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境质量是衡量盐城滨海湿地栖息地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扩张的双重影响下,生境质量面临威胁.该研究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例,运用InVEST模
【机 构】
: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盐城224007;中国黄海盐城海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盐城224057;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盐城224007;中国黄海盐城海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境质量是衡量盐城滨海湿地栖息地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扩张的双重影响下,生境质量面临威胁.该研究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例,运用InVEST模型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和冗余分析(RDA),辨析人类活动与互花米草扩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1)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LS)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在2006年,为0.1073;最低值在1992年,为0.0078.互花米草面积(ASE)持续扩张,面积百分比从1.673%增加到24.930%.生境质量(HQ)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1983 ~1992年,从0.863上升至0.875;至2014年,又下降至0.7397;至2017年又上升至0.7748.(2) HQ与HAILS、ASE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2和-0.9237;ASE对HQ的影响大于HALLS.(3) RDA排序能够反映HQ与HAILS、ASE的关系,10个时期的HQ被变量HAILS、ASE分在4个不同的象限.排序结果为:1983和1992年为第一类(第一象限),HAILS、ASE对生境影响都比较弱,二者的作用强度相当.1997、2000、2002、2006、2009年归为第二类(第三、四象限),HAILS对HQ的影响大于ASE的影响.2011、2014和2017年为第三类(第二象限),ASE对HQ的影响大于HAILS;阶段性特征明显.10个时期,HQ与HAILS相关性关系为,1983≈1992< 1997≈2017<2000≈2002≈2014< 2011 <2006< 2009;HQ与ASE相关性关系为,1997< 1983≈1992<2000≈2002<2006<2017<2009<2011 <2014.研究结果可为盐城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长江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基于131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9种极端降水指数,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交叉小波变换深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1961~2017年间,长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指数除持续干燥指数(CWD)和持续湿润指数(CDD)外,其余7种降水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年降水总量(PRCPTOT)达16.59 mm/10年;(2)除CDD、CWD外,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由流域
干支流洪水遭遇加剧了江河的防洪形势,分析干支流洪水的遭遇情况,对于充分利用流域梯级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洪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洪水遭遇分析大多采用实测资料统计,Copula函数因其灵活有效性被陆续应用到其中。为合理制定川江联合防洪调度方式,减轻川江河段防洪压力,采用川江干流朱沱站、寸滩站和嘉陵江北碚站、乌江武隆站多年实测资料,通过混合Von Mises分布和P-Ⅲ型分布拟合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和洪水量级,引入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分别构建干流与支流、支流与支流间的联合分布,对川江干
为了解人为活动对小流域微量元素的影响,以赤水河流域22条主要支流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水样,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水体中8种溶解态微量元素(Al、Cr、Fe、Sr、Mn、Cd、Li和As)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微量元素的中位值浓度顺序为Sr>Fe>Al>Li>As>Cr>Cd>Mn,元素浓度总体较低,与长江源区背景值相近,其中Sr浓度中位值最高,为540.2 ug/L。空间分析表明,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子流域集中于赤水河中、上游地区。因子分
为了明确水下环境(海水,淡水)中304不锈钢螺栓的腐蚀行为,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304不锈钢螺栓在模拟水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腐蚀产物层对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对不同腐蚀周期的腐蚀产物层形貌、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借助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LCM)测量了螺栓表面点蚀坑的深度。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大约是淡水环境中的2倍。在海水中腐蚀坑的深度大约为42.421μm,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