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内毒素+异丙酚组(L+P组)及异丙酚组(P组).L组、L+P组静脉注射内毒素10g/kg,C组和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0min,L+P组和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C组和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0min后下腔静脉
【机 构】
:
51063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51063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51063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51063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内毒素+异丙酚组(L+P组)及异丙酚组(P组).L组、L+P组静脉注射内毒素10g/kg,C组和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0min,L+P组和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C组和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0min后下腔静脉取血并处死大鼠.于注射内毒素前、注射内毒素后30、60、61、62、63、65、70、80及90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并计算L+P组和P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与注射内毒素前比较,L组注射内毒素后心功能指标均降低,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P<0.05);与注射内毒素后60min时比较,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dp/dtmax升高(P<0.05).与L组比较,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降低(P<0.05).与P组比较,L+P组注射异丙酚后HR、LVSP、±dp/dtmax变化幅度减小(P<0.05).与C组比较,L组、L+P组TNF-α浓度升高(P<0.05);L+P组低于L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不加重内毒血症大鼠心功能的抑制。
其他文献
瑞芬太尼可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1,2],本研究拟观察开颅手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患儿,男性,6岁,体重16 kg,出生后即出现新生儿溶血,需反复输血,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明显降低,确诊为PK缺乏症.2年前发现脾肿大,多次输血治疗.无特殊家族史.查体:神清、贫血貌、轻度黄疸,心肺功能未见异常,肝肋下3 cm,脾肋下平脐,质偏硬。
目的 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FDP组(F组),每组20例.F组术中FDP 200 mg/kg注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术后1~3 d均静脉输注FDP200 mg·kg-1·d-1,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1],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是炎性反应的早期启动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黏附分子表达上调,ICAM-1通过识别炎性细胞上相应的配体来介导炎性细胞向局部组织募集,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2]。
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和心理与成人不同,全麻恢复期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小儿一直是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高发人群[1,2].小儿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5%,远高于成人(17%)[3].研究表明,全麻恢复早期因受麻醉、手术和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危时期[4,5].小儿麻醉并发症与年龄、手术时间、ASA分级、手术种类、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年龄和病理生理情况有关[6,7],然而以上研究仅仅是对单一
2007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公布了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同时发布了第五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根据对1723种统计源期刊的统计结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及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中华麻醉学杂志》获“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其并发失血性休克时,尽快手术止血并快速输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输注异体血可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留置导尿不仅解决了尿液引流和膀胱冲洗等问题,还可通过尿量反映病人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及肾功能.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普通气囊导尿管(Foley导尿管)虽插入和固定容易,但在留置导尿及膀胱冲洗时,可因诱发病人尿道部疼痛及强烈的排尿刺激感,轻则可影响病人休息与睡眠,重则可导致血液动力学紊乱及躁动等并发症[1-3].在外尿道口注射2%利多卡因6~8 ml后,再插入导尿管,虽可缓解插管时的疼痛,但不能缓解尿管
氯诺昔康是新型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及激活神经内啡肽系统,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而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也有抑制作用[1-5].但氯诺昔康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围术期使用氯诺昔康和芬太尼的食管癌切除术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分子、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研究氯诺昔康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