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多么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哪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词典上的解释能与词作者表现的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划上等号吗?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 ,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
  二、 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通过熟读背诵,把范
  文中的佳词好句、精彩的语段深刻地留在记忆中。“记诵者,学问
  之舟车也。”语言积累多了,以后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正
  如郭沫若先生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应该在课堂上留有充足
  时间,让学生进行读的实践,让他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熏陶、培植语感,吸取课文中丰富的营养,在熟读中获得记忆。语文课中听说读写的训练应当形成一股合力,发挥整体效应。阅读教学应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有机安排其它各项训练。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各个环节中随时启发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创设环境,增加运用語言的机会,在运用中积累语言。当然,积累语言不仅仅限于课内,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
  此外,我校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重大节日的演讲比赛,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每年一次的主持人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语言才华的舞台。卡耐基说,增强自信的最好方法,即是在大庭广众下大声讲话。教学实践证明,神采飞扬的演讲,声色并茂的朗读,让同学们找回了失落了的自信心,感受到了激情语文的乐趣,充满了对竞争生活的豪情与斗志。
  三、加强言语实践 确保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1、全学年作文不少于30次,约计18000字。2、每周阅读课不少于2节,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全学年读名著不少于10部,阅读量不少于200万字,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平均每天读书笔记约55字)。3、每天练习钢笔字50字。4、每学年出手抄报8期。5、每堂课前三分钟演讲、朗诵或背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量的规定,督促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确保语文素养的日益提高。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书本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为此,我校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三段式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形式就是“自学——互动探究——质疑——反馈练习”。其基本程序是“三段四环节”。
  (一)自主性学习阶段。第一环节:学生预习: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质疑释疑(一般自学解决)。
  (二)互动探究性学习阶段。第二环节:生生互动。这一环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收获、质疑问难,,以质疑探究为主,时间要长,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留到下一环节。第三环节:师生互动。学生质疑释疑,教师点拨释疑,解决上一环节遗留的问题,教师稍作点拨,常常是一带而过。
  (三)反馈练习学习阶段。第四环节:教师布置适度训练,学生巩固新知,并突破创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语言思
  维训练,且能与生活联系,体现语文生活化特点。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
  很好地提高了语文的整体素质。
  五、阅读成长记录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语文教师把阅读与之结合,创建了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它必须包括内容选择过程中的学生参与、选择的指南、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自我反省的证据”。 “它是在对传统评价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阅读成长记录袋主要有三个作用:1、学生自我设计自己的阅读记录卡,每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在上面填写其名称、阅读时间、阅读字数、文章内容、对自己的启示、优美的词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等,填写完后,收进记录袋,班级定期组织评比,评比优胜者发荣誉证书,证书也放在记录袋内。2、在写作、演讲、做手抄报时也随时用记录袋内的材料。利用课前三分钟,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3、每一个月,都要回顾看书的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写出改进意见。
  阅读成长记录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读书热情高涨,读书的范围也从作文扩大到传记、名著、交际与口才训练、励志类图书(如卡耐基的成功学等)等,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实践证明,积极进行课改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有待于我们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形成要靠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 和习惯,并在学习中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重要时机.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解题 反思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解题反思就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它是对解题活动深层次的再思考,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回顾和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
期刊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农村水环境污染,为保障农村水资源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所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受到诸多人的广
如何提高组织工作效能,进一步解决影响组织工作效能的一些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最佳效能,全面提高工作水平,这是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开拓,通过扎实推进以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干部的服务水平为目标的部门效能建设,建立健
期刊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价值.网络时代公共卫生安全类事件屡屡出现于公众的视野,2019年12月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疫情危机在网上曝光后,引起数亿网民的关注.公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建筑工程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工程检测技术的成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工程检测技术应用水平,工程检测人员需要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正向高水平发展,建筑检测技术也在这一背景下呈现逐年增加的现象,并且该技术也成为衡量和检测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和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全面分析了建筑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进步,机械化生产设备在农业生产、重工冶金和工业纺织行业的广泛应用,让人们对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提高机械制造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生活离不开水,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水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一些行业发展造
2007年我来到内蒙航天学校接了一个新班。在这个班里有一个典型的双差生。他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不服班干部管理,甚至顶撞数学老师。因为父母离异,缺少管教,他吸烟、打架样样都干。平时看到哪个同学不顺眼,轻则张口就骂,重则拳脚相加。上课吹口哨,扰乱课堂秩序,下课纠集一伙“哥们儿”寻衅滋事。同学们对他敢怒不敢言,老师们说他是一匹害群之马。  对于这名双差生,在我开始的教育过程中,采取严惩的办法,但几次较量下
期刊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现代化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并逐渐产生各种新技术.在建筑领域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各种资源,比如电能、水资源等,而且能源消耗较大.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