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二十周年

来源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何存中的长篇近作《最后的乡绅》有着浓厚的大别山历史印痕,作者以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乡村治理"为关注对象,刻画出了古敬之等乡绅形象。首先,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沿袭
政党是政治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在我国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执政党与参政党能否形成相互依存、和谐共进的互动关系,对我国整体的政治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
近代华侨与侨乡之间的"走廊生态圈",血缘、地缘色彩浓厚,且是对侨乡单向的经济资助。20世纪80~90年代,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善堂复兴也得益于此。新世纪里,"侨乡情"逐渐淡化,
本文试图将既有政策过程研究中的一些深层次逻辑转化为一系列塑造政策议程和影响政策发展与变迁的策略。这项工作建立在个体综合模型和对政治系统的简化描述之上。三个总体策
以山西省吕梁市3208个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法以及归纳法对吕梁市行政村名的地理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村名命名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
<正> 由于地下水本身所处的环境地质条件,地球化学作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地下水化学组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同时,它与地表水、大
积因子方法是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通过实例和仿真实验用积因子方法根据威胁程度的大小对敌空袭目标进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为直接理论起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一定是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被主动建构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