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报复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065781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回家,跟母亲拉呱,说到“深泽庙会”,母亲又提起了“菏泽丐帮”:“好多年不来赶庙会了。也不知道他们咋样了……”我听了大吃一惊,问母亲:“你还惦记着他们呢?我真服了!”
  1978年深泽庙会期间的一个傍晚,一个瘸腿的乞丐(后来我们知道了他原来是“丐帮帮主”)来到我家门前,开口就喊我母亲“姑”。他对我母亲说,他是山东菏泽人,胡乱吃东西,吃坏了肚子,看能不能给他找几片黄连素。母亲不但找来了药,还给倒了一茶缸子热水,嘱那人吃下。“帮主”看我母亲是个和善的人,就提出在我家柴棚里借住一宿。母亲自然应允……
  就这一声“姑”、几片黄连素,掀开了我们家与丐帮交往的伟大历史!丐帮一个传俩、俩传仨,一大群人呼啦啦都跑到我家柴棚來住;他们若是讨要来了饮料、水果,居然要孝敬“姑”;有一回,我可爱的小侄子飞奔回家,激动万分地告诉家人:“我在街上看到我要饭的爷爷(请注意这个美好的称谓)他们了”;有时碰上我父亲、弟弟干活缺人手,他们也会七手八脚地帮忙;1993年,我家翻盖了房子,柴棚成了厢房,帮主他们舒服地住在里面,风雨不动安如山;2003年,我弟弟、弟媳大手笔,拆了旧房,起了四层大楼,“帮主”他们见此光景,知趣地走开了,但是,母亲不依不饶,非要让他们住进来——在三层阳面,特意给他们预留了一个大房间……
  我跟母亲说:“那个帮主,虽说叫你姑,可实际年龄比你都要大吧?你想想,你都是80岁的人了,他们怎么还能跑得动?再说了,这些年日子越来越好过,他们很可能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用不着到处跑着要饭了。”母亲说:“也是。可年年一到庙会,这心里头就想起他们来了。唉,你说,挂记他们干嘛?”
  ——我明白,劝也白劝,母亲的心中有一个位置,就是专给“帮主”他们留的。她对“丐帮”的惦念,差不多是一种难以违逆的宿命。
  我外祖母生了6个孩子,我的一个小舅舅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家境困难到令人无法想象。母亲说,她和我那几乎要饿晕了的二舅去到一户富裕人家讨饭,一个恶汉在大门口叉腰道:“走吧走吧,没有吃的了!”可是,母亲分明看到他家窗户下面有一笸箩高粱,母亲就提出要点高粱,恶汉说:“给了你们,猪吃什么!”在饿得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母亲居然和二舅每人吃了两瓣蒜(家中唯一可吃的东西),喝了一点水……每当母亲跟我们姐弟讲到这段往事,她眼里都会转动泪花;而我,被那兄妹俩“喝凉水、就蒜瓣”的惨景一次次击中,心头的苦辣蛰痛了双眼。真恨不能穿越回岁月深处,带那可怜的兄妹俩去吃一顿大餐。
  一直想问问母亲,当年,她给“帮主”找药倒水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自己在恶汉家门前遭受的冷眼和羞辱?母亲会不会有一丝庆幸——她终是寻到了“报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的一个好机缘!于是,她温柔地对待“帮主”他们,就像对待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每次翻盖房子都事先想到如何安置那些每年秋天候鸟般飞来的“穷亲戚”。母亲多么善于“报复”啊!她跟每个脏兮兮的乞丐都热络得要命,听着年龄跨度至少有20岁的一伙子人争先恐后地“姑”“姑”地唤她,她内心的喜悦都跳到脸上,开出花来。
  ——在远离母亲的城市,每当听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勿谄富,勿骄贫”的时候,我都会在心中说:我的母亲,为“勿骄贫”给出了一个满分的答案呢!命运曾那样亏待母亲,但母亲却有能耐将吞下的苦悉数酿而为蜜,再用这蜜去慷慨滋养他人。母亲的“报复”,竟是这般高妙!
  [怦然心动]
  报复,这个看起来有些冷酷的字眼,在这篇文章里,在文中母亲的行动里,却拥有了温暖的意蕴!童年遭受饥饿的苦难经历,在恶汉家门前遭受的冷眼和羞辱,不但没有让母亲学会仇恨和冷漠,反而激起了她身上更大的善意:她热心温柔地对待乞丐,容留他们像家人一样相处,甚至在见不到的时候心里还牵挂着他们的冷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贫弱者的态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修为。命运曾那样亏待母亲,但母亲却把自己所受过的苦酿成了蜜,再用这蜜去慷慨滋养他人——以最大的善意予人,就是母亲对命运的最好“报复”!
