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不同静脉输注途径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经3种不同静脉途径输注致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探讨其最适宜的输注方式。

方法

选择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通过外周静脉、深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奥沙利铂,比较不同静脉途径输注患者周围神经、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

结果

外周静脉组、CVC组、PICC组患者周围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37.50%,21.43%,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8,P<0.05);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3%,53.57%,50.00%,消化系统毒副反应分别为78.13%,92,86%,7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90,3.892;P>0.05)。

结论

奥沙利铂静脉输入首选PICC,其次CVC,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输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患儿,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收治的68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综合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期刊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归纳临床体征,评估其对患者情感功能、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和肝硬化临床信息调查表,对3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测评,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治疗后患者体征较治疗前出现明显改善,皮肤黄染、巩膜黄染、腹水、面色苍白、面色萎黄、痤疮、下肢水肿的治愈
目的探讨鼻脑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该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8例鼻脑毛霉菌病的临床过程,从患者的病程进展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措施。结果共收集8例患者,分别有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放疗史或贫血等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的前期基础,临床症状为头痛,出现眶尖综合征。对患者重点进行了局部体征观察、围术期颅内压及全身情况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原发病护理及心理、基础护理,住院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集束化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23例患者完全康复治愈,7例留有轻度脑部后遗症,5例呈植物状态,1例在入院24 h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后死亡,3例患者因出现多个脏器衰竭而死亡;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对重症中暑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急救工作顺利开展,降低重症中暑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
目的总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并发症的时间特征以及出血对预后的影响,以期指导护士及时有效地做出针对性地观察和护理。方法纳入2012年4月—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前瞻性收集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病例分析,以出血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分析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的特征及出血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总共纳入92例静脉溶栓病例。溶栓后出血并发症在24 h内出现的概率为78.6%,75%的颅内出血在溶栓后48 h内出现,
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价值取向,这不仅与护理的本质相一致,也是护理学科内部发展与外部社会群体及个人健康需要的必然选择,这一价值取向决定了护理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即通过求真、求善、求美之途径实现对人的关怀照顾,帮助他人达到生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与和谐。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自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住院患者自杀、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结合5M1E分析法对数据资料从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与环境6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人员角度,医务人员自杀认知水平低,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人格障碍、认知缺陷或缺乏社会支持等,家属对患者的陪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