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掘、形象切入、灵活呈现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4月8日—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举办,面对如此重大的可预测性新闻事件,各个新闻媒体所获得的信息资源基本相同,如何在短时间内从丰富的新闻素材中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开采这座“富矿”,形成独特的报道亮点,成为所有新闻媒体的共同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凤凰网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专题报道的亮点,总结其报道特色和创新经验,以期对新形势下的会议报道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 凤凰网;会议报道;博鳌亚洲论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124-02
  凤凰网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报道期间,精准挖掘议题,创新报道模式,将科学报道与灵活呈现有机融合,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国际会议报道的实践。
  1 落地性:精准发掘议题
  历年博鳌亚洲论坛都是各大新闻媒体的舞台,其中政经类新闻媒体表现尤为活跃,在纷繁的会议新闻中脱颖而出,注重先行策划,利用自身特色紧抓受众眼球。
  1)注重先行策划,把握会议背景。博鳌亚洲论坛属于可预知、可组织、可策划的新闻报道范畴,要想在众多媒体新闻报道中抢占先机,就要做到策划先行,掌握会议背景。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涉及到与会各方的利益,在会议现场传播主体就很有可能就这些事件表达自己的态度,会议背景往往是国际会议的新闻所在。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打响了中美贸易战。在这一背景下,凤凰网在博鳌亚洲论坛报道期间推出多篇报道,例如《前WTO总干事拉米:贸易摩擦或导致多边贸易体系瓦解》《刘永好:我们不希望打贸易战 但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等。紧紧围绕贸易议题这一中心,清晰展现受访者观点,让受众在了解事件背景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新闻,聆听各类“博鳌声音”。
  2)立足品牌特色,凸显报道价值。凤凰网财经频道的用户满意度、用户忠诚度、推荐指数等多项指标都名列财经类品牌第一。凤凰网从自身的定位出发,立足品牌特色,在博鳌亚洲论坛报道中紧密围绕经济领域这一报道重点,关注投资贸易、金融、中国资本市场等重要议题。
  例如,凤凰网在制作的博鰲亚洲论坛专题中推出“梧桐夜话”栏目,该栏目报道了4月9日“梧桐夜话”交流晚宴的重要内容,这场交流晚宴邀请博鳌参会官员、学者、媒体人及业内资深人士,围绕“机构改革对中国经济体制有何深远影响,如何释放制度供给新红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下一站;企业成长,如何应对改革新环境”这3个议题展开讨论。凤凰网充分发挥了财经频道的独有优势,深刻诠释财经领域的权威信息,凸显凤凰网议题选择和热点关注的特色报道价值。
  2 科学性:合理呈现页面
  互联网不断影响着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为适应受众的改变,网站报道的页面设计越来越注重创新和科学呈现页面。优化页面整体布局,丰富图文内容,个性化差异化体现愈加明显,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1)优化视觉设计。凤凰网从2009年开始制作博鳌论坛专题,并逐渐走向成熟。从页面整体布局来看,版面清晰,主题鲜明,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
  2018年的“博鳌论坛”专题网页主要由要闻、主旨演讲、梧桐夜话、独家采访、主题聚焦等10个板块组成。凤凰网博鳌论坛专题总体秉承“深厚内容,简洁呈现”的原则,页面设计左重右轻,上繁下简,板块里各个条目的布局,也有条不紊。
  同时,凤凰网在艺术设计上也颇下功夫,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与博鳌亚洲论坛的logo色调相近,字体设计简约,再加上清晰的栏目划分,整个页面显得简洁大气,彰显了凤凰网的品质和风范。这些版式和视觉设计上的变化,增强了页面内容分布的科学性,也体现出凤凰网的编辑思想和版式个性。
  2)丰富图文内容。我们正处在一个“读图时代”,受众对视觉符号的需求越来越大,凤凰网制作的2018博鳌亚洲论坛专题报道中,融合了文字报道、视频报道、图片报道等多种形式,并注重对重要、亮点信息的整合报道,如在专题报道中“主题聚焦”这一板块分为“亚洲经济预测”“政商关系的亲与情”“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经济的结构性挑战”五个条目,聚焦重点话题,图文结合,条目清晰,使受众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会议信息的切入点,对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关键内容认识更为直接且深刻。
  3 多样性:转变报道模式
  传统的会议新闻报道模式因循守旧、趋于呆板,重程序、轻新闻,缺乏可读性。保持多样性,让会议新闻不断纳入新鲜元素,是转变会议报道模式的有效路径。
  1)报道主体多元化。会议新闻是一座新闻富矿,不仅要对会议内容和会议中的人进行报道,还要走出会场采访更多的人,拓展会议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凤凰网在对博鳌亚洲论坛的报道中,在报道主体的选择方面多选择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媒体人等,像金融专业人士朱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宝武集团总经理陈德荣等。
  2)新闻来源多元化。由于国际会议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许多媒体多采用权威的新闻来源,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但过分依赖权威信息会造成不同程度上新闻报道的偏见。
  在凤凰网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专题报道中,新闻来源多元化,凸显了强大的原创能力,推出多篇独家报道,如《孙丕恕谈与BAT的竞争:浪潮和BAT客户定位不同》《银联牵手微信支付宝落单?银联总裁时文朝回应》等,并对各大新闻网站的稿件进行多元化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和各个角度的分析解读。
  4 活泼性:灵活写作手法
  传统的国际会议新闻写作总免不了充斥着形式主义的文风和高高在上的视角,在突出特色的媒介市场竞争环境下早已不合时宜。只有那些深入受众内心的语言,贴近受众生活的视角和方便受众接受习惯的内容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凤凰网不仅突出报道权威信息和数据,而且紧贴受众生活,亲近受众习惯,在报道写作上凸显活泼特色和独创风格。
  1)高起低落与小切口大视野。重要国际会议报道往往涉及许多大政方针,受众读起来晦涩难懂,媒体报道除了要具备权威性之外,还要注重贴近性和通俗性,将会议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这一重大国际国内背景下,凤凰网推出多篇独家采访,如《原央行行长:贸易战不但影响中国 也会影响周边国家》《宝武钢总经理谈美国对钢铁征税影响:只是挠痒痒》等,将小切口和大视野有机结合,实现“高起点,低落点”,从贸易战对中国各行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切入,让原本宏大的议题更加可感、微观,让受众感受到与自身利益的切身相关,减少对信息的“对抗性解读”。
  2)扬实抑虚与多分析少说教。目前,会议报道正在逐渐摒弃“机关化”的语言风格,追求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传统的重程序轻新闻的会议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但对于会议中程序性之类的消息不能完全否定,要根据是否具有新闻性进行选择性报道。
