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早是坐七望八的岁数,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仍觉得自己还年轻,事实也是。每天行走二、三十里不在话下。若有二、三十人聚会,我独自掌勺,烹煮一、二十道主食和菜肴轻而易举。与同龄老人比赛走路,我会遥遥领先。我还上网读书写作,每天忙得开心。有人称赞我,精力充沛,劲头十足,好像六十几岁。我的养生秘诀是:拜走路之赐。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自然》杂志则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人体2/3的肌肉都集中在下半身,如果缺乏锻炼,身体机能就会出现衰退。所以60多岁的人可以有年轻人七成的握力和臂力,但下半身力量却只剩下四成。而据最新研究显示,温和地健步行走,具有神奇的健身和抗衰老功效。
生命在于运动,幸福源于健康。国家卫生部提出了“每天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理念,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如果没有运动,个人将会没有健康,企业将无法发展,国家将不能富强。
现代人因为生活忙碌,或因心中不存有健康运动的观念,而忽略了应有的适度运动,以致许多现代文明病不断发生,所以,医师及专家们才一再呼吁“要适度运动”,如果没时间安排上健身房、打球、游泳等,就算只是走路活动都好!
养成习惯,每天行走
我出生在川东的一个偏僻山村,四周群山环绕。下地劳作,走访亲戚,都要翻山越岭。我到城里上师范,需走五、六十里路,一年来回数趟。遇上假期,常常结伴夜行,日夜兼行赶到家,不曾坐过一回汽车。因此,我的硬脚板在年少时就炼成。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在城里工作,当了三十几年的中学班主任。十年动乱,学生难教,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带学生学工、学农、军训,也少不了跑路,特别是那时多次疏散、拉练到一百多里外的乡下去,许多同事体力不支,拉下阵来,半路去乘车了。而我不仅自己肩扛背包走路,还鼓励学生坚持走到宿营地。为教育学生,我进行家庭访问,我几乎跑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
九十年代初,我随儿女生活,辗转于三个儿女家,做后勤服务。无论家务事多忙,我坚持每天走路,从不中断。二十多年来,我走过许多地方。每天早晨和傍晚,我独自行走。孙辈小时,我带着他们,推着车子走。遇上狂风暴雨大雪,道路难行,便在室内一圈圈兜着走,或是一遍遍的上楼下楼。
许多科学工作者提示,健走有诸多好处,能增强体质,减肥,改善血液循环,治愈三高,增强心脏和肾功能,增强视力,开发智慧等。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曾说“步行就是我的保健医生”,被世人称为西方医学鼻祖的希波克拉底也说:“走路是最好的补药。”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弗勒先生发现,每天10分钟快步行走不但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裨益,且更能够使消沉的意志一扫而光。弗勒说:“很多人对这种简单而效果显著的保健妙方持怀疑态度,但一经依照我的方法在心情欠佳时随意快步走10分钟的朋友,事后都不约而同地向我表示,他们的疲倦顿消,身心畅快无比,做事有冲劲。这种美妙的感觉至少能够维持两个小时左右。”快步行走,情绪放松,特别是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妨快步走上十几分钟,你会心情轻松、愉快、平静,减少忧虑,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
众多的名人名家,既是行走的拥护者,也是实践者。据说心脏病专家怀特,身体力行,一次去中国访问,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要住十二层楼,而且每次上下楼,不走电梯,坚持步行。美国历届总统更享受了步行的好处:罗斯福总统通过行走,治好了哮喘病;艾森豪总统,每天走路,心脏病痊愈;肯尼迪总统是行走狂,一周要走八十公里。因此,“白领”们不妨在上班的路上提前一站下车,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散散步。
走路途中,观景交友
走路时,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储藏在脑海。在老家,我的故乡是崇山峻岭,溪水潺潺。我的工作地是江城,高楼林立,人来车往。在美国,我随女儿居住在耶鲁校园,那里四季变幻,多彩多姿。春夏间,附近公园,绿草如茵,无数奇花异卉点缀其上,更有一棵棵百年大树傲然矗立,树上缀满各种花儿,美不胜收。秋天,层林尽染,放眼望,红彤彤一片。冬天,冰雪覆盖,处处白茫茫。无论春夏秋冬,我结伴健步徜徉,举目仰望,那一座座,一排排古老的欧式建筑高楼,庄严、雄伟、典雅而美观。驻足停步,一种无比荣幸、快乐之感,油然而生。这是古往今来优秀学子读书、生活的地方啊!
