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康人格,从语文课开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ngy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8-01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要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的人格,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的高尚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为中年人扶老携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节,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并写上祝语,以此增进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做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栽种花草树木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其他文献
地市报理论宣传的实践与思考张一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连串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历史使命的地市报,也应
【摘要】目前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在营造书香校园的作用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笔者在学校图书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观察调查与思考,提出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读书活动;为教师做好“导读”工作等提高中学图书馆利用率营造书香校园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 有效对策 书香校园 导读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6-01    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上有许多以总统名字命名的“主义”,诸如“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里根主义”等。顾名思义,这些外交方针的主要设计者应该是这些总统们。但“门罗主义”(“门罗宣言”的另一种称谓)的主要思想来源却不是门罗总统,而是他的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  一、亚当斯其人  约
黄骅市地片渤海之滨,面积2251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耕地面积109万亩,另有盐碱荒地69万亩,沿海滩涂40万亩.由于受地碱水咸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长期存在着“广种薄收、靠天吃
本文介绍了京郊饲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解决饲料粗蛋白不足的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对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这就是中国以苜蓿为代表的绿色草产业的兴起,不失时机的创建和发展现代苜蓿产业.
【摘要】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普通的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他们的阅读现状存在着“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加上教师的敦促和指导也有所欠缺,导致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
会议
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苜蓿种植与苜蓿草产品生产概况,我国苜蓿种植、加工机械研究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发展我国苜蓿种植、加工机械的几点意见.同时介绍了机械科研制造部门对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