  在凤凰网制作的2018博鳌亚洲论坛专题报道中,多使用实在数据,多报道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议题,如运用图表的形式简单明了的向受众呈现会议议程安排,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切实相关的住房问题,推出《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现在已经不缺房了》《仇保兴:消费税会先于房地产税出台 未来还要征空置税》等多篇独家报道。
  同时,凤凰网用更多的板块对会议内容进行多方分析解读,如凤凰网邀请国内政要、业内资深人士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中美贸易战发表看法,推出对原央行行长戴相龙、微软全球副总裁洪小文、经济学家谢国忠、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等的独家采访。直观展现和多方位分析,摒弃生硬灌输,使得受众能更加有兴趣接受会议中的各类“干货”。
  参考文献
  [1]钱竹韵.“凤凰网”关于“中国梦”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2015博鳌论坛专题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61-6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叶红菱.创新会议报道的三维合力[J].传媒,2016(13):28-29.
  [4]许加彪,刘艺璇.对外传播视域下国际会议的新闻生产实践—基于《中国日报》的个案研究[J].当代传播,2016(4):104-106.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来,明星纷纷带上特定的人设,吸引众厂商与大众粉丝纷纷买单,掀起社会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热潮。文章从新媒体时代,场景消解的视阈下,以明星人设为例,探析线上印象管理。  关键词 场景消解;印象管理;明星人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2-0122-02  1 人设:新媒体时代的前台行为模式  1.1 人设  人设,即人物被设置的一种角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正以改变时空的方式更新着人际交往模式,逐渐延伸出了一个庞大的网民表意场所。在众声喧哗中,总有一股强大的群体性意见脱颖而出,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粉丝群体的聚集,则是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性意见的热烈表达,无疑是一场没有地域限制的狂欢现场。文章以鹿晗公布恋情轰动微博为由头,厘清鹿晗的粉丝群体中核心粉丝群体与边缘粉丝群体的内部关系与区别,解读网络狂欢现象。  关键词 网络狂欢;鹿晗;粉丝现象;群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媒介自身变革影响深远,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其中也包括文化生活的变革。借助近年来常态化的新型直播方式,以斗鱼主播小叮当粉丝为案例,阐释粉丝心理的现实意义以及背后观念的延伸,为新媒体时代下粉丝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斗鱼主播;粉丝文化;粉丝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14
期刊
摘 要 以英剧《黑镜急转直下》为视角,从狂欢化理论、媒介化生存与媒介批评角度,对后现代社会媒介技术异化人类的交往方式做出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 狂欢化理论;媒介化生存;媒介批判;人的异化;容器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2-0138-03  科技的高度发展赋予时代以“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变革,媒介技术在此宏观意义上,也跨度到“后媒介时代
期刊
摘 要 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指出误用表情符对新闻真实性、符号解读、新闻严肃性及有效信息密度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从信源考证、采用通识性表情符、区别新闻题材及弥合重要信息等角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微博;表情符;误区;优化;《人民日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40-02  1 表情符的缘起  微博自带表情符迎合了新媒体时代的传
期刊
摘 要 采用媒体奇观的视角审视网络选秀节目,可以发现它本质上只是借助互联网传播媒介所呈现的网络媒体奇观:它是网络视频媒体传播的焦点,通过标签化和名人化策略来吸引眼球,成为社会各方利益的角逐点并产生媒体范畴外的广泛影响。但是网络选秀也使得偶像培养模式趋于单一化和同质化,解构了传统的个人品牌传播与变现模式并且加剧了观众的被动消费。但奇观不会消失,在不同媒体时代和形式的媒体奇观面前,受众需要做主动参与而
期刊
摘要 2016年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短短2小时内赞赏数额超过200万元,“罗一笑事件”再一次见证了微公益活动的强大影响力。故笔者选取“罗一笑事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其中存在的社会动员要素、环节及其运作机制,探究出:1)动员主体及对象选择;2)议题发起及内容设置;3)动员路径安排;4)行动采取及效果分析等环节构成的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微公益社会动员机制。  关键词 新
期刊
摘 要 选择微信公众号“腾讯公益”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它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腾讯公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兼顾了公益宣传与企业形象的树立;受众更多的以情绪性评论的方式参与讨论,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性评论较少;受众的正面评论较多,态度积极。“腾讯公益”微信公众号存在与受众评论互动较少的问题。  关键词 公益传播;腾讯公益;传播效果;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网络传播时代,微博以其自身的特点重新建构了一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个案,探讨微博热点事件议程设置的形成机制及特点,并对提升微博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传播;微博;议程设置理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18-02  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
期刊
摘 要 老字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竞争的全球化,中华老字号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催生了具有跨屏移动能力的社会化消费者,赋予了品牌传播新的形态和意义。社交化成为帮助老字号提升品牌传播效果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新媒体;百雀羚;社交化;品牌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4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