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复发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zheng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复发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总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择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NMIBC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年是否复发可分为复发组(27例)、无复发组(103例).根据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为T1期、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级为中/高分化、未接受即刻膀胱灌注者为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2、3.086、3.380、2.815、2.881,P<0.05).结论 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复发与患者肿瘤TNM分期、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级、是否接受即刻膀胱灌注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予以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恶性高热(MH)是全身麻醉期间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危及生命的高热症状[1].MH有潜在的遗传基础,遗传易感个体在全身麻醉期间接触吸入麻醉剂或去极化肌松药后出现骨骼肌强直性收缩,产生大量能量,故导致体温持续升高[2-3].临床表现为各种恶性高代谢综合征,包括体温急剧升高、高碳酸血症、心动过速和呼吸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停搏,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病死[4-5].在口腔临床诊疗过程中,随着全麻手术的推广,发生MH的风险也逐步增大.现报道1例于我院就诊,在口腔术中发生MH的患儿,经积极抢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不自主收缩,引起身体不同区域重复出现异常运动或姿势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肌张力障碍为基底节病变,最近研究结果提示小脑在肌张力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综合临床症候、影像征象、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对小脑在肌张力障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目的 探究四联疗法对不同CYP2C19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到院就诊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CYP2C19基因型分为2组,将CYP2C19*1型患者设为对照组(60例),CYP2C19*2型患者设为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四联疗法.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Hp根除率
目的 通过观察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内分泌科初次确诊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8例,年龄35~65岁,平均(50±1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34例)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皮下注射,每周1次;B组治疗组(35例)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0.5 ml:200μg/支)皮下注射,每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