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五上午,德育主任递给我两张学生投在“悄悄话信箱”里的纸条。我一看,署名是六年级某班全体学生,大家一致要求换掉他们班的美术老师S。理由是S老师对待学生没有耐心,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德育主任在把纸条递给我时说,教导主任对这事已经进行了侧面了解,并且跟S老师谈了话,但S老师不以为然,希望学校领导能找他谈谈。
S老师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心思细腻,比较敏感、倔强。如果引起了他的反感,那么任何话他可能都听不进去。怎样和他谈,如何切入谈话的主题呢?我思考着。
星期天,我读了李镇西的《心灵写诗》一书。李老师找学生谈心的方式启发了我,使我豁然开朗。对呀,“写信”也是一种谈心方式。换个方式试试吧。我开始行动起来。
S老师:
你好!
记得我从师范院校毕业时,我的导师曾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送给我:“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当时,我满怀教育梦想,没太在意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教书确实要冷静、理智。所以,今天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与你共勉。
从教以来,我觉得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光是最开心的。那时,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给了我最真诚的帮助。他们听我讲课,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教学失误;他们看我组织活动,纷纷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当时的吴校长(你也认得的),只要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妥或不对,就会毫不留情地给我指出来。正是有了大家的关爱与帮助,我才像一棵小树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我想,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上星期我听到学生对你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你能改进教学方式。听到这些,希望你不要生气,更不要愤怒。我觉得,有人能给你提意见,是对你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声音是最真实、最坦率、最纯真的声音。学生反映,你刚开始给他们上课时,他们都很敬重你,因为你能画一手漂亮的画,大家都想向你学习“出手成画”的本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感到你很“凶”,因为你总是以批评的方式来处理教学问题。我知道,一定是学生在课上又不遵守纪律了,又惹你生气了。不过,我始终觉得,不管学生如何调皮,我们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是不能产生好的效果的。你说是不是?
还有一点,学生说,他们在课上总没有时间做美术作业。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加以改进,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呢?
孩子的声音虽然稚嫩,但是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不能小看小孩子”。我想,陶行知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要让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想想呢?孩子有错误不要紧,因为“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孩子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少犯错误,直至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同样也是如此。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是有智慧的,如果他拥有智慧的爱,那么他的课堂就能让孩子心中开出莲花。”是啊,我们一直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智慧的爱心,去真心地感悟童心,耐心地倾听童言,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氛围,教育就进入良性循环了。
这几天我在看李镇西的著作《心灵写诗》。李老师说:“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 他还提出,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想,真正做起来,其实不容易。但是,有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努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在工作中反思自己教育的成败得失,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就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祝你永远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春娣
我把信端端正正地放在S老师的办公桌上。两天后,S老师给我写来了回信。在信中,他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他写道:“为您的坦诚与关心而感动”,“在新课程环境下,许多教学问题值得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起来很不易”,“感谢您的提醒,今后我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方式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
再后来,我主动和那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倾听他们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从中捕捉他们对S老师的看法。值得欣慰是,我从学生那里得知,S老师正在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着教学状态。
S老师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心思细腻,比较敏感、倔强。如果引起了他的反感,那么任何话他可能都听不进去。怎样和他谈,如何切入谈话的主题呢?我思考着。
星期天,我读了李镇西的《心灵写诗》一书。李老师找学生谈心的方式启发了我,使我豁然开朗。对呀,“写信”也是一种谈心方式。换个方式试试吧。我开始行动起来。
S老师:
你好!
记得我从师范院校毕业时,我的导师曾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送给我:“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当时,我满怀教育梦想,没太在意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教书确实要冷静、理智。所以,今天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与你共勉。
从教以来,我觉得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光是最开心的。那时,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给了我最真诚的帮助。他们听我讲课,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教学失误;他们看我组织活动,纷纷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当时的吴校长(你也认得的),只要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妥或不对,就会毫不留情地给我指出来。正是有了大家的关爱与帮助,我才像一棵小树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我想,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上星期我听到学生对你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你能改进教学方式。听到这些,希望你不要生气,更不要愤怒。我觉得,有人能给你提意见,是对你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声音是最真实、最坦率、最纯真的声音。学生反映,你刚开始给他们上课时,他们都很敬重你,因为你能画一手漂亮的画,大家都想向你学习“出手成画”的本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感到你很“凶”,因为你总是以批评的方式来处理教学问题。我知道,一定是学生在课上又不遵守纪律了,又惹你生气了。不过,我始终觉得,不管学生如何调皮,我们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是不能产生好的效果的。你说是不是?
还有一点,学生说,他们在课上总没有时间做美术作业。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加以改进,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呢?
孩子的声音虽然稚嫩,但是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不能小看小孩子”。我想,陶行知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要让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想想呢?孩子有错误不要紧,因为“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孩子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少犯错误,直至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同样也是如此。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是有智慧的,如果他拥有智慧的爱,那么他的课堂就能让孩子心中开出莲花。”是啊,我们一直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智慧的爱心,去真心地感悟童心,耐心地倾听童言,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氛围,教育就进入良性循环了。
这几天我在看李镇西的著作《心灵写诗》。李老师说:“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 他还提出,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想,真正做起来,其实不容易。但是,有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努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在工作中反思自己教育的成败得失,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就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祝你永远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春娣
我把信端端正正地放在S老师的办公桌上。两天后,S老师给我写来了回信。在信中,他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他写道:“为您的坦诚与关心而感动”,“在新课程环境下,许多教学问题值得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起来很不易”,“感谢您的提醒,今后我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方式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
再后来,我主动和那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倾听他们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从中捕捉他们对S老师的看法。值得欣慰是,我从学生那里得知,S老师正在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着教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