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经3种不同静脉途径输注致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探讨其最适宜的输注方式。
方法选择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通过外周静脉、深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奥沙利铂,比较不同静脉途径输注患者周围神经、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
结果外周静脉组、CVC组、PICC组患者周围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37.50%,21.43%,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8,P<0.05);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3%,53.57%,50.00%,消化系统毒副反应分别为78.13%,92,86%,7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90,3.892;P>0.05)。
结论奥沙利铂静脉输入首选PICC,其次CVC,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