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消极言行的分析及建议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消极的语言和行为,这些言行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心理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深入一线,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和主题研讨活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消极语言的负面影响,从而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言行,师生的心理均得到了成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动积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笔者收集和整理了一些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消极语言和消极行为,并在进行剖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消极语言
  【消极语言一】“回答完后自己坐下来,别让我示意,自觉点!”
  评析: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后,教师继续组织教学,忽视了他,当回过头来看见他还站着时,便这样说。殊不知,这种语气严厉的当众批评,犹如给该生泼了一盆冷水,严重挫伤了该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该生会感到大失面子,对教师强烈不满,从而导致他在本节课情绪低落,无心学习,这也将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兴趣。
  建议:教师课前可以与学生有个约定,“回答完后请自行坐下来。”最好办法是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积极、正面评价后,再示意学生坐下,严禁当众批评学生。
  【消极语言二】“我找个这节课没举手的同学来做这个题吧!”
  评析:教师这样说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想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机会,以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但学生听到的却是它的弦外之音:教师发现这节课上还有人没有积极参与学习,至今还未举手,含有批评责备之意,谁被点到名,意味着在前面学习活动中参与不积极、不配合教师教学,或表明学习能力不强、比较笨。所以,被叫起来的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发言过了!”
  建议:教师不应说“没举手的同学”,而应说“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比如说:“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给想发言、但老师没有给机会的同学。”
  【消极语言三】“这个问题很简单,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评析:已得出结论的同学会产生心理压力,心中会想:“我的结论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老师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会出错,我会没面子的。”当然,就不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还没得出结论的同学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答不出来呢?我是不是很笨呢?”刚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就会因教师的一句话而全线崩溃。
  建议: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和差距,不能拿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要轻易说“很简单”,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消极语言四】“一组学完了,前三组有一半学生学完了!”“别急,慢慢找!”
  评析: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如此说的。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需集中注意力,不能有外界干扰,自学才有效。教师这样说,一方面打断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造成了一种紧张气氛,学生可能草草完成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建议: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尽量不出声、不干扰。可在自学前,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情科学估算自学时间,并给足自学时间,讲清自学方法。同时,要告诉学生:“当你自学完成后,不要影响他人,身体坐正,向老师示意一下即可。”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受干扰,自学会充分,后面的小组讨论才有针对性,展示环节才更精彩。
  【消极语言五】“一组回答得好;二组不太完善,小组代表有点失误。”
  评析: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比较的方法,其实表扬一个,便是批评另一个。二组表现不太好,是因为小组代表失误,这么说会有几点不良影响:一是小组代表在心里产生负罪感,会在内心自责,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是小组其他成员可能会迁怒于小组代表,孤立他,从而不利于组内成员的团结与人际关系和谐,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
  建议:不要在全班比较评价,要挖掘各自积极面加以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以建议和商量的方式给出,千万别伤害学生情感,因为评价目的在于激励而非打压学生。
  【消极语言六】“请其他同学给朗读课文的同学找错误。”
  评析:这是教师让一个学生在全班朗读课文前,给其他同学下达的学习任务。教师这样说,其实是想让每个学生认真听课文朗读,但却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对别人的言行要多找出些问题,不要评其优点。”这是一种消极的评价态度,同学们也忽略了朗读课文的同学内心感受。这位同学听后,就会有心理压力、紧张,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生怕读错,被教师或同学发现问题,所以就不能专心去读书了。若读得不好,伤了面子,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在全班朗读了。
