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一项经济管理基础工作,其工作涉及与国家、企业、职工等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意志。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品德,对他人、对社会、对周围的事物,都会表现出友爱、合作、诚实、责任心、意志坚定等良好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然而,良好品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的薰陶与培养。德育教育除了通过学校设置思想品德课程、开展各种活动以及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外,作为技工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的教师,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很有必要从传授专业知识的内容中挖掘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使专业知识学习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教学中身體力行地展现为师者的道德风范,并发挥纠偏校正功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材。
  一、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中职会计人员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大多在中小型企业就业。这类企业规模不大,其业务特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类企业就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从事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还兼任一些会计关联岗位的工作。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笔者曾经推荐一名会计成绩优秀的学生到某企业工作。该学生一进公司,反应灵敏,很快就熟悉业务,能独当一面,深受公司领导的欣赏。可是,没过多久,这个学生提出了辞职,理由是公司的工作环境不适合自己。经了解,该学生在工作中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说话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为人高傲,同事都觉得他难以相处。由于合作意识差,该学生不愿意多做一点分外的事情,造成工作失误,受到客户投诉,自己却觉得委曲,也感觉到自己很孤立,于是就提出了辞职。这件事给笔者很大的触动,人的品格比知识与技能更重要。当前,职校的学生急需具备忠诚、敬业、负责、低调、感恩、合作、善于沟通、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能成就好的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构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品格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潜移默化形成的,所以需要培养教导。
  二、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学生在中等职业专业学习的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所以,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渊博的专业知识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以独到的专业见解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意义;要以自身的言行成为学生的德育典范,对待专业教学工作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思考和设计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规范地做好每个工作细节。教师的人格美,体现在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一丝不苟和对学生的关爱,这会给学生产生深刻而美好的影响,从而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身体力行地让学生领悟从业境界——平凡而又伟大。
  2.激励表扬,建立信心
  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是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在以往的基础教育文化课学习过程中,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学习屡遭挫折,具有自卑、怯懦的心理特征。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鼓励式教育方式,哪怕是学生一小点的进步,也不要吝啬表扬和夸奖的语言。赏识和激励是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信心就会树立起来。
  3.磨练意志,培训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会计专业课的实操训练中,创设业务实际环境,建立企业与国家、企业与其他职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业务联系情景,让学生自主动手、主动探究。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暴露问题,让学生遭遇困难和障碍,共同面对困难,共同战胜困难。
  4.循循善诱,交往互动,学会沟通
  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乐观积极、尊重、民主、开放的氛围,不要“满堂灌”,不要贪图快捷而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调整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锻炼学生善于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
  三、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这一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职业,涉及国家、企业、企业职工及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所“生产”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会计从业者来说,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爱惜自己的职业声誉,抵制舞弊行为;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熟悉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避免职业工作中出现差错。因此,在会计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既要有机结合,又要随机渗透地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所谓“有机结合”,就是要在备课阶段,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使职业道德教育与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有机结合;所谓“随机渗透”,就是要抓住教学辅导与操作指导,在于学生接触的最佳时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理论教学
  例如,在讲授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账务处理知识内容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原理是认真贯彻稳健性原则,有效保存资产,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在讲授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时,让学生明白其专业操作要认真贯彻一贯性原则,避免人为地调节利润,从而杜绝做假账的行为,并告诫学生要谨慎执业,避免错误与舞弊,防范职业风险。
  2.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创设实际操作环境、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中
  无论是会计的岗位训练,还是会计的综合模拟实训,在设计会计实际业务的案例、选用实训材料与用具上,应与会计实际工作业务环境相一致,仿真性强,有利于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到实际工作业务与环境,形成职业意识。通过学生认真分析处理每一项工作业务,要求其工作细致,防止差错,注意效率,讲求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教师亲临现场指导操作的过程及与学生探讨专业问题的交谈过程,也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过程,抓住与学生共同关心并感兴趣的话题,施加职业道德影响,将会使教益更为深刻、效果更好。
  传统的教育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核心。树立职业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能成就美好的职业人生,担当职业责任与社会的责任,并能在职场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件教学的进程,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图文信息,以直观演示为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的视觉有了新鲜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它的弊端,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课件教学的运用模式。笔者在此谈一下看法。  一、充分了解授课对象  课件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从学生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教学。然而,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相隔一定时间,
数控机床坐标系是《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程中很重要的一节,能为学生以后学习编程与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本节学习中由于涉及的规则、概念较多,不易理解,笔者经过多年分析研究与实践演练,现归纳如下:  一、开门见山,点明学习机床坐标系的重要性   在数控机床上,机床的动作是由数控装置来控制的,为了确定机床上的成形运动和辅助运动,则必须先确定机床上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距离,这就需要一个坐标系才能实现,这个坐标
郭铸山,系武林英豪郭庆年之子。11岁起,为了强身而拜师习武。拜师仪式搞得非常隆重,是因为在当时男人习武,就会得到社会的重视,如果能拜高师入名门,就有好男子汉之誉。拜师仪式的隆
养生之道颇多,读书养生却不多见。人各有志,也各有其乐。由于职业关系,笔者与书本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与它的感情与日俱增,至今已达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程度,深深体味到读书乃是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近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基础差别越来越大,尤其是学生的高考化学成绩差距很大。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很不习惯。教师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在高职教育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个严峻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探索
的确,中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像他体内的血液一样,在他的生命里周流不息。“我经常自问,做到了医德、医技并重,视患者如亲人,不使用大方大剂,不曾与患者疾言厉色,将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