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教光影绚烂高中生物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应用,电教因其直观、光影形象、图文并茂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高中生物课堂,通过电教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将晦涩难懂的生物教学转变为光影绚烂的互动课堂。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中电教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电教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以更好地利用电教这一教学手段。
  【关键词】电教 高中生物 应用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50-01
  引言
  电教是一种融现代技术的图文、音像为一体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电教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去,把生物学科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给生物教学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组合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在本文中,笔者就对生物教学电教化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生物课堂中电教的应用
  1.电教能够图文并茂、 声像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的生物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内容比较乏味,但是通过电教的加入,就可以将这一难题解决。电教通过技术手段,将课本上的知识用含有趣味性的动画或语言等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甚至可以把课本上语言解释苍白的内容展现出来,以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同时运用电教,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如:细胞分裂与组合的知识,教师很难用语言将其裂变和组合的情况表达清楚,通过电教的效果展示则取得明显不一样的效果,学生能够清晰的看清细胞的分裂与组合。这样的方式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课堂气氛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由原来的死气沉沉转变为积极好动,以饱满的热情去主动学习,从而轻松的获得了知识。
  2.电教能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当中,要求学生要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所谓素养,就是指学生的思维创新与探究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多媒体的参与。电教化的实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上,由于现代技术的缺乏,采取的是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没有任何趣味性,学生被迫去死记硬背,甚至不能亲手实验来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而电教手段的运用,将真实场景在荧屏上再现,将艰涩的理论通过形象的模型或逼真的动画来阐释,变抽象为具体,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声音与影像结合的方式,从听、观两个角度来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引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有些实验可能不具备条件,或者达不到实验的效果,如:光合作用等等。那么这就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的视频资料来完成,通过演示,也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也在其中得以培养。
  3.电教运用现代科技,扩充教学内容
  电教的运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大量知识通过它得以呈现在师生面前,大量信息也通过它得以整合处理。
  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将下节课所用到的媒体资料放置于电脑中,课堂上不再像传统授课模式一样板书繁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操作,并把内容以更新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因为省去了不少板书时间,于是获得了更多时间和学生互动,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延伸了课堂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图片、音像等方式的演绎,能使信息得到极大的推广。
  (1)图片。图片只是一个静物,它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述,但是它却拥有比语言更形象直观的本领,引导学生深刻明白事物的本质,深深吸引他们的眼球,将课程内容更好的展现出来。
  (2)动画。动画是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通过编制程序或播放顺序等技术手段,将其以更为形象直观的面目展现,使其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因此,这种方式的优良效果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就能增加课堂内容量,扩大学生学习乐趣。
  4.电教注重语言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物课程在新课改前后差距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新颖程度、综合面以及主旨改善等方面。尤其是语言实践时间和内容的增加,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抓好语言实践这一点。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上,短短45分钟一节课,光教师讲授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仅剩的一点时间还留给学生做作业了,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参与到课堂语言实践中来,主体地位一再埋没,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就给学生的语言实践带来了更多的时间,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到突出。在多媒体引入后,省去了教师板书以及讲解的许多步骤,留给学生与老师讨论的时间相应的增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表他们的看法,教师则加以引导,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同时,教学内容也随之丰富多彩,极大的延伸了学生的视野。
  5.电教能够更全面实施因材施教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程度上并不一致,这个现象放在传统教学当中是难题,但是放到多媒体教学当中则是资源。新课改当中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在个性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电教的加入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电教交互性很强,存储的信息较多,速度也较快,这就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针对个性化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以及缺漏点有的放矢的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帮助教师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二、电教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反思
  1.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在多媒体运用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我们需要注意到电教即使再好,也只是用来辅助教学的手段,它不能全盘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同样不能将所有结果性的内容都呈现出来,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分析事物的过程,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因此,还是应该以板书为主。
  2.多媒体只能辅助实验教学,但不能取代实验教学
  生物学重在实验,通过试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实践中,学生得到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有些特定的实验、仪器和具体的操作步骤都应由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生物实验不应该加入过多多媒体因素。不过,在有些实验条件不具备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进行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观摩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小结
  多媒体的运用,给传统生物教学带来极大改观,为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方向。多媒体将图片、音像以及文字结合到一起,从视、听角度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收获了预期的课堂效率。但是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要更加灵活的运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邵晓明.电教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年第10期
  [2]宾银星.运用电教媒体,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教师》,2010年第5期
  [3]高峰.生物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妙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用冷轧高强钢板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成型性能是评定薄板的性能标准,在主流的汽车冷轧薄板中,采用的多为连续退火,效率高,板型好,但因生产线较长,技术复杂,适合较大批量且品种较少的金属薄板,对于小型冷轧厂以及批量较小的金属薄板来说,可以考虑从罩式退火工艺进行生产。本文是基于典型钢种280VK和DP590冷轧薄板的化学成分设计下,结合相关专业知识,经罩式退火工艺后研究分析对其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新建办公建筑的数量急剧增多,其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增多。在办公建筑总能耗中,人工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占了很大的比例。采用遮阳百叶设备,可以使进入到室内的太阳辐射减少,空从而减少空调能耗,但是遮阳设备也影响了室内的自然采光,提高了人工照明能耗,通过设置遮阳百叶窗的百叶角度以达到建筑节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课题基于广州市夏热冬暖地区
我国的难溶性钾矿资源储量巨大,其中,内蒙古白云鄂博富钾板岩以废弃物堆存,钾的含量在8%-16.9%。全矿区富钾板岩的保守储量达到16.74亿吨,每年以300-400万吨速度增加,有极大的利用价值。虽然白云鄂博富钾板岩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富钾板岩的常年堆积,再加之传统工艺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缺点,而使得富钾板岩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近年来,兴起的微生物冶金技术恰恰利用微生物适应性强、繁殖快、原料利用
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设计实验人员“选、育、用、留”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探索既具宏观指导性又兼具不
【摘要】融合教育是当前学术界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提出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作为融合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扮演者“融合者”的角色。教师履行“融合者”角色和使命的程度,直接影响了融合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融合教育;农民工子女;教师;角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47-02  融合教育思想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异的理化和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铜镍合金是重要的导电金属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在电、磁和催化等诸多领域。将二者结合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纳米复合
【摘 要】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让学生善于寻找发现新事物、新方法,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将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关键点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而非知识本身的学习。文章重点介绍了怎样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计算机 创新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