伴有听力障碍的症状。宝宝的听力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发育成熟,因此要密切关注其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宝宝听力第一年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耳朵会越来越灵,听到更多大自然的声音,会去寻找声音的来源,随着声音舞动身体,尝试着与人交流!  胎儿期: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时候,虽然羊水挡住外面的世界,但还是能够听到声音,特别是对妈妈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