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腰骶部按摩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ye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人体中枢及周围神经分布路径、创新的护理思维,寻找能够有效治疗脑梗死所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5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采用液体温度为30-37℃的生理盐水在膀胱排空情况下进行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的腰骶部神经按摩。对照组25例,进行间歇性导尿术,具体方法是:嘱患者先自己试行排尿,再插入导尿管排尽尿液,同时可以测残余尿量,根据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二组疗程均相同,一周为一疗程,间隔一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治疗后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运用温水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神经脊髓段按摩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护理方法,对于促进患者排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冲洗;S2-S4按摩;治疗护理
  当人类遭受突如其来的脑血管意外,并同时存在尿失禁,对于患者及家人来说,无论在身体及心理上均带来很大的负担。尿失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造成逆行性肾脏压力增高,导致逆行性感染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危害尤甚。临床上,针对尿潴留症状建议执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以防上尿路损害[1],间歇性导尿是利用尿液到达一定容量时,刺激膀胱内牵张感受器,从而促发排尿反射的功能。但脑梗死患者常有肢体活动障碍,使得自家间歇导尿法难以执行,所以常常采用留置导尿,而长期采用留置尿管以待膀胱收缩功能的自然恢复,又会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较容易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而间歇性导尿的应用,国际上是使用床边膀胱扫描仪对残余尿量的检测为依据来指导临床实施,而国内医院病房还未能完全普及该仪器,同时执行间歇性导尿也会因多次反复插入管道使尿道损伤、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一直寻找治疗神经源膀胱的有效手段[1-2]。如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较为迅速,也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3]。相关的研究提示[3]:刺激盆丛传出神经能增加括约肌和盆底肌的活动,而刺激盆神经传入神经引起逼尿肌抑制。因此骶神经电刺激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传入和传出两条途径实现,即骶神经电刺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可以恢复尿路控制系统内部兴奋与抑制之间的正常平衡关系。因此,它既可以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又可以治疗逼尿肌活动低下。按摩S2-S4区间的腰骶部范围,正是原始排尿中枢所在的脊髓段神经所分布的区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排尿障碍已成为医疗护理急需解决,然而却被人们容易忽略的问题[4]。如何有效的改善脑梗死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潴留,成了研究者们目前关注的焦点。
  根据对脑卒中后出现尿失禁的临床表现,予护理评估,对其尿失禁进行分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材料5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发病至入院<6个月,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5],并经CT或MRI证实,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
  纳入标准:①脑梗死病史(CT或MRI确诊)②年龄<80岁以下:③符合诊断为逼尿肌无反射或逼尿肌反射减弱的病例,其中以尿潴留为必须条件。排除标准: ①有盆腔脏器疾患及手术史;②脊髓疾患及外伤、手术史;③重症肌无力病史;④parkinson病;⑤多发性硬化病史;⑥泌尿系。结石、肿瘤、异物病史;⑦前列腺增生病史患者;⑧肾功能不全者;⑨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2护理评估及诊断方法
  2.1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如何评估其受累部位
  2.2首先要评估患者膀胱是否存在尿潴留,同时应询问患者有无尿意感(无尿意感时能代表是否副交感神经损伤所致的逼尿肌无反射),存在时,要观察尿失禁的现象是滴尿现象还是满溢性现象,如存在滴尿现象应为出口梗阻问题,如存在满溢性现象应为逼尿肌无反射,如是满溢性现象,予按压下腹部(crede手法)时,尿液流出较通畅时,可能只存在逼尿肌无反射,尿液流出缺乏通畅时,可能伴有出口梗阻问题。(实施crede手法时,应排除相关禁忌症)
  2.3如评估到患者膀胱无存在尿潴留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如只存在尿频、尿急,无排尿困难,则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如同时存在排尿困难,那可能同时存在逼尿肌反射亢进与出口梗阻问题。(注意要与机械性梗阻区分开)
  3治疗、护理措施
  3.1方法:按诊断标准、排除及纳入标准入选30例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液体温度为30-37℃的生理盐水在膀胱排空情况下进行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的腰骶部神经按摩。膀胱冲洗:生理盐水1000ml,每天治疗一次。将1000ml生理盐水分为三份,三份分别是300ml、300ml、400ml,每次注入膀胱一份,注入后协助患者每间隔10分钟,交替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以充分刺激膀胱逼尿肌内的牵张感受器,有助刺激逼尿肌收缩排尿,若患者能存在感知尿意的能力时,第一份冲洗液尽量保留至10分钟,第二、第三份冲洗液可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逐渐延长保留时间;若患者不存在感知尿意的能力,每份冲洗液保留时间宜10-15分钟,然后放出冲洗液。腰骶部按摩:选用S2-S4区间范围内的腰骶部进行按摩,在膀胱冲洗期间同时执行,持续时间约30-45分钟,起到双重刺激排尿中枢的疗效。一周为一疗程,间隔一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照组:进行间歇性导尿术,具体方法是:嘱患者先自己试行排尿,再插入导尿管排尽尿液,同时可以测残余尿量,根据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①残余尿量大于200ml,导尿每天4次,②残余尿量100-200ml之间,导尿每天2次,③残余尿量80-100ml之间,导尿每天1次,④残余尿量小于80ml,停止导尿。疗程均与研究组相同,一周为一疗程,间隔一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记录数据。
  3.2观察及护理评估:治疗前后,上述两组分别监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残余尿量等作为观察项目。监测残余尿量:对照组嘱患者先自己试行排尿,再插入导尿管排尽尿液以测残余尿量;研究组采用B超监测残余尿量。疗效评定标准按2004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膀胱功能恢复分级标准:Ⅰ级:临床治愈,残余尿量<50 ml,表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Ⅱ级:显效,残余尿量50~100 ml,表示膀胱功能恢复稍差,给予适当处理;Ⅲ级:有效,残余尿量>100 ml,表示膀胱功能恢复差;Ⅳ级:无效,拔除尿管后,患者经多种措施仍不能自行排尿,表示膀胱功能未恢复;(Ⅲ、Ⅳ级需留置尿管进一步处理)
  3.3护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
  


  经比较,治疗组的治愈和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致残率高,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且脑梗塞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是通过日常留置尿管的尿路护理对照改良后系统性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腰骶部神经按摩的方法,对于脑梗死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患者来说,同时起到了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双重功效,对存在腰骶部压疮发生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常规的治疗费用,存在有效、方便、经济、易于执行及临床推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raulAL.Compendium of Urologic Drugs[J]. Drugs Fut,2003,28(4):386-395
  [2]Topinkova E,Neuwirth J,Stankova M,et al. Urinary and feacal incontinence in geriatric facilities in the Czech Republic[J]. Cas Lek Cesk,1997,136(18):573-577
  [3]南登崑,黃晓琳,主编.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王燕.膀胱冲洗与泌尿系感染的研究现状.社区医学杂志,2007,(05),17:43-44.
  [5]刘丹丹,卢梅.不同温度膀胱冲洗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5:715-71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即诊断胎盘早剥,B超检查和胎心监护结果结合起来的诊断阳性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难治性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髂内(或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平均手术时间为42.93±7.1min、平均出血量966.9±227.5ml、术后阴道流血天数11.4±2.6d、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