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西药风波未平传统业务停滞质疑又起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538.SZ,以下简称“云南白药”)公布吸收合并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药控股”)暨关联交易预案,拟吸收合并白药控股,标的资产预估值超500亿元,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及其一致行动人并列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云南白药还发布了约15亿元的股份回购预案,成本不超过人民币76.34元/股,回购股份数量不超过2000万股,并称将在股份回购完成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自陷入“中药变西药”的舆论风波以来,即使云南白药已经发布澄清公告,同时有行业协会撑腰,仍然止不住无数质疑。


  那么,到底“氨甲环酸”在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舆论事件的扩大对目前云南白药公司的经营和其他方面是否造成不良影响?就此类问题,《投资者报》研究员向云南白药公司发送了采访函,截止发稿日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陷信任危机恐拖累业绩


  此次事件发源于一名认证为“三甲医院血液科执业医生”的自媒体账号发文称,她在云南白药牙膏成分中发现了“氨甲环酸”,而这是血液科医生常用的止血药,并且还是处方药,并质疑该牙膏“挂羊头卖狗肉”。此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有影响云南白药公司业绩的势头。
  兴业证券数据显示,2016 年白药牙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占15%左右。据云南白药2018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约为130亿元,公司净利润为16亿元,健康产品部净利润11亿元,占比近70%,同时公司更表示正在持续投资牙膏产业项目,以扩大产能。可见牙膏业务是云南白药的业绩命脉。这次牙膏事件的发酵,无疑给云南白药带来巨大挑战。
  再看最近出炉的云南白药2018三季度报告,公司单季营收同比增长12%,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10%,与2013年不相上下,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不到6%,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低于5%,而在2013年,两者增速分别达到105%和57%。对于成长速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药品事业部的增长缓慢是一个关键因素。兴业证券数据显示,云南白药健康事业部2011-2016 年复合增长率超25%,而药品事业部作为公司的传统业务,是“云南白药”老字号的内核所在,其2011-2016 年的复合增长率才不到10%。云南白药传统业务的发展缓慢,加上而以传统国药为卖点的白药牙膏,其部分功效竟然来自西药,难免会让消费者认为“国家级绝密配方”只是个噱头,从而对公司的前景失去信心。
  近年来,靠着牙膏业务支撑业绩的云南白药,如今却面临着失去消费者信任的危机。坦率地讲,如何迈过这道坎,云南白药还需在国药研发上多下功夫,在产品上下足功夫,推动业绩增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站得更稳。

资产重组为何惹众议?