我居住过的地区,到处可见大片的绿草地,茂密而郁郁苍苍的树林。在山脚下的社区走着,看着一家家的特色花园,大片园地上铺着石块和碎石,三、两棵小树穿过石缝屹立着。绿草地只有一小片,走过去,不见枝繁叶茂的大树,更不见浓密的树林,却见到开阔、空广的大草场。春夏间,绿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黄黑白夹杂的牛群,嬉闹、奔跑、追逐着,走近看,真叫你笑逐颜开。一到秋天,偌大草场一片枯黄,然而,前方山峰,峭壁岩石间的苍松翠柏,仍是生机勃勃昂然屹立,永葆青葱翠绿。冬天里,一场连一场大雪,雪一停,即阳光灿烂。我踏着雪地走,一家家门外都有玩雪的孩童堆雪人、打雪仗,特别是在那大草场的斜坡上,站满了欢腾雀跃的人群,他们在观看滑雪,走着、看着,我也入了迷。
每天走路,能结识朋友,增长见识。走着,聊着,我从他们那里学了园艺、烹饪等生活知识,譬如四川老刘的辣味川菜、兰州老张的手工拉面、山东老傅的点心制作,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由路遇而结成的朋友,不论是来自哪里,都让我感到人之各有所长,给我一股正能量,激发我不断向上。
每天走路,活跃脑力
医学专家提示,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化,血管舒张,肌肉代谢率增加,脑部组织活性上扬。因此,每当我要思考问题,动笔写文章,常常外出走路,很快理清头绪,打好文章腹稿。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三上说:予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盖惟此可以属思雨。小时候,我曾听过秀才写文章的故事:他磨好了墨,就蒙头盖脑而睡,然后,一头滚起,大笔一挥,文章一气呵成。
其实,这都是打腹稿的意思。古人习惯今天我们不宜苟同。我的每篇文章,却都是在路上想好,回家写成。中途如遇障碍,一时间难以继续行文,关起电脑,再出去走路。这样,既是锻炼腿劲,又可呼吸清新的空气,观看美丽的景色,又令人神清气爽、思路清晰起来。回家再打开电脑,自然行文如流水了。
总而言之,每天走路,好处很多。但如要有好效果,还应注意:每天走路,要有一定的时间、速度、路程,不宜过少;走路的姿势也不容忽视,昂首、挺胸、收腹、提肛为好。不管怎样,我会坚持下去,走出健康,走出快乐。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自然》杂志则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人体2/3的肌肉都集中在下半身,如果缺乏锻炼,身体机能就会出现衰退。所以60多岁的人可以有年轻人七成的握力和臂力,但下半身力量却只剩下四成。而据最新研究显示,温和地健步行走,具有神奇的健身和抗衰老功效。
生命在于运动,幸福源于健康。国家卫生部提出了“每天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理念,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如果没有运动,个人将会没有健康,企业将无法发展,国家将不能富强。
现代人因为生活忙碌,或因心中不存有健康运动的观念,而忽略了应有的适度运动,以致许多现代文明病不断发生,所以,医师及专家们才一再呼吁“要适度运动”,如果没时间安排上健身房、打球、游泳等,就算只是走路活动都好!
