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乌龙山考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pan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龙山是建德境内的第一山峰,最高处海拔916.6米。《建德市地名志》介绍说,“乌龙山主体呈扇形,黄壤,海拔916.6米。形成于燕山运动后期,由火山喷发后的酸性岩浆凝结而成。早期曾处于淺海之中,故而山巅地层中时有螺壳等水生物遗迹出现。由于山体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断层,相对高度达800余米,几乎是拔地而起,高临江岸,气势十分雄伟。”又说:“乌龙山是昱岭山脉的分支,东至胥溪,西至杨村桥集镇,南临大江,北界乾潭集镇,方圆百余里,自成山系,有其支脉。”
  建德江顺着山势浩浩荡荡蜿蜒从山南向东绕过山麓,折而向北。千年古府严州城便坐落在山麓南麓,面对大江。倚山临江,风流殊异。在乌龙山的北面便是笔者的家乡乾潭镇。笔者从小就听到这样的家乡名言,“三日看不着乌龙山,眼泪就要漟下来”,言本地人对于乌龙山的感情。因为乌龙山就在门前,所以乾潭人都称其为“前山”。
  从乾潭镇看乌龙山,巍巍峨峨,自东向西展开,仿佛矗立着一扇巨大的屏风。山麓是茂密的树林,仿佛是黄宾虹笔下浓墨的山水画一般。小时候早晨起来,捧着饭碗,抬头便看见层峦叠嶂,有时山间云雾缭绕,有时青峰直插蓝天。天天所见,不以为奇。
  《水浒传》中的“乌龙岭”
  乌龙山不仅是建德名胜,也是浙西名山。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便提到这座名山。当年武松故事拍成了电视剧后,笔者还是小学生,学童马上把电视剧里的一句话传开了,那就是“解珍解宝,性命难保”。小说中乌龙岭一战,水泊梁山人马折损惨重,令人唏嘘。
  《水浒传》对杭州通往严州必经之山岭,也就是乌龙山背的乌龙岭,曾有描述。“宋江调兵,水陆并进,直到乌龙岭下,过岭便是睦州”,“那乌龙关隘,正靠长江,山峻水急,上立关防,下排战舰。宋江军马近岭下屯驻,扎了寨栅。步军中差李逵、项充、李衮引五百牌手,出哨探路。到得乌龙岭下,上面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无计可施”。 所谓乌龙关隘,便是乌龙岭;而“山峻水急”四字,道出了乌龙岭的地形地势险隘,易守难攻,令能征善战的水浒人马也无计可施。《水浒传》是小说,但方腊起义而被镇压则是史实。那么,乌龙山是因何而名?又是何时而名的呢?
  乌龙山,顾名思义,言其山脉绵延不断,森林茂密,远看仿佛是深黑色的一条龙在舞动,故以“乌龙”为名。这个解释,虽然没有文献可靠,虽不中亦不远矣,可以说是苏东坡的“想当然耳”。《建德市地名志》也是如此解释的,说:乌龙山“位于古镇梅城以北,新安江、富春江之北岸。因山石乌黑、山体巍峨、蜿疑如龙而得名。”那么,具体而言,什么时候有了乌龙山这个称呼呢?
  这当然要从地方文献去找。
  《严州图经》中的“仁安山”
  建德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严州图经》。《严州图经》首修于南宋绍兴九年,即公元1139年;重修于淳熙十二年,即公元1185,全书共八卷,现存三卷,是古严州和建德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异常宝贵。《严州图经》就在数幅图中就画了乌龙山所在,但是,没有文字标明就是乌龙山。如“府境总图”在府治后画了陡峭的山脉(图一),可惜没有文字说明是什么山。
  而有文字说明或标明的统统称此山为“仁安山”。《严州图经》中“建德府内外城图”中,建德府城北为“仁安山”;“建德县境图”也署名“仁安山”。卷一“祠庙”介绍“山神坛”也说“在仁安山之阳”。那么,“仁安山”一名从何而来?
