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工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体会

来源 :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功能丧失等,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还要将所有假体取出.20世纪70年代,人工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率高达11%.尽管近年来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选择、手术室环境的改善、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这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专科报导初次全跨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约为0.6%.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胯关节翻修术后为3.2%[1].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方法有很大不同.因此,术前区分假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意义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方式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妇科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
本文主要研究了KOK1679(高抗)、My295(抗)、Li(中抗)、北京837(感虫)和北京411(感虫)等5个小麦不同抗蚜品种(系)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
本研究选用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f.sp tritici)一个普通菌株E17与一个白化的自然突变菌株CPW-1进行杂交并释放子囊孢子获得后代群体,对其白化性状、无毒性进行了遗传分
目的:研究与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41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41
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其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对全球人口供养,粮食安全,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此带来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
大豆细菌性斑疹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两种重要的大豆种传细菌病害,地毯草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和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