  【文题延伸】最美好的报复;温暖人心的善意;酿苦成蜜……(平子)
其他文献
夜,原本应该是睡意正浓、清风徐徐的夜,在今天却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情味儿。月光从金橙的柚子上溜过,又滤过桂花,透过纱窗,洒下清亮的银光,铺在饭桌甜意浓郁的月饼上,为其裹上一层薄薄的银层,而我们吃下去的这一层月光,正是团圆的甜蜜与思乡的怀念。  正值中秋,丹桂飘香,明月清亮。柚子树上的柚子缀满了情意:大大小小的柚子都沉沉地挂在枝头,像喜迎中秋的灯笼,而且是别有一番情趣的灯笼。这些灯笼各个都是金黄色的,像
老家的院子一角,一直长着一棵枣树。枣树枝叶蓬勃时,能遮挡住半幢房子。屋内的光线因它的分割,显得明明暗暗。我妈做针线,看不清针脚了,她会抬头看一眼窗外的枣树,自言自语道,枣树遮住光了。但从不曾想过动它,就这么让它任性地长着。  这棵枣树,到底活了多大年纪了,我爷爷在世时,也说不清。我爸更是说不清了,我爸说,打小,家门口就长着的。他们兄妹六七个,都是吃着这棵枣树上的枣长大的。  枣树原在爷爷的老家待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封存于心灵的物件,会被時间的枷锁困于原地,任尘埃垢土阻碍着前行的脚步。  年少之时,我整天坐于四角的屋子里,眼里总是充斥着刀光剑影的游戏场面。但是,你可能没有想过,曾几何时,我也拥有着一个别有趣味的物品……  父亲在外工作回来时,曾带回来一些古怪的东西,我总是在里面翻找着。一次,我翻出了一个“黑箱子”,它能打开,里面装着黑色的长扁状的胶片。经询问,不谙世事的我了解到这个名
山,智者所爱之物。巍然高耸者,历险惊悚;纡然蜿蜒者,曲径通幽。可以踏实漫步,可以放达情怀,可以澄净心灵,也不妨茅舍渔樵。无论何种山情山性,人处其中,相与山气翠微,息游崇岭叠嶂,人在山中走,云在身边流。  如果可以,我愿意,踏光阴而行,折一枝风,裁一袖月,走进那片空山,找寻王维当年的新雨;如果可以,我愿意,拾级而上,捡尘埃装入行囊,将鸟鸣寄去天涯,等待有缘人,携一片记忆来相认。只因了,幽山的那份雅趣
3月20日,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即200余只绿孔雀与总投资30多亿元的嘎洒江一级水电站争夺“地盘”的诉讼,拉锯近3年迎来云南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被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对该水电站淹没区内植被进行砍伐。此案是国内第一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7年3月,环保组织“野性中国”在野外调查中
今年的雨非常大,自月初台风北上后,更是久雨难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说是淅淅沥沥的雨,但其实时不时地还是会来场疾风骤雨,急雨一过,我身处的这座北方城市常常临时变成了水城威尼斯。  这个月的雨,先是一片黑压压的云飘来,就像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化成了实景:“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边仿佛张起一幅巨大的黑布,遮住了半边天地。  随后,就起了风,风中裹挟着暴风雨前的闷热和雨腥味,然后就像有人打开了
在一所寵物养老院里,一只叫克罗的狗狗已经19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92岁),患有痴呆症,不但站不稳而且眼睛也看不清了,谁叫它都没反应。它的主人是年过八旬的孝子婆婆,也患上了痴呆症,住在养老院。后来有心人安排他们重逢,孝子婆婆目光几乎没有停顿就锁定了克罗的身影,激动地喊出了它的名字,而克罗也突然回过头来,吃力地走到主人的身边,艰难地撒娇。孝子婆婆丢失的记忆也再次恢复,不停地说“妈妈想你了”,人们泪目。
【模拟金题】  走进博物馆,那里的每一件展品,乃至一梁一栋、一联一匾、一草一木……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过去与未来的故事。请以“听博物馆讲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听博物馆讲故事”是一个很新颖的题目,不过有些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写成到博物馆去参观,并没有依托博物馆、文物,展开想象去讲故事。所以,“听博物馆讲故事”这个题目重点应该放在“讲故事”这三个字上,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写在博物馆看到
2019年中考尘埃落定,回望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中考阅读题,时代感强烈,新面孔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部编统一教材的考查内容已隆重登场,二是新闻热点备受关注,三是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  其实,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的这一系列新动向、大变化,早就在《作文与考试》初中版“阅读世界”的掌握之中了。为适应中考语文改革的需要,也为了我们的读者能得心应手地冲刺中考语文,《作文与考试》初中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意味着,在薄薄的大气层之外,宇宙完全是无声的。  相对于人类的生命,宇宙仿佛永恒不变;但相对于自身的节律,宇宙同样是变动不居的。无数的星球,或逐渐坍塌,成为看不见的黑洞,或忽然爆发,成为闪耀的新星……宇宙也时刻在上演着生与死的戏剧,就像地球上的身体、城市、文明的生与死一样;而且,那是更大尺度的生与死。  我们已习惯了好莱坞巨片,习惯了大场面必然伴隨着的震耳欲聋。但实际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