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好久,终于读完了《红楼梦》。不知为何心里酸酸的。在书中那种凄凉的氛围中,我常常伴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落泪。为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宝黛终究灭亡的爱情,为清高孤傲的黛玉的香消玉殒、红颜薄命,更为那些贾府里大大小小的丫头们。同样我为书中那些美丽的诗词、自然的笔风所折服,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这本书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也是关于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的悲剧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大家庭的衰落和没落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柔中带刚的男子,由于贾府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他的性格深受影响,带着些许温柔的成分。同样是由于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们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
  贾宝玉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宝钗劝他读书,直接导致了他对宝钗的反感,与黛玉的亲近,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所以才会相爱,宝玉掀开盖头看到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并且得知黛玉已香消玉殒时,出家当了和尚。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与封建社会进行抗争。
  林黛玉是我最爱的人物。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的脱俗的美丽和气质。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她就像一个精灵,走进了荣国府,给这个被封建思想紧紧束缚着的大家庭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她标致的长相,性格中独有的桀骜不驯,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使她显得那么纯洁高尚,卓尔不群。
  在整个大观园,只有宝玉是与她心心相惜的,正是这种相通的感情,使宝玉黛玉最终相爱,然而由于封建家长制,宝玉黛玉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听闻宝玉结婚的消息,黛玉最终吐血而亡。
  薛宝钗同样也是一个不逊于黛玉的美貌女子,她也是一个全才,她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由于从小受封建社会教育,她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也体现出了黛玉所没有、王夫人所欣赏的虚伪和世故。她常常劝黛玉,女子无才便是德,劝宝玉用功读书,可见她受封建思想毒害有多么深啊。在贾府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一方面,她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对于不关自己的事情从来不管;另一方面她善于与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深得贾母的喜爱和丫鬟们的尊敬。
  我很多同学不喜欢宝钗,但是我却对她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明明知道宝玉和黛玉心心相通,彼此相爱,但是她仍然选择了听从家长的安排,嫁给宝玉,牺牲自己的幸福,到最后,黛玉病死,宝玉出家,宝钗过着自己痛苦的下半生。与黛玉相比,我认为她的一生更可悲,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被封建社会的教育残害至深,从来没有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我认为宝钗是书中最可怜、命运最悲惨的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悲惨的命运而终结的。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一同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逃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不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作者系武汉市光谷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其他文献
档案是进行人类生活行为记录的载体,可为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在全球普及,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
诗歌发展到唐代全面成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这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的同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唐之后的宋代诗人接过第一把接力棒,通过自己的摸索创造,为中国诗歌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宋诗的创造性。  审美上——诗歌的平淡性  在我国诗歌史上,唐诗以华丽丰腴著称,而宋诗则以“平淡”闻名。“平淡”这一诗学理论并不是在宋代萌芽,但却在宋代找到了适合它发展的土壤,
摘要:著作权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近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历史不很悠久。当著作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以后,著作权继承也逐渐在各国法律中确立下来了,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有许多特殊之处,因而,对有关著作权继承问题的探讨也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著作权;继承;问题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73 -01 
胡某,男,45岁,于1997年4月15日诊.患者每于房室后觉口干咽燥,疼痛难忍,颈部以上出汗.某院诊为咽喉炎,以抗菌消炎、口含华素片、雾化吸入、激光等治疗,历时2月无效. 日渐慎房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进行有用的学习,让他(她)们按自己的兴趣、志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基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新
期刊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按照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宫颈锥切治疗,观
对8例尿道缺损患者行口腔黏膜游离移植尿道再造术,8例患者一期术后移植黏膜均存活,无皮片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见移植黏膜存活良好;术后6个月来院行二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急危重症.笔者于1995~1998年对5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摘要:20年代初期,蒋介石曾公开主张通过武力征伐解决外蒙古问题。1924年以后随着蒋取得党政军大权,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领袖,蒋介石对外蒙古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九一八事变后为取得苏联信任,蒋介石放低了对于外蒙古的语调。抗战后期蒋介石再次设想保持对外蒙古的宗主权。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自身安全考虑执意外蒙独立,蒋介石表示强烈反对。1945年6—8月,中苏谈判时期,蒋介石为取得苏联不支持中共和妥善解决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