  答案还是可以从《严州图经》中找到。卷二是有关建德县的情况,其中“山”写道:仁安山在城北一里,高六百丈,周回一百六十里,旧名乌龙山,其傍当条有岭,亦名乌龙岭。宣和初,臣僚建言,谓龙为君象,应州、县山水地名,有龙字者当避。及方腊之乱,复言狂贼窃发,由土地之名未正,乞锡以忠顺之名,定一方。乃语州、县、乡名及山与岭,悉改今名。”
  这一条很清楚地说明了乌龙山改名为仁安山的背景。由于北宋末年方腊起义,朝廷以为“乌龙”以“龙”名山,犯禁;何况还有方腊起义的“教训”?有官员称方腊之乱,就是因为“乌龙”为山名,导致了叛乱,所以建议改名。于是“仁安”代替了“乌龙”,成为山名。“仁安”可以理解为因(朝廷之)仁而(得到地方、百姓之)安;或者也可以理解为 “仁义”和“安顺”,则是对严州地方和百姓的鼓励和期望了。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 1121年秋被镇压,事件发生在北宋末年;所以“乌龙山”改名为“仁安山”也应当在方腊起义失败后,属于北宋末年;而《严州图经》最早修于绍兴年间,属于南宋初年,离方腊失败不过18年,因此,《严州图经》照搬了北宋末年改名后的称呼,注此山为仁安山可知。
  自古以来就叫乌龙山
  虽然如此,《严州图经》还是留下很多宣和前的史料,因而我们可以知道,乌龙山确实早在唐代就叫乌龙山,“乌龙山”应该就是这座山的最早的名称。
  《严州图经》卷一“碑碣”记载龙兴寺的石碑石刻,提到了唐代时候的“乌龙山”。“碑碣”的记载标明,唐代时存有“唐乌龙山许尊师孝感瑞芝记”的文章和“唐乌龙山有道先生许公碑”碑刻。这两处有关许公(有道先生)的文献虽然在宋代可能不存,但都提到了“乌龙山”这个名称。可见,在唐代,“乌龙山”这个名称就是事实了。
  那么,唐代之前呢?北朝的郦道元编纂的《水经注》卷四十介绍“渐江水”提到了乌龙山。渐江水,就是浙江(钱塘江的古称)。其中引《地理志》说:“浙江又东北迳建德县南。县北有乌山,山下有庙,庙在县东七里。庙渚有大石,高十丈,围五尺,水濑睿激,而能致云雨。”《建德地名志》解释称,“乌山”就是乌龙山。这当然没错。不过,究竟当时是否也叫乌龙山,那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这样,建德人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宣告,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叫做乌龙山。
  作者单位: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其他文献
走进达利丝绸的智能车间,只看到一名骑着电动小车的女工在里面巡查。她通过车载终端上显示的报错位置,找到断线的纺纱设备,进行接头,解决断纱,纱锭恢复运行,就这么简单。达利丝绸是全国最大的高档丝绸面料生产基地。2018年,达利丝绸实施了智能化车间改造项目,过去纺织车间一个人最多只能看4台机器,智能化升级后,现在一个人同时可以看30台大型机器,生产效率从90%提升至99%,减少60%的操作工,以100台设
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实施。近一年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回应群众呼声,部署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扬尘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推动全市扬尘污染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助力扬尘全面清零。这些实践为深化检察公益诉讼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扬尘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尤其是工地产生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下,进入大气变成开放性污染源。因涉及多
USB总线具有实现便捷、可靠性强、成本低、易扩展的优势,使用它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网络的发展趋势,由USB总线构成的信号处理网络可有效解决在数据通信上的速度开销、降低设计
杭州全市“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截至2018年7月底,杭州市城区累计改造181个村、5.8万住户。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产生巨量建筑垃圾,不仅影响市容市貌、
“他家3岁的小孩儿都能领工资。”近日,河南省商水县固墙镇王店村支部书记刘大安被开除党籍并判刑的消息,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经当地纪委调查,刘大安在担任村支书期间,通过骗取种粮补贴、虚报骗取干部工资、违规办理低保等,共贪污170383元。(5月21日《新京报》网)  据媒体披露,刘大安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伙同村文书,虚报耕地亩数骗取耕地种粮补贴,并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弟刘某征、
介绍IP电话系统的基本组成,给出IP电话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语音网关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架构,并着重分析主芯片和软件功能模块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