  这次“氨甲环酸事件”事发的时间点也非常微妙。此时,云南白药正处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间,其国企混改的历程也成为投资者议论的话题之一。先是陈发树苦心孤诣九年入主白药控股,云南白药变“福建白药”已饱受非议。如今,白藥控股将要上市,陈发树有望成为集团董事长,云南白药股价更在停牌前应声大跌。如果这些负面舆论继续扩散,投资者对整个云南白药品牌的不满情绪,云南白药资产重组完成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
  对此,云南白药在最新公告中强调,将坚持“核心持股结构不变、股份长期锁定安排不变、市场化体制机制不变、云南白药发展既定目标不变”四个“不变”原则,对白药控股进行吸收合并。“核心持股结构不变”是指由白药控股回购部分新华都持有白药控股的股份,确保交易后云南省国资委与新华都在上市公司持股同为25.10%,并且后续任何一方增持,均须获得对方同意;“股份长期锁定安排不变”则是指本次交易完成后,三方股东承诺延续前次白药混改中引入股东的长期股权锁定安排,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的锁定期内不得转让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并且该锁定安排高于现行规范要求。显然这“四个不变”原则是为陈发树及其新华都量身打造,以防止其一家独大,以及安抚对民营老板控股民族国企表示不满的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陈发树和白药控股第三个股东——江苏鱼跃在这次交易里似乎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公告显示,本次吸收合并对价初步预计约508亿元,其中属于新华都和江苏鱼跃的对价分别约210亿元和54亿元,均由云南白药通过新发行A股股份进行支付。而在2016年12月,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和白药控股三方签订了新华都拟向白药控股增资约人民币254亿元获得白药控股50%股权的合作协议;2017年6月,云南省国资委与新华都共同选定江苏鱼跃作为增资方取得白药控股10%股权,江苏鱼跃增资约人民币56亿元。可见新华都和江苏鱼跃最初的增资数目要比如今手中的股份价格要高。
  也许,这就是云南白药在这个时刻进行股份回购的原因。在金字招牌摇摇欲坠和其今年股价大幅杀跌的微妙关头,云南白药应当以国企混改先锋的身份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能赢回广大投资者的信赖,云南白药的未来仍然可期。(思维财经作品)
其他文献
继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之后,福州又迎来了一场数字经济大讨论,而这次的主角变成了用二维码做生意的线下小微经营者——“码商”。在数字科技的推动下,10月28日至30日,福州市政府联合支付宝主办的首届天下码商大会迎来了空前盛况。  会上,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宣布,助力线下小微经营者数字化经营的“天下码商成长计划”将全面升級:未来支付宝将为1亿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化经营工具;2018年底前多收多保要覆盖
期刊
10月25日,华西证券2018年三季报出笼,前三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同比减少0.19%,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减少5.27%。  报告显示,前三季华西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累计实现1.02亿元,同比增长234.77%。母公司利息净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13.7%;同时,公司通过灵活运用各类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多策略的投资交易方式,增厚投资组合收益。累计实现投资收益7.02亿元
期刊
10月31日,泰国天丝(泰国红牛的实控方)发布声明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终局裁决确认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中国红牛)的经营期限为20年。11月1日,中国红牛立即作出回应称,贸仲已驳回泰国天丝的全部仲裁请求,上述声明与事实严重不符。失真的裁决书  10月31日晚,《投资者报》记者收到来自伟达(中国)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发来的《声明》(泰国红牛公司与英特生物制药公司的声明
期刊
10月16日,宝能集团与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政府签署系列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合作,并在汽车电商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是宝能集团落户的第五个新能源汽车基地。在此之前,宝能集团已陆续在广州、杭州、西安、昆明等地投建四个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规划产能超过230万辆,规划投资总额达12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汽车项目中掺杂着大量的地产项目。  短短一年时间落户五个新能源汽
期刊
在中国连年亏损的屈臣氏,自去年人事变动后,今年业绩开始回弹。新掌门人除了延续前任加速扩张门店数量的战略外,还对门店品牌架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升级,包括淘汰部分国货,大规模引进进口产品等。强化进口产品  2017年3-4月,屈臣氏及百佳中国行政总裁罗敬仁(Mr.Christian Nothhaft)因个人原因请辞,时任屈臣氏中国首席营运官的高宏达(Kulvinder Birring)接任罗敬仁屈臣氏
期刊
曾被认为是“电瓶车界的特斯拉”的小牛电动于10月20日于美股上市,然而并未荡起丝毫波澜:IPO发行价定位9美元,开盘价报收8.50美元,上市首日低开5.56%,随后一路走低,最高跌幅近30%。  相比股价低迷,小牛电动的运营情况或存更大风险。在过去三年里,N、M系列是小牛电动主力产品,销量占小牛电动总销量的80%以上,权威数据显示,上述电动车均不符合上牌标准。即使被小牛电动称为“为上牌定制的好车”
期刊
一边是香港资本市场对内房股的持续看空,估值创新低;另一边是上市破发成常态,公开认购遇冷则信心不足。在当前市场环境并不利好中国房地产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进入“活下去”时代的中小房企必须要与时间赛跑:早一分上市,多一分活路。  最新宣布在香港上市的是广州一家开发商海伦堡,这家今年上半年总收益为39.16亿元的房企,如果成功上市,将成为今年继正荣、弘阳地产、美的置业和大发地产之后的第五家。  但面对普遍看
期刊
问题缠身的科大讯飞(002230.SZ)并没有交出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三季报。多位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说,科大讯飞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公司核心业务智能语音技术如何商业化,如何产生赚钱效应,而这绝非短期所能解决。  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是科大讯飞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10月24日,科大讯飞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83亿元,同比增长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亿元
期刊
近日,中国人保正式启动招股,这也意味着,时隔7年之后,A股将又迎来一只保险股。同时,由于集团此前已于2012年在港股上市,因此,中国人保也是市场上第5家在A+H股两地同时上市的险企。  中国人保的前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1949年10月,是新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历经69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2010年,中国人保首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此后便一直占据榜单一席之地
期刊
2018年10月1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一则酱油产品试验报告显示,在对120个样品进行抽查中,有29个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其中海天味业、李锦记、华凤伊俐家、广祥泰等企业均被点名。但不幸的是,只有海天味业和李锦记成为舆论焦点,二者各有一款产品分别因“钠含量明示数值与检测数值不符”和“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NRV%值计算有误”登上“黑榜”。  对此,海天味业于2018年10月16日发布澄清公告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