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月评(2021年11月)

来源 :水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随着保供稳价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夯实,市场煤价回归至限价区间以内,市场恐慌情绪和供需矛盾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在“寒潮”和“冬储”共同发力下,煤炭市场供需两旺,上游积极发货,下游热情采购,运输需求良好,沿海散货运价一路上涨.11月2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1 602.46点,较上月同期上涨11.7%;月平均值为1 511.18点,环比上涨6.7%.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预应力混凝土核安全壳结构有限元分析中模拟预应力的准确方法,分别采用初应变法、降温法和多次降温法模拟施加预应力,对核安全壳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上述三种方法得到的安全壳结构的扭平周期比分别为0.526、0.525和0.499,满足相关规范的限制要求.由三种预应力模拟方法得到的模态频率和周期除前两阶外,其他各阶实测结果均吻合较好.采用多次降温法模拟预应力能较真实地反映核安全壳结构中预应力作用和预应力钢束对刚度的影响.
为打造环北部湾港口集装箱运输区域性枢纽港,分析北部湾港具备的区位优势、多重政策叠加、三港资源整合、基础设施改良、口岸环境完善等发展集装箱运输的优势,以及自贸区成立、国家发展规划出台等机遇,指出钦州港发展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并提出建议:切实增强航线密度与对外合作;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构建现代港航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口岸服务能力;培育发展通道枢纽经济;继续整合北部湾三港集装箱资源.
针对传统舆情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指标单一、适用面窄、效率不高、预测滞后和结论不准确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网民行为的倾向性密度聚类方法.采用网民行为与心智倾向的超大规模数据集,设计分布式架构的密度聚类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聚类架构适用于超大规模的网民行为与心智倾向的预测需要,能够高效提取聚簇中心和实现仿真性链路预测目标,显著提高舆情新动向预测的实际功效.
为解决远距离高速信号传输的数据校验问题,提高编译码算法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纠错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伽罗华域LDPC的时分复用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和流水线思想设计电路架构,并在LDPC译码部分采用了增强型硬判决算法,使LDPC编解码模块的码率达到了0.8125,在FPGA平台上达到了400 MHz的工作频率,时分复用系统单次传输10240 bit数据时最快可达43.8μs.与其他文献成果相比,本系统在FPGA上实现较高的时钟频率,同时具有较高的码率和吞吐率,针对不同的数据位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应用于长距离高速
为加快验船师队伍建设,通过梳理船舶检验机构的现状,剖析船舶检验机构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验船人员数据管理系统、制定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和船舶检验人员培训体系、建立适任制与注册制相结合的人员准入制度等建议.
因沿江梯级建设带来的水位壅高影响或原城市已建堤防的标准本身偏低,现状堤防标准往往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加高处理.以岷江黄旗坝防护堤设计为例,提出几种新型防洪墙结构形式,对比分析其优劣.根据不同防洪墙结构特点,论证新型防洪墙在山区河流、城市堤防中的适用性.
为使大型集装箱船能够适用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介绍EEXI的诞生背景、履约情况和适用的减排举措,剖析EEXI的计算方法,根据某大型集装箱船队的评估结果比对评估方法,分析和计算关键参数——参考航速的选取,为应对法规生效提出建议.
针对煤矿用支架液压系统乳化液过滤问题,开发一种可在不拆解条件下实现滤芯反向清洗的反冲洗过滤站,基于AMESim建立反冲洗过滤站的仿真模型,研究了反冲洗工况的系统压力、流量和液控主阀启闭性能,并对过滤站的反冲洗功能进行了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冲洗过滤站可以顺利实现反冲洗功能;反冲洗时绝大部分流量经反冲洗口排出,系统处于低压状态;负载和未反冲洗滤芯的堵塞会对反冲洗功能产生影响,负载越小,反冲洗启动换向时间越长,严重时会导致不能完全开启;未冲洗滤芯压差越大,液控主阀不能完全开启现象越严重.
为更好地维护航标正常运行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总结航标管理站常见的航标失常表现和采取的应对举措,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航标的管理和维护中,提出新的做法:发挥好航标综合管理App的作用,在合适水域推动防撞材质灯浮的使用,注重航标电池的使用管理、无人机(无人船)在航标管理领域的应用、航标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常规做法和新做法多管齐下,可以提高航标管理站的工作能效,及时纠正航标失常状态,减少和预防航标失常的发生.
为了准确预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预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利用ANSYS软件,针对5片不同动态预应力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疲劳模拟,采用分段线性拟合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循环比和耗散能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耗散能密度的变化呈现明显的“三阶段”变化规律;动态预应力度低的混凝土梁,在疲劳开始阶段耗散能密度衰减更加迅速且更快到达疲劳稳定阶段,且疲劳稳定阶段持续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