  建议:真正将学生装在心中,多关注学生感受,维护学生自尊,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氛围中学习。
  消极行为
  【消极行为一】教师采用点名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
  评析:这种教学方式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能顾及少数学生,使其他积极举手的同学感到未被重视,未得到尊重,似乎被游离于课堂、班级之外,久而久之,就不想再举手参与教学互动了,教学效果便大打折扣。而那些未思考成熟或不知如何回答的同学,如被点名回答,学生便会紧张怕答不上来,如果教师再全班批评,那么自己在同学面前就会颜面尽失。有过一次这种经历,学生一上课就会紧张、焦虑,从而造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在组内充分参与交流讨论,互相启发,解决问题;再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结果,即便回答错误,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从而减轻了个人的紧张、焦虑,组内其他学生还可以给予补充完善。
  【消极行为二】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予评价。
  评析:这种做法不是积极、有效的互动方式。一方面,学生不知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学生会感觉自己遭到了冷遇,失落感油然而生。
  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积极的回馈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偏差甚至错误,教师应先迅速找其积极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再以建议、引导的方式帮其思考,以形成正确认识。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积极评价激励,使他获得成就感。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才会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形成较高的学习效率。   【消极行为三】教师对已多次回答问题的学生的举手视而不见。
  评析:教师的视而不见,本意是将机会让给其他学生,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改理念。但是,这一举动却暗示这个学生:“你已经回答过了,不能再给你机会了!不要再举手了!”如此,学生的参与热情锐减,同时感觉到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了颜面,感到难为情。这样,不利于学生以后积极参与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
  建议: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老师知道你已有了很好的答案,但是你先别说,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你最后再补充总结,好吗?”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参与,又让学生学会了谦让。
  【消极行为四】教师专门找一个手举得低的同学回答问题,甚至说:“你自信吗?”“你会吗?”“你理解吗?”“大声点!”
  评析:这是在为难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关注学生的自尊。其实,手举得低的同学大多是不自信的,希望教师不要让他回答问题,心中忐忑不安,特别紧张。而当真的被叫起来后,原本想好的答案一下子忘得一干二净,更经不起教师的一再追问,从此以后,他就不会举手了。
  建议:保护这类学生心灵不受伤害,可以提前与学生有个约定:“当你不会时,将手举得低些;当你会但不想回答时,将手举在耳边;当你想回答时,将手举过头顶。”教师可根据学生举手的高低,适时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积极予以评价鼓励,逐步树立其自信心。
  【消极行为五】课堂上,教师将学生错例展示出来,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评析:教师这样做的本意是好的,是想通过这位学生的典型错例,告诉学生这类题解答过程中的易错点和关键点是什么,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但是,却忽略了这位学生的感受:“这太丢人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想把自己最优秀、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谁都不想把自己缺点、错误展示出来,让人说长道短。
  建议: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关注学生的感受,可以私下辅导他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改进,即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同学帮助最终解决问题。
  【消极行为六】教师让上课睡觉、做小动作、看小说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或教室后面听课。
  评析:对于上课经常违纪的同学,教师采用惩罚的办法以儆效尤,虽然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但是这个受罚同学的自尊心会受到较大的伤害,往往从此他便自暴自弃,有了破罐子破摔、决心跟教师斗争到底的想法。其实,这类学生也有他的苦衷,他们的心理很脆弱,更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和呵护,只是因为长期缺少关爱,他们的内心都封闭起来,不被外人所知,所以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
  建议:上课时,教师给予学生善意的提醒、告诫;下课后,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和鼓励学生重拾自信,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努力,学生会增强自信,热爱学习了,各方面的表现都会好起来的。
  改变从认识开始
