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浓硫酸反应一体化演示实验可视仪器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中对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开始了逐步的探究,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使学生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升华。在此实验中,各种物质特殊性质只能分别逐一实验验证,实验时间较长,仪器组装及操作复杂,实验重复性强,产生的SO2气体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不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探究精神。基于此种情况,我设计了“铜与浓硫酸反应一体化演示实验可视仪器”,将多种物质性质演示整合在一套实验装置中,实验现象明显,具有很强的对比性,仪器组装及操作简便,药品利用率高,安全实用,避免SO2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可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连续多步可视实验。装置可完成铜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对比,还能完成SO2气体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还原性验证)和品红溶液暂时褪色反应(暂时漂白性验证)、浓硫酸稀释放热的现象,以及Cu2 颜色随浓度变化的一体化可视实验,完善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体化实验。
  核心仪器特点及原理
  仪器特点
  对比反应一体化试管(如图1):采用2支具支试管的特殊连接,用斜坡连通管将1大、1小的具支试管连在一起,并采用加固杆形成三角连接加固装置,根据力学原理三角形设计更加坚固。大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膨胀,通过斜坡连通管由低处向高处进入到小试管的蒸馏水中,完成酸溶液的浓度的变化,同时符合浓硫酸稀释“酸入水的原理”,形成明显对比实验;再利用生成的SO2气体,使压强增大的大试管中生成的硫酸铜溶液,通过斜坡连通管由低处向高处压入到小试管中,观察到铜离子溶液颜色由深绿色向蓝色转变,形成明显对比现象。
  气体反应加液一体化漏斗(如图2):采用可控加液漏斗,并在漏斗颈部再用“上进下出与溶液反应在上部吸收及导气”的原理进行气体性质验证容器,形成一体化反应及加液装置,简化了复杂的传统仪器串联装置,更适宜组装及同时开展多步化学实验。
  仪器装置实物图及实验说明
  此实验仪器可完成銅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对比,还能完成SO2气体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还原性验证)和品红溶液暂时褪色(暂时漂白性验证)的反应、浓硫酸稀释放热的现象,以及Cu2 颜色随浓度变化的一体化实验。此套独创装置,新颖易组装,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仪器安全,实用性强,在短时间内可完成多种探究实验。仪器装置实物图及实验说明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并进行局部气密性验证。
  在对比反应一体化试管中加入铜片,并在小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5mL);气体反应加液一体化漏斗中添加98%浓硫酸25mL。
  打开漏斗上部玻璃瓶塞,转动活塞,向大试管内加入20mL浓硫酸。
  点燃酒精灯加热大试管,浓硫酸受热膨胀,部分进入小试管。
  生成的气体使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滤纸褪色及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用止水夹密封a和c之间的橡胶管。
  生成的气体将大试管中硫酸铜溶液缓慢压入到小试管,观察颜色变化。
  熄灭酒精灯。
  将外径容器中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实验完毕,冷却拆分装置。
  创新点或改进点
  利用独创设计的“气体反应加液一体化漏斗”“对比反应一体化试管”和尾气处理装置组合成一套可视化多种性质演示仪器,顺利实现观察铜与浓硫酸反应、SO2性质和Cu2溶液颜色随浓度变化而变化,以及硫酸浓度变化性质改变的一系列特殊性质的实验演示,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套组装简单、操作简易、实验现象明显、易于教学的实验仪器。
  该项目获得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教制作类一等奖。
  专家评语
  该项目原理科学,构思巧妙。在一体化可视实验中呈现多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操作简易,制作规范,教学效果明显,有示范推广价值。希望该项目在工艺方面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对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绞窄性小肠梗阻4例,完全性小肠梗阻8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
问题的提出  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十一章中“视觉——近视与远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学习眼球如何成像、近视远视如何形成、如何对近视与远视进行视力矫正等科学知识,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较难理解教材有关近视患者“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前面成像”、远视患者“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后面成像”的表述。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眼球视网膜是怎样获得一个倒像,如何清晰而直觀地再现近视与远视的成因、研究近视远视的矫
胆道结石进入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临床上称之为胆石性肠梗阻.进入肠腔的胆石可以一枚或数枚,被胆石阻塞的肠腔可以是一处或多处.近20年来,我们曾收治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