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下皖西南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2020年2月1日至5日对皖西南地区766名农村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信息的居民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在线问卷887份,回收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为86.4%.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2%(178/766),主要表现为强迫(15.1%,116/766)、人际关系敏感(9.0%,69/766)和睡眠与饮食问题(8.5%,65/766).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居民的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77,95%CI 0.965~0.989)、受教育程度(OR=0.693,95%CI 0.497~0.966)、家庭结构完整与否(OR=1.934,95%CI 1.223~3.059)、对疫情知识的了解程度(OR=0.948,95%CI 0.914~0.983)是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注,进一步普及疫情相关知识,维护疫情时期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miRNA-340-5p对分化抑制因子3(ID3)的调控机制及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初步验证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miRNA-340-5p对ID3表达的影响,并检测1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40-5p和ID3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340-5p对ID3的调控作用.采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考察miRNA-340-5p对Eca10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并发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例AITL并发EBV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混合淋巴瘤(CL)患者,以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右侧腋窝肿物活组织检查示AITL并发EBV阳性DLBCL,予以8个周期化疗后达不确定的完全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 岁,因“口腔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近1 个月、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 周”于2019 年8 月1 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患者于2019 年6 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无发热、皮疹、关节痛、胸闷、吞咽困难等不适.2019 年6 月21 日于外院就诊,予地塞米松片口服、碳酸氢钠溶液和康复新液漱口、开喉剑喷雾剂外用,口腔溃疡无好转.
目的 寻找青年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列线图,为患者的个体化预后评估提供更精确的工具.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客户端SEER*Stat 8.3.8收集2004-2015年确诊的2673例年龄为18~44岁的青年胃癌患者信息,使用R 4.0.3软件将2673例病例按照约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1873例)与验证集(800例).以癌症特异性生存(CSS)率为关注点,在训练集中使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青年胃癌患者CSS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模型,并探索结局相关因子.方法 收集2020年2月5日至4月15日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结局(院内死亡和院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朴素贝叶斯、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4804例COVID-19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死亡100例(2.08%)、接受气管插管治疗87例(1.
目的 探索H2对小鼠精原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精原细胞系GC-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H2组、照射组和照射加H2组.照射组和照射加H2组细胞予单次60Coγ射线照射,累积辐射剂量为8 Gy(剂量率为0.897 Gy/min).H2组和照射加H2组细胞于照射前使用H2细胞培养系统(75%H2、20%O2和5%CO2)培养1 h.照射后24 h,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照射和H2处理对GC-1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照射后2 h,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
目的 探究海军官兵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物质使用情况条目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海军1149名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茶、咖啡饮用情况与睡眠状况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一般人口学信息和茶、咖啡饮用情况对睡眠的影响.结果 在1149名海军官兵中,38.8%(446人)的官兵几乎很少喝茶,49.9%(573人)有时喝茶,11.3%(130人)几乎每天喝茶;60.8%(699人)很少或几乎不喝咖啡,36.0%(414
目的 探讨在自由呼吸条件下,2种飞利浦CT机型胸部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80例在飞利浦256层CT上进行检查(40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40例采用快速扫描模式)及80例在飞利浦16层CT上进行检查(40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40例采用快速扫描模式)的患者.256层常规扫描组在深吸气后控制呼吸条件下选择常规螺旋模式,螺距为0.977;256层快速扫描组在自由呼吸条件下选择快速螺旋模式,螺距为1.473;16层常规扫描组在深吸气后控制呼吸条件下选择常规螺旋模式,螺距为1;16层快速扫描组在自由
目的 分析创伤性心脏撕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中2012年所有诊断为心脏创伤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心脏撕裂伤患者与其他心脏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判断心脏撕裂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NTDB 2012年收入的全部830785例创伤患者中心脏创伤患者占0.41%(3387例),其中心脏撕裂伤患者有1437例(42.43%),其他心脏创伤患者有1950例(57.57%).与其他心脏创伤患者相比,心脏撕裂伤患者表现为年
探讨“胃病”导致不寐的致病机理,认为胃腑气机不畅可影响跷脉气机,使跷脉不得发挥调控睡眠的作用;胃气不得通降使卫阳不得进入阴经,营卫不得相交导致失眠;胃气不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营卫化生不足,运行滞涩,不得按时出入阴阳造成不寐.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通过疏通胃腑之气,治疗“胃病”可有效治疗不寐症,也证实了“胃病”可影响不寐症的产生.现代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之间存在着通过交感、迷走等神经进行传递信号的“脑-肠轴”双向通路,消化系统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可影响中