  以上所分析的这些消极语言和消极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不自觉使用的,也许是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养成了只会批评、不会表扬学生的习惯,导致有些批评语言已经成了某些教师的口头禅。所以,当笔者向一些教师指出这些消极语言和消极行为时,这些教师往往会感到惊讶,甚至不相信这些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言行是出自他本人。只有回头观看教学视频时,这些教师才不由自主地说:“我怎么能这样说学生呢?”“我怎么能这样做呢?”因此,这些教研活动对教师来说往往会有很大的触动: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言行,逐步理解了这些言行对学生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们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言行。经过不断地改进,教师的消极语言和行为越来越少了,积极语言和行为越来越多了,学生也受到了极大地鼓励,课堂气氛宽松活泼了,师生心理均得到成长,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河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教育科学》2012年第4期刊登孙涛的文章指出:学生贷款人力资本投资市场的特性容易引发贷款的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适度干预;而现行我国政府干预失当,则成为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提供行政支持,宏观调节国家助学贷款的整体运作是贷款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全国和各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机构建设,通过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数据库,提升助学贷款信
要资助也要尊严,造血式帮扶助力大学生“自立”
01  贺娇龙  新疆伊犁昭苏县被誉为天马之乡,每年都会上演万马雪地奔腾的奇观。2020年11月24日,在牧马人的带领下,马群一路嘶鸣奔跑,碎雪被踩踏成雾,混合着马匹身上冒出的白气,犹如天马在银河中踏浪。为推介昭苏旅游,41岁的副县长贺娇龙还身披红斗篷策马奔驰,为昭苏天马代言。相关视频迅速在网上热传,贺娇龙也因此成了“网红”,网友称赞其“又美又飒”。  12月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贺娇龙说,自
2021年1月中旬,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四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的“乌龙广告”在微信朋友圈刷屏,遭到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原因在于这四家公司不约而同地请了同一位“老师”为其打广告,以至于这位“老师”一会儿是“做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老师”,一会儿又成了“教了40年英语的老师”。1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直指风口浪尖上的在线教育乱象与监管问题。  网友“小东北”:我一直记得前些年被同
唯有常态课发生改变,课堂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改变;唯有课堂发生改变,学校才有可能发生彻底的改变;唯有让儿童享受到充满魅力的课堂生活,儿童的魅力世界才有可能是完整的。2010年9月,笔者所在的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全面启动了课堂教学变革,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凝练出了魅力课堂的核心价值理念——“先学顺导,实练精教”。  起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次的变革行动萌发于2009年海门教育人对于传统课
因为那首唯美、浪漫而又让人感觉温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寂寞的冬夜,我拿起了《海子诗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可一路读下来,心头浮现的,却是顾城的这两句诗,觉得恰恰可以用来总结海子。海子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温暖,他的浪漫,带有一种悲怆的性质。那首《黑夜的献诗》的开头,写得如此惊心动魄,几乎找不到一点点生命的安慰: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
电子失恋  2021年春天,影视剧浪潮迎来了一个小高峰——《赘婿》《锦心似玉》《司藤》……好剧层出不穷,观众纷纷“上头”。但“上头”容易“下头”难,当故事终于走到了结局,你是否依旧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并伴随着某些“后遗症”:每日固定时段追剧的小期待不复存在,内心怅然若失,忍不住反复回溯心爱的剧集片段,早已忘记追剧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倘若如此,你正在经历一场“电子失恋”。何谓“电子失恋”?有人形容,感觉
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30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大学在读期间成为志愿者。高校志愿者活动影响日益广泛。近年来,高校志愿者活动主题已不局限于团中央发起的志愿者项目,大学生志愿者自发形成的项目主题越来越发散,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中扮演的角色,鼓励与支持居多,跟踪服务与培养偏少。  而高校志愿者行动的内容复杂,包括项目主题、参与人员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留美预备学校,经过不懈努力,好不容易创出自己的品牌,成为独立的综合性大学。现在众多中美合作办学,令留学国外的预科批量再现。这是前进还是倒退?利弊如何?  清华大学再现留美预科  登陆清华大学官方网站,清华留学通项目(Tsinghua University Study-Abroad Program,简称TUSP)出现在首页上。该项目前身是2006年创办的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0
自古名将如紅颜,不许人间见白头。  ——题记  (一)  寒风肆意呼啸,切割着他俊俏的面容。他骑着马屹立在山头,将目光投向远方。  墨云密布,遮蔽了阳光。眼前的群山仿若咆哮的铁兽,张开了它那血淋淋的深渊般的巨口,随时准备将他吞入腹中。  远处,一座孤城小心地匍匐在铁兽的身旁。  他看了一眼身后的五百铁骑,随后从怀中摸出了一副狰狞的鬼面具,遮住了他那比女子还要俊美的容颜。  只见马蹄飞踏,扬起一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