养成习惯,每天行走
我出生在川东的一个偏僻山村,四周群山环绕。下地劳作,走访亲戚,都要翻山越岭。我到城里上师范,需走五、六十里路,一年来回数趟。遇上假期,常常结伴夜行,日夜兼行赶到家,不曾坐过一回汽车。因此,我的硬脚板在年少时就炼成。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在城里工作,当了三十几年的中学班主任。十年动乱,学生难教,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带学生学工、学农、军训,也少不了跑路,特别是那时多次疏散、拉练到一百多里外的乡下去,许多同事体力不支,拉下阵来,半路去乘车了。而我不仅自己肩扛背包走路,还鼓励学生坚持走到宿营地。为教育学生,我进行家庭访问,我几乎跑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

九十年代初,我随儿女生活,辗转于三个儿女家,做后勤服务。无论家务事多忙,我坚持每天走路,从不中断。二十多年来,我走过许多地方。每天早晨和傍晚,我独自行走。孙辈小时,我带着他们,推着车子走。遇上狂风暴雨大雪,道路难行,便在室内一圈圈兜着走,或是一遍遍的上楼下楼。
许多科学工作者提示,健走有诸多好处,能增强体质,减肥,改善血液循环,治愈三高,增强心脏和肾功能,增强视力,开发智慧等。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曾说“步行就是我的保健医生”,被世人称为西方医学鼻祖的希波克拉底也说:“走路是最好的补药。”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弗勒先生发现,每天10分钟快步行走不但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裨益,且更能够使消沉的意志一扫而光。弗勒说:“很多人对这种简单而效果显著的保健妙方持怀疑态度,但一经依照我的方法在心情欠佳时随意快步走10分钟的朋友,事后都不约而同地向我表示,他们的疲倦顿消,身心畅快无比,做事有冲劲。这种美妙的感觉至少能够维持两个小时左右。”快步行走,情绪放松,特别是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妨快步走上十几分钟,你会心情轻松、愉快、平静,减少忧虑,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
众多的名人名家,既是行走的拥护者,也是实践者。据说心脏病专家怀特,身体力行,一次去中国访问,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要住十二层楼,而且每次上下楼,不走电梯,坚持步行。美国历届总统更享受了步行的好处:罗斯福总统通过行走,治好了哮喘病;艾森豪总统,每天走路,心脏病痊愈;肯尼迪总统是行走狂,一周要走八十公里。因此,“白领”们不妨在上班的路上提前一站下车,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散散步。
走路途中,观景交友
走路时,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储藏在脑海。在老家,我的故乡是崇山峻岭,溪水潺潺。我的工作地是江城,高楼林立,人来车往。在美国,我随女儿居住在耶鲁校园,那里四季变幻,多彩多姿。春夏间,附近公园,绿草如茵,无数奇花异卉点缀其上,更有一棵棵百年大树傲然矗立,树上缀满各种花儿,美不胜收。秋天,层林尽染,放眼望,红彤彤一片。冬天,冰雪覆盖,处处白茫茫。无论春夏秋冬,我结伴健步徜徉,举目仰望,那一座座,一排排古老的欧式建筑高楼,庄严、雄伟、典雅而美观。驻足停步,一种无比荣幸、快乐之感,油然而生。这是古往今来优秀学子读书、生活的地方啊!
我居住过的地区,到处可见大片的绿草地,茂密而郁郁苍苍的树林。在山脚下的社区走着,看着一家家的特色花园,大片园地上铺着石块和碎石,三、两棵小树穿过石缝屹立着。绿草地只有一小片,走过去,不见枝繁叶茂的大树,更不见浓密的树林,却见到开阔、空广的大草场。春夏间,绿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黄黑白夹杂的牛群,嬉闹、奔跑、追逐着,走近看,真叫你笑逐颜开。一到秋天,偌大草场一片枯黄,然而,前方山峰,峭壁岩石间的苍松翠柏,仍是生机勃勃昂然屹立,永葆青葱翠绿。冬天里,一场连一场大雪,雪一停,即阳光灿烂。我踏着雪地走,一家家门外都有玩雪的孩童堆雪人、打雪仗,特别是在那大草场的斜坡上,站满了欢腾雀跃的人群,他们在观看滑雪,走着、看着,我也入了迷。
每天走路,能结识朋友,增长见识。走着,聊着,我从他们那里学了园艺、烹饪等生活知识,譬如四川老刘的辣味川菜、兰州老张的手工拉面、山东老傅的点心制作,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由路遇而结成的朋友,不论是来自哪里,都让我感到人之各有所长,给我一股正能量,激发我不断向上。
每天走路,活跃脑力

医学专家提示,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化,血管舒张,肌肉代谢率增加,脑部组织活性上扬。因此,每当我要思考问题,动笔写文章,常常外出走路,很快理清头绪,打好文章腹稿。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三上说:予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盖惟此可以属思雨。小时候,我曾听过秀才写文章的故事:他磨好了墨,就蒙头盖脑而睡,然后,一头滚起,大笔一挥,文章一气呵成。
其实,这都是打腹稿的意思。古人习惯今天我们不宜苟同。我的每篇文章,却都是在路上想好,回家写成。中途如遇障碍,一时间难以继续行文,关起电脑,再出去走路。这样,既是锻炼腿劲,又可呼吸清新的空气,观看美丽的景色,又令人神清气爽、思路清晰起来。回家再打开电脑,自然行文如流水了。
总而言之,每天走路,好处很多。但如要有好效果,还应注意:每天走路,要有一定的时间、速度、路程,不宜过少;走路的姿势也不容忽视,昂首、挺胸、收腹、提肛为好。不管怎样,我会坚持下去,走出健康,走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